时间:2024-07-28
甘灏云 李新玥 裴国清
(广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肇庆 526020)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卵泡期雌激素的分泌不足,导致部分内膜脱落而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当雌孕激素分泌足够量时则内膜又被修复而止血[1]。目前多采用止血配合激素治疗,但是远期疗效不尽人意,往往长期服用雌激素容易引起撤离性出血以及其他内分泌紊乱的新问题,致使许多患者难以接受。祖国医学主要从肾虚、肝郁、血寒等方面论治[2],我们经过观察发现中气下陷型气虚的经间期出血病例居多,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虽然疗效缓慢,但是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观察对象均为我附院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5.50±6.15)岁,病程(2.00±1.25)年;对照组60例,年龄25~42岁,平均(34.75±4.25)岁,病程(2.33±1.25)年,2组在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妇科学》[3]经间期出血的诊断标准。(1)有月经失调或手术流产史;(2)月经周期12~16d出现规律性少量阴道出血连续2个周期;(3)少量赤白带或鲜血,少则2~3d,多则至下个月经周期来潮,伴腰酸腹痛,乳房胀痛;(4)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体温呈双相,雌、孕激素水平偏低。
中药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随证加减。热盛者加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情志不畅致痛者加醋制香附,玫瑰花,川楝子、元胡理气止痛;湿盛加苡米、苍术健脾燥湿;1剂/d,水煎服,分3次口服,观察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避免同房;对照组口服雌激素已烯雌酚0.25~0.5nmg/d,排卵前3d开始服用,血止后1~3d停药,观察3个月经周期。出血期间要避免同房。
治愈:阴道出血停止,月经周期正常3个月;有效:月经周期正常,出血量少,伴随症状减轻;无效: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量及症状无改善。
应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统计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病虽然没有器质上的病变,但是如果长期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加以干预,可引起月经周期紊乱,逐步发展为“崩漏”,导致贫血以及不孕症。
中医认为经间期是月经后期由虚至盛、由阴转阳的时间,这是月经周期中的一次重要转化[4]。《女科准绳》中引古人袁了凡之言曰:“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此天然之节候,万物之真机也” 此时古人认为是体内气血阴阳活动显著之候。
表1 2组治疗疗效比较
表2 患者复诊率比较[例(%)]
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临床上采用补阴之法治疗仍有不能取效之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重视了补阴的前提,忽视了转化的枢机,现代的人们饮食劳倦、情志内伤、思虑过度很容易导致中气下陷,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归纳为中气下陷型,调理脾胃是重要环节,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其常度,势必气虚初则不能摄血,气虚甚则引及阳虚,致《备急千金要方》言:“亦有气虚夹寒,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败,血亦错行,所谓气虚者阴必走是耳。故而对症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取得良效。补中益气汤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再加黄芪、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等药组成,故在益气健脾之中,又增升阳举陷之功,并可调理气血,对于中虚气弱,清阳不升气陷血脱之崩漏有独特功效。方中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2组疗效比较虽然说明了补中益气汤的疗效较为显著,但是不能充分说明患者的远期疗效。我们引入了复诊率的比较,以此验证疗效具有的长期性以及稳定性。青年组段1个周期的复诊率组内比较均高于中年组,说明青年段组由于年龄的原因,激素水平也较好调节恢复,稍辅助治疗可以奏效,与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的生理变化相符,……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但是组间比较就不难发现,服用激素组的2个组段病例3个周期复诊率高于治疗组,我们观察后发现,3个周期复诊的病例里,有大部分是由于服用激素疗效不稳定,经间期出血在控制后再次复发而就诊的。而治疗组未见如此情况。针对无效的病例我们分析后,发现患者均有熬夜,作息无规则以及曾经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史。
故而我们认为要使经间期出血的疗效稳定,除了需要患者配合,按时作息,注意饮食起居意外,作为医者治疗目标应该通过稳定身体的内环境,调节体内的激素正常分泌,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1]李明州,王彩霞.两地汤联合乙烯雌酚治疗经间期出血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4):236.
[2]马可迅.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6):90~92.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89.
[4]沈玉莲,金季玲.经间期出血的中医治疗[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342~3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