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时间:2024-07-28

刘文戟 匡哲

(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慢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病,在各类胃病的发病率中占据首位,主要是由于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食物和药物刺激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病因,引起胃黏膜发生各种慢性炎性病变。由于早期临床治疗中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认识和诊断不足,导致治疗疗效低,并引发胃神经功能症、胃癌、消化性溃疡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近来出现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在诊断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方面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慢性胃炎患者8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6~76岁,平均48.9岁。

1.2 方法

每位患者均接受胃粘膜活检标本检测、粪便HP抗原检测、唾液抗Hp IgG测定及粪便HP抗原和唾液抗Hp IgG联合测定。其中胃粘膜胃镜活检标本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切片找Hp及常规病理检查;粪便HP抗原检测取患者胃镜检查当日新鲜粪便;唾液抗Hp IgG测定同时采用非刺激法收集2~3mL唾液进行检测。

1.3 判断标准

以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找HP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的联合检测结果为标准,两项检测的一致性为标准(两项检测均为阳性即为HP阳性,均为阴性即为HP阴性),判断微生物检验(唾液Hp IgG及粪便HP抗原检测)的准确度、特异性和敏感度。

2 结果

对于经联合检验确诊的52例HP阳性和20例阴性的两种微生物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性均达到90%以上,特异性方面粪便HP抗原检测高于唾液Hp IgG测定。两项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更是达到99.49%,但特异性大大不如单项检测,见表1。

3 讨论

微生物结构简单、体型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用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1]。微生物检验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超速离心、组织培养等技术来对微生物存在状态进行检验。最早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1982年国外学者Warren和Marshal在慢性胃炎患者胃内距离上皮细胞表面较近的胃窦粘液层发现存在数量较大的幽门螺旋杆菌[2],并进一步确定了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出现使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认知得以显著提高。

表1 微生物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析

正常情况下,人类胃壁存在完善的、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但胃壁的自我保护机制对与幽门螺旋杆菌基本无效,无法抵御其对胃上皮细胞等的破坏,所以由其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发病率较高,本组研究中80例患者中HP阳性确诊52例(占65%),对其及早发现、诊治对慢性胃炎的有效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是通过亲密接触、口口、粪口、内窥镜及动物源性等途径传播,感染具有家族性现象,并且人体被感染后,一般没有症状,幽门螺旋杆菌会在胃内长期潜伏,直到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长期定植、宿主免疫应答介导及其毒素导致胃黏膜损伤;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胃生长抑素、胃泌素失调并进一步引起胃酸分泌异常等,才会使一些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缺铁性贫血、呕吐、腹痛、慢性胃炎等症状[3]。因此,传统侵入性检测无法及时发现潜在性的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进行有效预防,而微生物检验技术则可通过检验人类粪便和唾液的达到有效检查目的,对慢性胃炎可及早预防。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隐蔽性、感染途径的广泛性、人体对其自然免疫的缺失,传统胃镜诊断本身也会带来感染机会。而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非侵入性特点及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标本易获取、对人体无害、可对活动性感染作出阳性反应等优点,使其成为比较理想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方法,尤其是对儿童患者或感染及治疗程度检查,给慢性胃病治疗和患者带来方便。

[1]积燕.微生物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2]Marshall BJ,Warren JR.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 in the stomach of patients with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ation[J].Lancet,2004,12:1311~1315.

[3]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胃肠道疾病[J].中国医刊,2007,42(1):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