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曾华杰
(广东省英德市东华医院 广东英德 51306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功能障碍所致的症状[1]。作者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疗效满意。
治疗组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39~80岁,平均63岁;病程1.5~20.0d。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40~75岁,平均62.5岁;病程1~16d。以上所选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2]:(1)发作性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伴呕吐;多因体位或头部改变诱发;(2)两侧视野完全或部分缺损,水平或旋转眼震;(3)一侧或两侧肢体感觉障碍;(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Ⅲ波波幅低平,分化不良,潜伏期长;(5)除外耳源性眩晕及脑干、小脑缺血性疾病;(6)病因明确,如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脑CT或脑MRI排除脑梗死。结合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作出诊断。
所有观察的患者均为住院患者。选取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广东省英德市东华医院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16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80例。治疗组用武汉人福药业生产的小牛血蛋白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血栓通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选用血栓通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组均治疗15d为1个疗程。口服药物及其他输注药物2组一致,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检查血流速度对比。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治愈:眩晕完全消失,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恢复正常;显效:眩晕明显减轻,TCD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较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眩晕有不同程度减轻,但TCD复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有轻度改善或无改善;无效:治疗观察期间眩晕仍有发作无改善,TCD检查无变化。
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5.00%,P<0.01。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描述了由后循环对脑的供血降低这个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所引起的广泛的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以脑动脉硬化及颈椎退行性病变为基础,导致小脑前动脉小脑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动脉的血流下降、缺血、缺氧而引起[4]。小牛血蛋白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未见变态反应,也未见过有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笔者认为,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提倡早期联合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有利于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1]朱丹丹,张炽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超声影像学诊断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233~236.
[2]沈雪莉.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9,6:71~7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1993:24~27.
[4]五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