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4-07-28

田会英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南阳 473058)

本文在对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认为降低肝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提高疗效。我们于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对在我院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需求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0例,男260例,女10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5岁,原发性肝癌300例,转移性肝癌60例。80%的病人接受过初、高中以上的文化教育,知道自己确诊为肝癌,同意参加本调查。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需求随访问卷,问卷分为3部分:(1)临床资料部分,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方式、文化程度等。(2)心理反映调查:包括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态度,介入治疗前、中、后的心理感受。(3)为心理需求调查,包括对心理社会支持需求,医护人员及家人、朋友的支持的需求调查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2 结果

(1)介入治疗前患者常表现为对疾病的焦虑,对手术室的恐惧和对医务人员及相对隔离环境的陌生。介入治疗中可表现为对手术效果的满意,认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压力来自各方面:①介入治疗的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腰酸及术后转氨酶升高等反应,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压力;②长期治疗需大笔医疗费用,对家庭及单位造成的劳务和经济负担;因疾病引起生活或工作的变化;③患者对医师操作技术的担忧和担心疾病的治疗效果、害怕治疗引起的并发症。

(2)患者对健康教育心理需求,肝癌介入患者希望得到介入前准备、介入中配合、介入后护理的知识。

3 护理

3.1 肝癌患者入院时心理护理

患者刚入院时,护士首先应予以热情接待,帮助其尽快熟悉病区环境,适应环境及角色的转换,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依从性差或重度焦虑甚至恐惧的患者列为重点护理对象。

3.2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护理

护士应加强术前宣教,增加病人对环境和治疗方面的安全感,说明术前准备的内容及必要性,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予以充分的说明,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提高对不良反应的应对能力。

表1 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的心理社会支持需求[例(%)]

3.3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心理护理

对患者予进一步的解释、安慰、鼓励,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耐受力。依病人个性特点,因人施以言语、态度、行为的不同积极性暗示治疗,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采取松弛想象方法,即在全身放松和舒适的同时,利用指导语暗示或使患者自己展开想象,除了想象局部肢体放松的同时体验肢体发沉、发热外,还可进行快乐景象的想象指导,放松心情、使心跳规则、呼吸平稳,肌肉、关节、韧带放松。

3.4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心理护理

术毕病人往往因手术成功产生松懈心理,因此,重视常规护理同时需加强心理护理。向病人强调术后严格卧床休息24h、穿刺患肢制动6~8h并保持伸直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疼痛、发热等反应,使其对此有恰当的心理准备。加强生命体征,穿刺点、穿刺侧肢体的循环观察,告知预防感染及肝功能保护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药物预防、饮食指导、对症处理)减轻术后心理生理反应,防止并发症。

3.5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交待复查时间、体力活动情况、指导合理饮食,帮助病人将心理控制感倾向内控,以增加正性感水平。指导患者树立心理和躯体全面康复的观念尽快使自己适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

3.6 提供并帮助病人寻求多方面支持,满足病人爱与归属的需要

调查结果显示,病人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病人被确诊为肝癌并将接受介入治疗,思想上顾虑较多,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消极、悲观心理,感情上比较脆弱。护士是病人照顾的主要提供者,应主动关心、安慰病人,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接受事实,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和指导家庭成员参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避免家人的特别关心对病人造成的紧张和不安。此外,护士帮助病人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如病人的亲友、同事来共同关心和帮助病人,并帮助患者寻求经济支持。

[1]韦闫,周静,严小纪.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5(6).

[2]陆燕子.肝动脉插管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6A):28~29.

[3]赵国秋,孙建胜,王文强,等.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37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