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创时代”,如何破解融资难?
围 观
#“创时代”,如何破解融资难?#
最近一年多来,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但下行压力加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力。
然而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钱紧”“钱贵”问题凸显。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中央高度重视,从深化改革到货币调控,硬招实招频出: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8次提到“融资难”“融资贵”;半年内央行三度降息、两度降准……
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借钱为什么这么难?什么时候才能不难?
融资难,有害实体经济
财经作家余胜海:最近去上海、浙江、江苏、广东调查发现不少中小企业都倒闭了,倒闭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企业税负和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三是普遍缺乏竞争力;四是受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
@yh_HI:大学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我和几个朋友就商量着创业。但是如果去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我们肯定是拿不到的。贷款规模小,他们那边没有理由给我们放贷;找社会融资,我们也没有渠道。
@鲁振旺:现在国内经济复苏,一定有民营经济的分量,希望金融业多支持!
融资为什么这么难?
某集团财务部总经理: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主要有银行收取的贷款利息、贷款咨询费,中介机构收取的评估费、保险费、审计费以及担保费等。一般情况下,5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除了贷款利息,其各项手续费等额外成本在2%左右,即1000万元。
@YWJL-XG:银行业有个“潜规则”,就是将中小企业贷款列为高风险行列,小微企业水平低情况普遍存在,倒闭经常发生,而且很多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没人敢轻易碰这个 “高压线”。
@创业联盟ZX: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机制还不是很健全,融资渠道不仅少而且不够畅通。对于许多大学毕业生来说,缺少资本和信用记录,也没有固定资产或抵押品,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需要政府来承担一定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小微企业是场外市场主要的客户和政策金融的客户,需要政府来帮忙承担一定的风险,各国都有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金融。因而中国应该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小微企业在场外市场融资提供便利,中国现在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冯晓青:在我国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强化资产证券化的当今,知识产权证券化无疑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和出路。将自己手中的知识产权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对于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缓解实体经济资金不足的困境尤为重要。
微 吧
存工行的千万巨款
失踪了,
工行没责任?
近日,河北石家庄一女老板在工商银行存款1000多万,取钱时发现存款竟然仅剩100多元。和她有相同遭遇的储户还有几十位,金额达数千万。初步统计,这些储户是由同一工作人员办理,银行U盾也都是假的。众多储户都是被高额利息诱骗办理存款。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负责人表示,此事系不法分子以高息作诱饵诈骗客户资金,该行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存款丢失越来越频繁,从中小银行到国有大行都有发生。然而存款丢失后,获赔很艰难,扯皮数年的情况司空见惯。例如,2008年储户张某将90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被银行营业部主任何卫华转走,用于偿还个人债务。经过6年诉讼后,2014年二审法院认定银行无过失。
这事儿网友咋看?
@素盏浅墨:工商银行回应称是不法分子以高息作诱饵进行诈骗。就算这个理由成立,为诈骗分子提供场所也算你的错吧?这种推脱责任的理由怎么能成立呢?
@潘多拉之窗:储户没有火眼金睛,何况所谓的不法分子是正式员工。工行应该主动自查自纠,及时补缺管理漏洞,主动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储户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言出必行必果:虽说是储户投资失误,但是银行还是得担部分责任。大堂经理、员工就是银行的代表,其实想解决还是可以揪出不法分子的,毕竟有合同、转账记录。重点是银行配不配合,别动不动就让储户自己取证,银行则置身事外。
银行真的没有责任吗?
@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齐胜:根据储户所述情况,工商银行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第一,储户在工商银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后,储户与工商银行之间形成了一种储蓄合同的法律关系。工商银行作为储户存款的保管机构,对存款的安全有法定的监管义务。第二,根据储户陈述,工商银行大堂经理或者银行其他工作人员,指导储户办理网银,封存U盾、银行卡等物品,甚至充当金融“掮客”。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行为是代表银行的职务行为。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张宗新:储户与银行间构成的是储蓄合同关系。储户存在银行的钱,如果被犯罪分子通过系统漏洞冒领,除非储户参与其中,否则银行至少要承担部分责任。
如何避免巨额“飞单”?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这类事件暴露出银行“重发展,轻规范;重效率,轻安全;重效率,轻公平;重创新,轻诚信”的种种弊病。一是银行对员工的监管“篱笆”扎得不严,监督有失。二是银行内部的“蛀虫”胆大妄为,置法律于不顾,他们利用银行内部业绩导向的考评机制漏洞,从事非法揽储的犯罪行为。第三,也与储户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