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段博栋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矿,山西 阳泉 045000)
山西阳煤一矿81108工作面位于北丈八井十一采区81107工作面以东(已采),81109工作面以南(已采),8906工作面以西(已采),81105工作面以北(现掘)。81108工作面开采15#煤层,煤层厚度为5.6~6.36 m,平均厚度为5.98 m,煤层顶板为泥岩和石灰岩,底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工作面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81108工作面回风巷是沿15#煤基本顶掘进的半煤岩巷,属Ⅱ类巷道,回风巷与邻近采空区间的煤柱宽度为8 m,巷道掘进属于沿空掘巷,巷道宽度×高度=4800 mm×3300 mm。巷道顶板采用锚网索支护,巷帮采用锚杆+锚网支护,锚杆采用规格为Ф20 mm×2400 mm 的高强螺纹钢锚杆,顶板间排距为800 mm×900 mm,两帮间排距为900 mm×900 mm。顶板锚索采用Ф21.6 mm×8250 mm的1×7股钢绞线,间排距为 1300 mm×900 mm。如图1。根据现场观测可知,巷道掘进期间顶板下沉量大、两帮移近量大且底板鼓起严重,需进行巷道支护方案的优化。
图1 巷道原有支护断面图(mm)
81108工作面回风巷沿空掘巷期间,其巷道在8 m护巷煤柱和锚网索支护方案下,掘进期间围岩出现了大变形和严重破坏现象。
回风巷沿空掘巷期间,巷道围岩顶板裂隙纵横、破碎失稳严重,变形特征为顶板下沉、底鼓严重和两帮移近量大,其中在巷道局部位置围岩变形量大于1200 mm,巷道顶板出现大变形的“网兜”现象,存在漏顶和冒顶的风险。为保障巷道正常使用,需要反复起底和人工扩帮才能正常使用。由于巷道沿煤层基本顶掘进,巷道属于半煤岩巷,且由于15#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煤层整体松软,煤层与直接顶泥岩接触面的位置处围岩稳定性差,进而易出现两帮变形量大的特征[1-3];煤层基本顶岩层为泥岩和石灰岩复合岩层,岩层整体强度不高,故易出现顶板下沉量较大。
81108工作面回风巷采用原有支护时,巷道在原有支护方案下掘进100 m,每间隔25 m布置一个围岩变形观测点,通过十字布点法进行围岩变形观测,现取测站1和测站2进行分析,围岩变形曲线如图2。
分析图2(a)可知,测站1在100 d的监测期内,巷道围岩持续变形,两帮变形、底板鼓起和顶板下沉平均速率分别为1.6 mm/d、5.1 mm/d和2.4 mm/d,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和底板鼓起量在观测期间的最大值分别为163 mm、517 mm和240 mm。
分析图2(b)可知,巷道两帮和底板持续变形较为剧烈,巷道两帮变形量大,观测72 d内移近量达到587 mm,且巷道底板鼓起量较为严重。通过4月3日和4日的卧底作业,监测期间底板的平均鼓起速率为6.6 mm/d,累计鼓起量达到476 mm。
图2 巷道原有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曲线图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巷道在现有支护方案和护巷煤柱下,观测期间围岩处于持续变形的状态,且保持了一定的变形速率,围岩的变形速率随着时间的增长无明显的降低现象。巷道沿空掘巷期间两帮和底板鼓起量大,顶板下沉量相对较小,但局部地段顶板较为破碎时也出现大变形的“网兜”现象。根据现场观测情况可知,巷道在现有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量大,需要不断进行扩帮和起底作业才能满足回采使用要求,这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根据81108工作面回风巷在原有锚网索支护方案下的围岩变形特征,确定巷道采用顶帮协同支护技术,该技术要点如下:(1)支护中增加两帮的锚固深度,提升两帮的支护强度;(2)巷帮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通过锚索提升巷帮支护强度和密度,实现顶帮协同支护[4-6]。优化方案如下:
(1)顶板支护。锚杆采用Φ20 mm×2400 mm高强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00 mm×900 mm,锚固长度为1200 mm,预紧扭矩为300 N·m,锚索采用Φ21.6 mm×8250 mm的1×7股钢绞线,间排距为1300 mm×900 mm,锚固长度为2400 mm,预紧力为150 kN;采用W型钢带+6#方形金属网护表。
(2)两帮支护。锚杆规格、间排距、锚固长度、预紧扭矩等参数同顶板,巷帮锚索采用规格为Φ17.8 mm×5000 mm的1×7股钢绞线,间排距为1500 mm×1800 mm,锚索采用端头锚固,锚固长度为2400 mm,预紧力为100 kN,巷帮锚索采用16#槽钢梁进行连接,槽钢长度为2100 mm,帮部锚杆同样采用W型钢带进行连接,表面采用6#方形金属网进行护表。
(3)回采前补强临时支护。在工作面回采前在巷中布置一排DW35-20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进行补强支护,排距1000 mm,单体支柱初撑力≥100 kN,单体柱顶梁π型钢梁,长度为4000 mm。
具体81108工作面回风巷支护断面如图3。
图3 81108工作面回风巷支护优化断面图(mm)
81008工作面回风巷采用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后,在巷道掘进期间每间隔30 m布置一个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站,基于支护优化前后围岩变形特征,能够得知巷道在支护优化前后围岩变形的对比数据见表1。
表1 回风巷支护优化前后围岩变形数据表
分析表1可知,回风巷在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两帮煤岩体的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均大幅降低,两帮移近量由原有支护下的517~691 mm降低为239~285 mm,两帮变形速率也由原有支护方案下的5.1~11.8 mm/d降低为3.7~4.8 mm/d。据此可知,巷道两帮增加锚索支护后,有效控制了沿空掘巷期间的两帮煤岩体的变形。另外从表2中能够看出,巷道采用支护优化方案后,顶板下沉量由98~173 mm降低为74~88 mm,底板鼓起量由240~522 mm降低为177~212 mm,降幅显著。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回风巷采用支护优化方案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变形量均显著降低,提升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了围岩顶帮协同支护效果。
根据81108工作面回风巷地质条件,通过分析原有支护下巷道两帮变形量大的原因,确定采用顶帮协同支护优化方案。优化后支护方案有效保障了巷道围岩的稳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