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围岩变形特征及支护效果模拟

时间:2024-07-28

李海洋

(山西兰花科创玉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晋城 048214)

随着矿压显现强烈,煤矿巷道支护面临严峻的挑战[1]。锚杆支护是巷道支护技术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支护技术[2]。针对玉溪煤矿1301 工作面巷道稳定性与围岩控制方面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相似矿井的围岩控制提供借鉴依据和参考价值。

1 概况

玉溪煤矿隶属于山西兰花科创集团,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煤田南部,划分为2 个盘区,首采工作面为1301 工作面[3]。

1301 工作面位于井田南部,东西走向布置,所回采的3#煤层采用大采高工艺采掘[4]。3#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为缓倾斜煤层,倾角小于8°,埋深超过500 m,厚度5.1~7.2 m,平均5.85 m。1301 工作面辅助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共揭露3 条褶曲,褶曲轴部地应力明显增加,层理发育较明显,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支护方案进行巷道围岩控制。

2 数值模拟

2.1 物理模型

为准确建立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在支护前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的物理模型,运用FLAC 4.0 软件进行分析。FLAC 4.0 的运算机理是采用显式有限差分法,利用各节点位移的连续性对机体进行非线性变形分析。根据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的地质条件及巷道特征,选择40 m×30 m 的有效范围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单元共计20 711 个(长宽尺寸为149×139)。

边界条件设置:模型上部(即巷道顶部)边界设定为应力边界条件(Stress Boundary Condition);左右侧(即巷道两帮)边界设定为水平位移约束边界;下部(即巷道底部)边界设为垂直位移约束边界。1301 工作面辅助运输顺槽物理模型如图1。

图1 1301 工作面辅助运输顺槽物理模型图

2.2 模拟结果

FLAC 4.0 为井下巷道的弹塑性分析提供了符合莫尔一库仑强度理论(Mohr Coulomb theory)的材料模拟岩石介质。故本模拟选取弹塑性材料,运用Mohr-Coulomb 屈服准则对岩体的破坏程度进行判断,所获得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围岩(水平、垂直)应力云图和(水平、垂直)位移云图如图2。

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围岩稳定性较差,在未进行支护时,水平应力主要影响巷道顶、底板围岩,垂直应力主要影响巷道两帮围岩。其中两帮受矿压影响最为严重,两侧叠加最大塑性屈服半径达到8930 mm;顶板受影响较小,最大塑性屈服半径仅为两帮一半,为4392 mm;底板处最大塑性屈服半径则为6487 mm。

图3为 1301工作面辅运顺槽围岩四边变形情况。可以看出巷道受破坏影响范围较大且运动剧烈:两帮相对位移最为明显,左右侧累积最大相对移近量602 mm×2=1204 mm;顶板最大下沉量也较大,达841 mm;底板最大底鼓量较小,为169 mm。综合分析辅助运输顺槽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判定1301工作面辅助运输顺槽属于Ⅳ类不稳定煤层巷道。

图2 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围岩应力和位移云图

3 支护效果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顶底板和两帮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结合相关案例,对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进行锚杆与锚索联合支护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巷道联合支护规格

根据上述支护方案,再次建立FLAC 4.0 的数值模型,如图4。

通过FLAC 4.0 模拟计算,得到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围岩(水平、垂直)应力云图和(水平、垂直)位移云图,如图5。模拟结果显示,巷道经过支护后,围岩塑性区分布破坏范围缩小明显:顶板减少为1730 mm(支护前为4392 mm),降低了60.6%;两帮累积减少为3036 mm(支护前为8930 mm),降低了66%。综上分析,1301 工作面巷道支护参数优化后,围岩的塑性完整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巷道顶板和两帮的破坏范围也明显降低,如图5。

图4 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支护模型图

图5 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支护后围岩应力和位移云图

断面收缩变形情况如图6。巷道经过支护后,顶底板围岩变形最大位移量减少为439 mm(支护前为1010 mm),降低了56.6%;两帮最大位移量为468 mm (支护前为836 mm),降低了44%。综上分析,1301 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6 巷道支护后围岩变形图

4 结论

根据玉溪煤矿地质条件,利用FLAC 4.0 分别对1301 工作面辅运顺槽围岩的稳定性和变形量进行模拟研究,并制定了支护方案,模拟结果表明:

(1)支护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围岩的应力状态,围岩的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巷道未支护时,顶板与两帮水平应力集中区和巷道表面相距较远;经过支护优化以后,围岩应力集中区向巷道表面大幅拉近且明显减小。

(2)围岩的塑性破坏性得到有效控制。从模拟结果分析图中可得,巷道经过支护后,围岩塑性区分布破坏范围缩小明显:顶板减少为1730 mm(支护前为4392 mm),降低了60.6%;两帮累积减少为3036 mm(支护前为8930 mm),降低了66%。

(3)支护方案显著地降低了巷道断面收缩变形。模拟结果显示,巷道经过支护后,断面变形降低效果明显:顶底板围岩变形最大位移量减少为439 mm(支护前为1010 mm),降幅达56.6%;两帮最大位移量为468 mm (支护前为836 mm),降幅达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