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连鸿全
(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鹤岗 154100)
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公司南山煤矿盆底区南翼15 层三分段,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工作面采深500m,走向163m,面长90m,采高(煤厚)10m,可采储量19.7 万t。本区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倾角为10°。15 层煤老顶为15.4m 粗砂岩和17.2m 灰白色细砂岩,煤层直接顶为3.0m 的中砂岩,底板为0.8~14m 的灰白色细砂岩。综合柱状图如图1 所示。
图1 综合柱状图
南翼15 层三分段溜子道下区段盆底区南翼15层二分段综放面2008 年5 月30 日已开采完,区段煤柱8m;回风道上区段北五外区15 层综放面2007年9 月7 日开采完,区段煤柱最近处10m;停采线邻区盆底区北翼15 层三分段综放面2010 年6 月15日开采完,区段煤柱35m(距本面设计停采线)。工作面构成“孤岛”开采。
本区上覆13 层,距本煤层60m 左右,因煤层夹矸较多,而且煤层较薄,未开采;下伏15-3 层为0~30m 左右,尚未开采。
本区构造比较简单,切眼处邻近f1、f2、f3、南1 正断层,走向N27° W、N32° W、N19°W、N10°W,倾角58°、45°、51°、45°,落差3.0m、8.0m、3.5m、50~200m。巷道实践证明,断层面平直、光滑,断层擦痕明显,断层两盘岩石较完整,有明显的引捩现象。如表1 所示。
表1 断层情况表
(1)2013 年1 月18 日20 时58 分,盆底区南翼15 层三分段综放面(平均推进112.5m,自2012年“12.7”位置推进34m)两巷发生冲击地压。震源位于工作面前方120m 盆底区北翼三分段空区底板(与煤层标高差80m),震动能量5.78×106J,震级2.61 级。
此次冲击造成机道设计停采线附近25m 范围巷道碹皮开裂、震落,两帮移近、巷道底鼓均在0.5m左右,距停采线15m 处巷道压缩至宽1.6m,高1.3m,断面将近2.0m2,超前支护单体折断4 根,工作面机道第一台溜子压顶子压弯,附近有1 根单体弯曲变形;工作面片帮货堆满溜子;风道超前20m 范围巷道碹皮多处开裂,巷道底鼓在0.3m 左右。受冲击波影响,当班瓦检员轻伤。
(2)盆 底 区 南 翼15 层 三 分 段2013 年1 月18 日发生冲击后,于1 月19 日下午恢复生产,至2013 年1 月22 日中午12 时工作面推进3m,风道超前10 ~30m,又发生冲击。震源位于工作面前方62m 风道上帮36m 底板(与巷道标高差102m),震动能量5.04×105J,震级2.05 级。
破坏情况:此次冲击造成工作面风道超前10~30m 范围两帮移近0.5m,巷道底鼓均在0.5~1.0m(冲击后巷道高度1.2~1.3m,宽度1.2~1.4m)。受冲击波影响风道2 名人员轻伤。
(1)下区段盆底区南翼15层二分段采空区;(2)上区段北五外区15 层采空区;(3)盆底区北翼15层三分段采空区。南翼15 层三分段面长90m,走向长度163m,老顶厚度由下至上分别为15.4m 和17.5m,覆岩分层岩板厚度h 与板面的长度b 之比为1/5.1 和1/5.8,位于1/100~1/5 之间,满足了弹性薄板的假设条件,同时,顶板的挠度也普遍小于煤层采高,这也符合薄板小挠度理论的前提。
“三侧采空”孤岛面为三侧采空状态,随着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不断推进,逐步演变为四侧采空状态,采场覆岩顶板也逐渐形成一个短边不变、长边不断增大的矩形岩板。在四面采空的孤岛工作面坚硬顶板初次垮落前,由于顶板悬露长度较大,初次垮落步距大于工作面长度的一半。在工作面见方来压时,顶板的中心弯矩达到最大值,从而使孤岛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和影响范围也会达到最大。当厚层坚硬顶板下部的拉应力超过极限强度后将发生突变,随着坚硬顶板的突然破断而造成工作面围岩大范围的强烈矿压显现,从而发生工作面煤岩失稳,导致冲击地压事故。
“三侧采空”孤岛开采构成了冲击地压发生的主控因素,盆底区构造应力场、盆底区北翼15 层二分段综放面采动影响构成了冲击地压发生的辅助因素。三者叠加形成的应力场构成了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力源”。
南山煤矿南翼15 层三分段综放面在盆底区,盆底区内煤层发育为一短轴向斜,向斜轴向NE,煤层倾角10 ~15°。向斜构造轴部的煤(岩)体处于高应力环境下,积聚了大量弹性能,接近极限平衡状态。从向斜的两翼至其轴部,煤(岩)体逐步从低应力区向高应力区转化,应力和变形模量以同数量级或更高的比例增长。开采扰动时,破坏了平衡状态,易于发生冲击地压灾害。
“三侧采空”孤岛型冲击地压本质上也是坚硬顶板导致的冲击地压,因此其局部解危的思路与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较为相似。但由于其四周采空区面积的增大,导致了坚硬顶板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对于坚硬顶板处理的力度要更大。
通过“三侧采空”孤岛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分析,“三侧采空”孤岛开采构成了冲击地压发生的主控因素,盆底区构造应力场、盆底区北翼15 层二分段综放面采动影响构成了冲击地压发生的辅助因素。其中,“三侧采空”孤岛开采作为主控因素,导致应力的升高本质上是由于坚硬顶板,工作面面长越大,随着采动悬露顶板面积越大,应力越集中。由此可知“三侧采空”孤岛型冲击地压局部解危原理是通过采取措施弱化顶板,将悬露的顶板面积减小。
3.3.1 顶板深孔爆破及注水软化卸压
(1)回风道倾向低位断顶
沿走向方向每隔15m 施工注水软化钻孔和顶板爆破钻孔各1 个,孔径75mm。注水软化钻孔方位为垂直下帮,倾角为14°,孔深35m;预裂爆破钻孔方位为沿煤层走向,倾角为30°,孔深33m。如图2 所示。
图2 回风道低位断顶剖面图
(2)溜子道走向低位断顶
沿走向方向每15m 施工1 组顶板预裂爆破孔,每组包括2 个炮孔,孔径75mm。方位分别为垂直巷道下帮和沿巷道走向,开孔位置在巷道中心线上,孔深分别33m 和20m,倾角30°和32°。如图3所示。
图3 溜子道低位断顶沿走向剖面图
(3)爆破材料设计及制作
① 炸药
采用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药卷规格为Φ60×650mm,(长度及重量均以实际为准);炸药均采用防静电坚硬塑料外壳包装,各药卷间可通过螺纹段连接。
② 雷管
煤矿许用8#普通瞬发电雷管(或同段位)。
③ 导爆索
煤 矿 许 用 导 爆 索,100m/ 卷, 规 格 为Φ6.5±0.3mm,爆速≥6000m/s。根据爆破设计深度,每卷导爆索供2 孔使用。
(4)施工注意事项
① 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停钻不停水2min,将钻孔冲洗干净,以便于装药和封孔。
② 为防止发生拒爆现象,将导爆索穿过所有药卷,封孔时一次推炮泥不能大于50cm。黄泥要充填密实,但封堵炮泥时不得损伤导爆索。
③ 为避免爆破诱发冲击伤人,在满足“躲炮距离不得小于300m,躲炮时间不得少于30min”的前提下,爆破期间人员全部撤出工作面。
④ 为防止意外冲孔破坏瓦斯管路,在放炮前,应将孔口附近瓦斯抽放管临时拆除或特殊保护,并加强巷道临时支护。
⑤ 炮眼采用不耦合方式装药,采用双雷管、双导爆索引爆,水泡泥消焰,每一根导爆索均采用煤矿许用8#雷管起爆,2 个雷管在孔外采用并联连接。
3.3.2 煤层大直径钻孔常规卸压
对工作面机道和风道的回采帮一侧煤体卸压,另外根据钻屑法监测,当工作面出现冲击危险时,对工作面进行卸压处理。如图4 所示。具体参数为:
图4 工作面回采巷道帮部大直径钻孔卸压方案
(1)卸压钻孔孔深:不小于20m。
(2)卸压钻孔间距:1.0m。
(3)卸压钻孔直径:Φ133mm。
(4)卸压孔方位及倾角:卸压孔均垂直于巷道帮煤壁。
(5)卸压钻孔封孔要求:封孔长度不小于2m。
(6)卸压孔实施范围及顺序:施工范围为工作面两条顺槽,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轮卸压方式。
3.3.3 煤层爆破强化卸压
在监测到冲击危险时,如采用大直径卸压效果不明显时,可结合煤层实施爆破卸压措施进行解危。
巷道帮部进行爆破卸压时,炮孔距离巷道底 板1.0~1.5m,平行煤层倾向,孔深20m,直径45mm,孔间距3m,也可利用钻屑监测孔进行爆破。采用正向装药,封孔长度不低于5m,一孔一放。爆破顺序从里向外进行。
炮眼布置方式:单排布置,间距3m,距底板1.2m,爆破孔深度20m,如图5 所示。
图5 工作面煤层卸压爆破炮孔位置图
卸压爆破参数:采用正向连续装药,每孔最低装药量5kg 起,根据情况逐步增加药量,装药长度增加至15m。特制瞬发长引线电雷管2 发,封孔长度不少于5.0m。孔内并联方式起爆,一次爆破一个卸压孔。
通过对盆底区南翼15 层三分段进行有效的卸压解危,回采过程中自发微震事件频次大幅降低,释放能量减少,且微震事件分散,不存在集中破裂区与能量集中释放区,大能量震动发生概率降低,且远离回采工作面,大幅降低了回采期间的冲击危险,顺利地完成了回采,保证了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为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积累了经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