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巷道过超高冒落区安全掘进技术研究

时间:2024-07-28

郭 伟

(晋城煤业集团赵庄煤业,山西 晋城 048000)

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形成超高区。目前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冒落稳定后,清除顶部活矸,补强锚索,形成稳定空洞;二是冒落稳定后,采用无机或者有机发泡材料,支设模板,对顶部空间进行充填。这两种方式适合于冒落范围较小、快速自稳的情况,但对于冒落范围大、持续影响的冒落区并不适合,很可能造成二次事故。晋煤集团赵庄煤业3301运输顺槽在掘进期间,发生一起严重的冒顶事故,以此为工程背景,进行超高冒落区治理技术研究。

1 工程背景

赵庄煤业三盘区开采3#煤层,平均厚度5 m,近水平。3301 工作面为首采工作面,设计开采长度1500 m,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布置一条运输顺槽和一条回风顺槽,设计宽度为5 m,高度为2.5 m,架棚支护,棚间距1 m。

由于煤层厚度变化不均匀,两条顺槽均沿煤层底板掘进,上方约留有2.5 m 的顶煤。煤层上方为0.5~2 m 的泥岩伪顶,极不稳定;直接顶为10.2 m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节理裂隙发育,不稳定,易冒落;基本顶为7 m 细粒砂岩层、稳定。

3301 运输顺槽掘进至300 m 位置过正断层,发生第1 次冒顶事故。上方2.5 m 厚顶煤、2 m 厚泥岩伪顶冒落,冒落长度6 m,宽度5 m,上方直接顶未冒落。对冒落煤岩体以及顶部活矸处理后,对顶板进行锚杆索补强,顶部形成4.5 m 高空洞,如图1(a)所示。但是前方一直有水流出,冲刷顶板和煤帮,最终在2 周后,发生第2 次冒顶,上部直接顶冒落,冒落长度12 m,宽度6 m,冒落矸石将巷道填满,上部遗留7 m 左右空洞,如图1(b)所示。

2 冒落区注浆充填技术方案

2.1 处理方式

由于第1 次冒顶后,前方一直出水,出水量约5 m3/h,对煤帮和顶板冲刷腐蚀严重,导致围岩松散、完整性差,基本丧失承载能力。因此,发生第2 次冒落后,顶板持续下沉,长时间不能稳定,迎头位置架棚顶梁在2 d 内下沉800 mm。说明直接顶压力传递到了冒落区两侧未冒落区,如不立即处理,冒顶有延展可能,现场如果直接清除下部碎矸,危险极大。并且3301 运输顺槽为回采巷道,将来3301工作面回采产生动压影响,会造成二次破坏。因此,处理高冒区工程具备紧迫性、危险性、后期再次破坏特征,并且底部冒落碎矸区与顶部空洞区浆液扩散性质完全不同,处理方式也不一致,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

图1 冒顶形态示意图

综合考虑,计划采取全部注浆充填法。通过注浆固结底部碎矸,通过充填填满顶部空洞,使冒落区重新形成一个完整实体,然后在固结体中掘进。要求注浆、充填材料具备速凝早强特性,及时承载顶板,并尽可能节约材料成本。

2.2 止浆墙建设

由于迎头处变形严重,在迎头退后1 m 位置建设止浆墙。止浆墙厚度1 m,两帮各掏槽500 mm,顶底板各掏槽300 mm,下部预留排水孔,内外边界采用砖墙堆砌,中部灌注注浆材料。止浆墙如图2 所示。

图2 止浆墙建设示意图

2.3 第一步:隔离区充填

止浆墙与冒落区之间有约1 m 长度的隔离区,约7 m3,无法直接向冒落区施工钻孔。第一步采用高水充填材料进行充填,水灰比2:1,1 d 后强度达到2 MPa,即可开展下一步作业。

2.4 第二步:底部冒落碎矸区注浆

底部注浆先于顶部充填的原因是,底部为将来巷道掘进层位,必须采用高强度注浆材料进行加固,而顶部可以采用低强度的高水充填材料充填。如果先充填上部,大量低强度浆液会流入下部冒落碎矸区,影响底部强度。且底部冒落区目前十分破碎,难以打钻进入顶部空间。

钻孔设计:设计两排钻孔,上排钻孔2 个,间距2.6 m,距离巷帮1.3 m,开孔高度距离顶板0.5 m,仰角9°,孔深14 m;下排钻孔2 个,间距2.6 m,距离巷帮1.3 m,开孔高度距离底板1.5 m,仰角0°,孔深14 m。

注浆材料:与止浆墙中部灌注材料一致,是一种无机双液注浆材料,分为A 型和B 型,使用水灰比0.8:1。混合后1~5 min失去流动性,8~15 min终凝,2 h 强度能够达到10 MPa,1 d 强度18 MPa,能够实现止浆墙快速建设和破碎区快速加固。注浆材料单价约2500 元/t,单立方空间材料消耗960 kg。

注浆压力:因浆液会部分窜入顶部空洞,注浆压力暂不要求太高,达到2 MPa 即可。

2.5 第三步:顶部空洞充填

底部碎矸注浆结束后,进行顶部空洞充填。

钻孔设计:将顶部空洞分为上、下两段充填,设计上下两个钻孔,顶1#和顶2#,在止浆墙上开孔。顶1#孔开孔高度距离顶板0.5 m,孔深17 m,仰角63°;顶2#孔开孔高度距离底板1.5 m,孔深13 m,仰角50°。孔深代表下管长度。

充填材料:与隔离区灌注材料一致,为高水充填材料,分为A 型和B 型,使用水灰比2:1~3:1。混合后10~20 min 失去流动性,保证充足流动时间,充分充填,60~120 min 终凝,2 h 强度达到0.8 MPa,1 d 强度2 MPa,7 d 强度达到5 MPa。充填材料单价约1500 元/t,单立方空间材料消耗400 kg。

实施顺序及压力:先充填顶2#孔,后充填顶1#孔。顶1#孔充填最后阶段加入发泡剂,使其主动膨胀接顶。以灌满为目的,压力不需太高,顶1#孔最终充填压力2~3 MPa。

整体钻孔布置如图3 所示。

图3 注浆、充填钻孔布置示意图

3 掘进二次注浆及支护

3.1 掘进二次浅孔注浆

前期对底部冒落碎矸进行了第一次深孔注浆,但为了防止大量注浆材料进入顶部空洞造成浪费,注浆压力不高,注浆扩散效果不佳。

掘进时进行浅孔二次注浆,对小裂隙进行填充。为保证扩散效果,采用循环注浆掘进方式:注浆钻孔深度6 m,每注1 个循环,向前掘进4 m。预计3个循环出冒落区。注浆终止压力不小于8 MPa。

浅孔钻孔布置:布置上、中、下三排,每排3个,矩形布置。上排钻孔开孔高度距离顶板0.2 m,仰角10°;中排钻孔开孔高度距离顶板1 m,仰角0°;下排钻孔开孔高度距离顶板1.8 m,仰角0°。孔深均为6 m。浅孔钻孔布置平面图如图4 所示。

图4 掘进二次浅孔注浆钻孔布置平面图

3.2 支护方案

(1)架棚支护。钢棚间距缩小为0.7 m,棚间拉杆直径20 mm,棚腿与巷帮之间空隙用板梁背紧,单体柱加强支护,一梁三柱。

(2)锚索加强支护。选用高强度、低松弛、大延伸率的钢绞线锚索,长度7.3 m,垂直于顶板打设。排距1.4 m,每排3 根,间距1.5 m,采用钢筋托梁连接。托盘规格为300×300×20 mm 钢托盘,预紧力不小于150 kN。

锚索支护设计图如图5 所示。

图5 架棚、锚索支护示意图

4 工程量及效果考察

4.1 工程量

掘进前的注浆累计实施16 d,三班施工,每班平均消耗材料约6 t。施工深孔8 个,其中4 个为底部冒落碎矸区钻孔,2 个为顶部空洞充填钻孔,2个为检验孔。使用双液注浆材料110 t、高水充填材料160 t,材料总成本51.5 万元。

4.2 效果考察

(1)掘进期间。注浆、充填结束7 d 后,开始掘进,发现冒落碎矸区浆液与碎矸粘接良好,形成完整整体,固结体坚硬,不发生片帮,巷道成型良好,用时8 d 安全通过冒落区。

(2)掘进后。掘进后在冒落区域布置3 组表面位移观测站、顶板离层观测站、锚索受力观测站。经过3 个月观测发现,两帮移近量不足50 mm,顶底板移近量不足30 mm,顶板离层小于10 mm,锚索受力小于200 kN,且90%的变化发生在掘进后15 d 内,之后基本不再变化。

5 结论

(1)对于持续变形的大型冒顶区治理,传统的锚索补强支护、顶部填充并不适用,应采取全部注浆、充填法,并根据冒落区形态分开治理。

(2)在止浆墙建设和隔离区充填的基础上,制定了“底部冒落碎矸区注浆+顶部空洞充填”的技术方案,采用两种材料进行处理,均具备速凝早强特性,满足了快速施工要求。

(3)制定了掘进期间二次浅孔注浆和锚索补强的支护方案,用时8 d 安全通过冒落区。掘进后矿压监测表明,巷道变形量极小,锚索受力稳定,巷道在掘进15 d 后基本稳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