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甘肃大水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时间:2024-07-28

汪轩辰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引言

甘肃大水金矿床位于大水—忠曲金矿床成矿带的东侧,是受断裂控制明显的热液型金矿。该金矿床与辛曲、忠曲、贡北及格尔托金矿和断裂控制所对应的石英闪长岩体共同构成大水—忠曲北西向构造—石英闪长岩金矿床的成矿带(图1),是该成矿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忠曲金矿到大水、贡北等特大型金矿共同构成了忠曲—大水金矿富集区。目前各学者从矿床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均表明该矿体与断裂构造的产出有密切联系。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与总结,将对大水金矿的构造控矿特征进行研究。

2 区域地质背景

大水金矿床属甘肃省玛曲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南段的褶皱带。矿床以南为玛曲—略阳断裂带,东侧展布于大水弧形构造,且与该矿床相邻的辛曲、忠曲、贡北和格尔托金矿均受大水弧形构造的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分布。

图1 大水金矿区区域地质略图

区域内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出露为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出露较少。泥盆系到三叠系为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且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石英闪长岩。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构成大水—忠曲北西向构造—石英闪长岩构造岩浆带的石英闪长岩体在区域内有3 个,分别为忠格扎拉、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和忠曲闪长玢岩体,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区域北西西向 F1~F5 断裂构造控制。大水金矿床由4 个北西西向呈串珠展布的位于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南侧的密集区组成(图 2),且在4 个密集区内分别发育闪长岩脉群,其发育影响矿体产出。沿矿化带内金矿体南侧发育一条方解石脉,且有部分穿插矿体,并沿断裂分布。矿体走向主要呈东西、西北、南北,倾角约45°~90°,且规模较小,埋深较浅,形态复杂,呈不规则枝杈状、带状、囊状、筒状和脉状等,并具有膨大缩小、复合尖灭等特征。

图2 大水金矿床地质简图

3.2 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主要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粒状、胶状结构。金属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等。

3.3 围岩蚀变

受断裂控制,矿区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带出现褐红色,规模较大。主要为硅化、褐铁矿化、方解石化等,次之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其中硅化越强烈,矿化程度越高,以矿体为中心,向两侧围岩蚀变逐渐减弱。

4 断裂构造控矿特征

金矿区的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是运送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由北西西向F1~F5 向断裂控制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和大水金矿体的形成与分布,其派生出的次级断裂构造与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交叉复合共同控制了石英闪长岩体南侧的4 个金矿体密集区和与之相联系的石英闪长岩脉,及更次一级的断裂构造进一步控制了与4 个金矿体密集区和闪长岩脉对应的更小岩脉与矿体的发育与产出。

4.1 区域断裂构造对金矿体的控制

区域北西西向F1~F5 断裂构造活动十分强烈,且活动多发,形成一条上百米的强挤压破碎带,带内发生强烈破碎变形形成一系列糜棱岩化和破碎岩化岩石。该断裂是导矿控矿的主要构造,直接控制和决定了大水金矿床和影响组成大水—忠曲北西向构造—石英闪长岩带的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的产出。F1 断裂为北西西向断裂的主断裂,是控制断裂破碎带分布的基底断裂,F2~F5 断裂是F1 断裂的分支。与大水金矿成矿过程较为密切的断裂构造为F3~F5 断裂构造,金矿体呈串珠展布于F3~F5 断裂带上,F3 位于矿区南侧,为北东向倾斜的正断层,属矿化带的南缘断裂;F4 断裂位于矿区中部,是控制矿体产出最明显的断裂构造,与同期次级构造共同形成一条自西向东贯穿大水金矿体的矿化富集带,为大水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岩浆热液和良好的富集场所;F5 断裂处于矿体的北部,为南西倾的逆断层,属矿化带的北缘断裂。区域断裂和次级断裂构造相连通,共同构成大水金矿体的导矿控矿体系。

4.2 次级断裂构造对金矿体的控制

次级断裂构造是由北西西向F1~F5 断裂构造中的F3~F5 断裂构造衍生出来的,是由南北向(F21~F23)、北北东向(F18~F20)和北西西-东西向(F24)3 组断裂构造组成,其规模较小,也具有频繁活动特征,且与F3~F5 断裂构造相交叉,共同控制形成闪长岩脉与金矿体密集区。次级断裂构造分布于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的南侧,与闪长岩脉群和金矿体密集区向对应,并将矿体分割成4 组。沿次级断裂构造的裂隙、劈理带等破裂面上发育大量的羽状擦痕、阶步,具有先张扭后压扭的特点,且在破裂面中充填闪长岩脉及方解石脉,脉体呈膨大缩小现象,且呈串珠状近等距离排列分布,从而形成4 个闪长岩脉群。脉体呈脉状、扁豆状等复杂形态,也具有膨大缩小、复合分枝的特征,走向沿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西西—东西向的次级断裂构造体系走向发育。与4 个闪长岩脉群相对应的4 个金矿体密集区自东向西呈串珠状近等距离分布,金矿体呈枝杈状、滴状、脉状、筒状等不规则形态发育,受次级断裂中南北向和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较为明显。由次级断裂构造发育衍生的更次级裂隙、劈理破碎呈放射状断裂,其中被早期闪长岩及方解石脉充填,同时经过多期次活动与各断裂构造交叉贯通,为成矿元素及岩浆热液提供了充足的运移富集场所,为金矿体的扩容提供良好空间。从而说明北西西向主断裂构造与其派生出的3 组次级断裂构造交叉复合共同控制了闪长岩脉群与大水金矿床,而次级断裂构造产生的更低次级劈理裂隙等断裂构造更进一步的扩张了闪长岩脉群与金矿体密集区的空间,使得矿体进一步扩大扩容。

5 结论

(1)断裂构造对成矿控矿导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水、忠曲、贡北等一系列金矿床和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忠曲闪长玢岩体和忠格扎拉石英闪长岩体的空间分布都依托于断裂构造分布。区域北西西向F1~F5 断裂构造是导矿控矿的主要构造,直接决定和控制了大水金矿床和组成大水—忠曲北西向构造—石英闪长岩带的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其派生出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了闪长岩脉群和金矿体密集区;而次级断裂产生的更次级裂隙劈理等断裂构造又对矿体起到了扩容的作用。因此,一系列断裂构造是导矿控矿的关键控矿体系。

(2)地层对金矿体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大水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三叠系为海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岩性脆硬的层状碳酸盐岩受多期构造活动发生破碎,经水溶蚀,形成巨大富矿空间,对金矿体的赋存提供良好空间。

(3)围岩蚀变对金矿床控制明显

成矿带中常见硅化、褐铁矿化、方解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现象。金矿体附近硅化、褐铁矿化与方解石化蚀变强烈,说明矿化蚀变对金矿床的形成作用明显。

(4)岩浆带与金矿体发育有关

金矿体多赋存于受断裂产生的大水格尔括合等中酸性石英闪长岩体接触带或蚀变带附近,中酸性岩浆热液为金矿体提供了成矿元素,说明岩浆带与金矿成矿存在成矿联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