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8504综采工作面停采线深孔爆破卸压护巷技术实践

时间:2024-07-28

吴 旭

(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马兰矿,山西 古交 030205)

马兰矿南五采区18502工作面开采结束后,由于停采线距离采区大巷距离较近,停采后未进行切顶卸压,导致采区大巷尤其是距离最近的南一轨道下山长期受高应力影响,出现顶板下沉量大、喷层脱落等大动压显现,巷道反复维修,对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矿山压力的影响,在18504工作面进行爆破切顶卸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工程概况

马兰矿18504工作面位于910 m水平,所采煤层为8号煤,煤层厚度4.00~4.68 m,平均4. 3 m。煤层顶底板岩性如图1。

图1 8号煤顶底板岩性

18504工作面开切眼长度为251 m,安装支架168架,推进长度1215 m,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工作面位于南五下组煤采区左翼,东南方向为18506工作面,尚未回采,西北侧为18502工作面,已经回采结束。工作面切眼东北侧上部为南八南九胶带机运输大巷,胶带巷上部为12510采空区。

2 切顶卸压机理分析

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在工作面前方形成超前支承压力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逐渐前移。该区域内的巷道受支承压力影响,容易出现大变形[1-3]。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采空区上方未垮落的基本顶形成悬臂梁结构,使得前方的巷道长期处于高应力的环境中,也是巷道剧烈变形的原因之一。

通过切顶,人为将采空区上方覆岩断开,实现矿山压力的主动调控[4-6],一方面降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使得应力重新分布,减少对巷道的影响;另一方面阻止基本顶覆岩对巷道的侧压作用,打断基本顶的悬臂梁结构,实现对巷道的保护。如图2。

图2 卸压前后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3 爆破切顶设计

3.1 目标层位

由柱状图可知,8号煤层顶板中的粉砂岩、中粒砂岩等均为坚硬不易垮落岩层,石灰岩承载上方的7号煤和泥岩,为基本顶岩层。为保证切顶效果,要求切顶层位不低于7号煤底板的砂质泥岩,即8号煤以上23.3 m。

3.2 炮孔布置

在工作面停采线附近和皮带巷内分别打孔爆破。

停采线:该区域内的炮孔间距为3.0 m,每2个支架施工一个爆破钻孔;高抽巷5 m左右及两端头5 m范围内不施工钻孔。共施工炮孔77个。钻孔向上倾斜角度为45°,深度不低于33 m。

皮带巷:该区域内的炮孔间距为3.0 m,从停采线往外在保护煤柱侧布置,共施工17个钻孔。钻孔向上倾斜75°,深度不低于33 m。

3.3 主要爆破参数

炮孔直径为75 mm,封孔长度为13 m,装药长度为20 m,每米装药量为1.5 kg,每个炮孔装药30 kg,两个区域共计炮孔94个,合计用药2.82 t。

3.4 数值模拟分析

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18504工作面爆破切顶前后的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模拟分析。模型尺寸设为300 m×300 m×180 m,如图3所示。模型底部边界为固定支承,上部边界采用应力边界条件。

图3 爆破切顶数值模拟模型

爆破切顶前后的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如图4。

图4 切顶前后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由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切顶前后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布变化明显,切顶前的应力峰值为19.8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1.9。爆破切顶后,煤层上方15 m应力峰值为12.2 MPa,应力下降38.4%,卸压效果明显。

4 现场实践

4.1 爆破工艺

4.1.1 钻孔

使用坑道钻机施工炮孔,钻头为三翼金刚钻头,直径为Φ75 mm,钻杆直径为Φ50 mm,每根钻杆长度为1 m。在钻孔施工过程中,使用坡度仪准确定位炮孔角度,炮孔角度允许偏离的角度为±1°,钻杆钻到规定深度时钻机空转3 min排除孔内岩渣。

4.1.2 装药

为实现定向切顶爆破,炸药都装在“O”形聚能管内。聚能管直径为50 mm,长度为2000 mm。炸药为矿用三级乳化炸药,药卷直径为32 mm,长度为200 mm。

先将药卷装入聚能管内,然后向炮孔内填送炸药,在每一节炸药填入孔内的同时,将雷管塞入。为杜绝残炮,需采用“分段连体式”装药结构,即将每个炮孔内的10个聚能管分为两组,分段安装。装药前必须用直径55 mm的专用炮棍先探孔,如果炮棍能够顺利深入孔内,则进行装药。如果遇到卡阻现象,说明孔内有打钻残渣,将高压水管接到炮棍上,使用高压水冲洗炮孔,然后再装药。

4.1.3 封孔

每个炮孔的封孔长度为13 m,采用专用的深孔封泥袋进行封孔,封泥袋直径50 mm,每节长度为500 mm。封孔泥袋内装有干燥的黄土,爆破之前将黄土装好,送至工作面。

装药结束后,每个炮孔内采用26个封孔泥袋,封孔时注意对爆破母线的保护,防止其磨损与绞缠,母线悬挂至孔壁上侧,并固定好。初始封孔时,采用炮棍大头将黄土封泥袋塞入孔内,用力封实。

4.1.4 起爆

每根聚能管内的药卷采用并联的方式,而同一炮孔内的聚能管之间采用大串联的方式。起爆器型号为MFB200型,同时起爆的多个炮孔之间采用串联的方式。每次施工3~5个炮孔后即可装药一次起爆,每次起爆不超过5个孔,按每天三班施工9个,工作面77个孔共需8~9 d完成。位于胶运巷内的炮孔可后期根据时间自行安排施工,每次同时起爆不超过5个炮孔。

4.2 应用情况

在距离工作面最近的南一轨道下山中设置测点,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表面位移进行观测。共设置3个测点,测点间距为100 m。其中2号测点位于巷道中部,在工作面到达停采位置时开始观测,每天观测一次,当连续两天观测到的巷道下沉量变化值小于0.5 mm时停止观测。观测结果如图5。

图5 巷道表面位移观测结果

由图5可知,受爆破卸压影响,南一轨道下山的巷道变形呈现特有的规律。爆破之前,巷道受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变形,顶板变形速度约为3.2 mm/d,两帮收敛速度约为2.5 mm/d。观测后第5 d,爆破切顶作业到达工作面中部,受爆破影响,南一轨道下山出现剧烈变形,顶板日最大下沉量达到12 mm。爆破影响期大概为7 d,之后巷道进入缓慢变形阶段,顶板变形速度约为0.6 mm/d,仅为卸压前的19%,卸压护巷效果明显。

5 结论

(1)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采空区上方悬臂梁的影响,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内的巷道处于高应力状态,变形严重。

(2)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切顶可以降低超前支承压力峰值,最大降幅达38.4%,同时阻止基本顶覆岩对巷道的侧压作用,有利于巷道的维护。

(3)18504工作面采用爆破切顶后,位于工作面前方的南一轨道下山等采区大巷变形量小,顶板下沉速度为卸压前的19%,最大下沉量为41 mm,取得了较好的卸压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