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泽罡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白洞矿业公司,山西 大同 037031)
断层侵入回采煤层后造成断层两盘煤体出现空间上位移,工作面在过断层期间若不采取合理有效的回采工艺,不仅增加了工作面破岩量,降低煤炭回采率,而且会增加设备故障率,降低工作面回采效率。同时,受断层影响,断层带附近煤体稳定性差、破碎严重,工作面过断层时如不对顶板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技术,很容易出现支架压死、端面顶板垮落事故,威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本文以白洞矿811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工作面过F7断层提出了仰斜上山回采工艺,并对其顶板采取联合控制技术[1-5],确保工作面安全快速过断层带。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白洞矿业公司8119工作面位于C5#煤层301盘区南部右翼,工作面南部为实煤区,东部为本盘区回风、材料、皮带巷,西部靠近矿界煤柱与塔山井田相邻。2119巷南部为实煤区,5119巷北部与301盘区西部8105、8107面采空区相邻,煤柱宽度为8 m。
8119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724 m,倾向长度为121 m。工作面回采的石炭系5#煤层,平均厚度为7.95 m,平均倾角为3°。煤层基本为一单斜构造,走向近于 E-W,向北倾斜。煤层普遍有3~8层夹石,夹石厚一般为0.10~0.30 m,局部达到0.70 m,夹石断断续续,不稳定。煤层顶底板岩性见表1。
表1 8119工作面5#煤层顶底板岩性汇总表
8119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回采工艺,采煤高度为3.2 m,放煤高度为4.65 m。截至2021年4月19日工作面已回采450 m,工作面回采至436 m处时,位于工作面中部(42#~87#支架之间)煤壁揭露F7断层,断层落差为2.1 m,倾角为44°。断层面位于42#~45#支架前方,其中42#~87#支架前方煤壁为断层上盘,出现大面积岩体,以灰白色粉砂岩为主。通过在45#、55#、65#、75#支架前方煤壁施工长度为70 m探孔发现,F7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影响长度为54 m。
8119工作面揭露F7断层后的初期,采用强行破岩法回采工艺,在1#~42#支架前方煤壁采煤机斜切进刀后前滚筒割煤、后滚筒扫底煤进行回采,当采煤机推进至42#支架时,采用前后滚筒交替往返割煤工艺,即前滚筒破岩深度为0.4 m,后滚筒二次破岩。破岩后采煤机退后至42#支架处进行出煤矸,往返割煤直至破岩深度达0.8 m为一个循环。
8119工作面采用强行破岩法过断层时,采煤机破岩量大,通过实际计算,工作面强行破岩时破岩量达2450 m3,煤柱损失量达0.89万t,不仅降低了工作面经济效益,而且导致采空区内遗煤量大,很容易造成采空区煤层自燃,不利于采空区安全管理。同时,由于断层揭露的岩体硬度高,单轴抗压强度为48 MPa,采用采煤机强行破岩时,采煤机截割部负荷大,截齿磨损严重。通过现场观察发现,工作面回采前期共计磨损67个截齿,截割电机烧毁一台,设备维修费用达49万元。
为了加快工作面过断层速度,减少采煤机破岩量,降低采煤机故障率,减少采空区遗煤量,通过研究决定采用仰斜回采工艺。
(1)8119工作面仰斜回采前,对工作面进行伪斜调整,保证工作面煤壁、刮板输送机调平,并将工作面煤矸清理干净,及时将支架移架到位。
(2)将采煤机移至机头处斜切进刀并对三角煤柱进行回采,采煤机正常回采至距断层20 m处时调整采煤机割煤上山角,以7°仰角上山掘进,上山推进期间破上盘顶煤,留下盘底岩,如图1。
图1 8119工作面仰斜回采施工剖面示意图(mm)
(3)当工作面仰斜回采30 m且完全进入下盘煤层底板后,再次调整采煤机回采角度进行近水平角度回采。工作面仰斜回采期间上滚筒往返割煤,下滚筒清煤。
(4)为了降低采煤机破岩期间故障率,仰斜回采过断层下盘期间,对破岩厚度达0.8 m的岩体提前布置松动爆破孔进行爆破震动。松动爆破孔深度为0.8 m,间距为1.0 m,爆破孔内填装一支毫秒延期电雷管以及300 g矿用乳化炸药,单次爆破孔数不得超过3个。
煤岩体内部耦合控制技术是基于注浆与锚杆(索)联合支护控制破碎围岩,提高围岩稳定性,达到提高围岩承载能力,防止围岩垮落的目的。该支护技术在注浆加固、锚杆(索)预紧作用下,使加固围岩内部形成一个环状承载圈;注浆时注浆液对围岩松动圈进行粘接加固以及填充,改善围岩力学性质,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采用锚杆(索)可将顶板及煤壁不稳定岩体进行固定预紧,防止围岩片帮、离层,约束围岩变形区、塑性区发展。
(1)8119工作面仰斜回采过程中需破断层上盘顶煤,现场发现,仰斜期间32#~42#支架之间顶板破碎严重,支架支护效果差,最大端面距达1.5 m,煤壁片帮深度达1.2 m,在38#支架前方出现局部冒漏现象,所以32#~42#支架前方端面顶板为重点注浆加固区域。
(2)注浆钻孔布置在32#~42#支架前方煤壁上,共计布置一排注浆钻孔,钻孔开口位置距离顶板1.0 m,钻孔直径为40 mm,深度为4.0 m,钻孔仰角为50°,钻孔布置间距为3.0 m,如图2。钻孔施工完后,依次对钻孔进行注浆施工,注浆液为聚氨酯无机化学材料,注浆压力为1.5 MPa。
图2 8119工作面仰斜回采期间围岩支护示意图(mm)
对断层区施工锚杆(索)可对不稳定围岩施加约束力,锚杆可对围岩表层煤岩体进行控制,防止垮落,锚索可将松软煤岩体固定在稳定岩层上,从而形成一个稳定、加固的承载圈。根据现场观察,决定对8119工作面断层区巷帮采用锚杆支护,顶板采用桁架锚索支护。
(1)煤壁锚杆支护。为便于后期采煤机割煤,断层带处煤壁采用玻璃钢锚杆进行支护,锚杆长度为2.0 m,直径为20 mm,锚杆外露端配套一块直径为15 mm玻璃钢托盘;煤壁施工一排护帮支护,锚杆距顶板间距为1.5 m,锚杆间距为2.0 m。
(2)顶板桁架锚索支护。为控制顶板下沉,削弱应力破坏作用,决定上山回采期间顶板施工桁架锚索支护。每组桁架锚索支护由两根长度为4.3 m锚索、一根长度为0.5 m双向张拉器以及两根长度为1.5 m桁架拉杆组成。桁架锚索布置间距为1.5 m,布置排距为2.0 m。
(1)与传统强行破岩工作面过断层回采工艺相比,采用仰斜回采工艺时,减少了采煤机破岩量1900 m3,增加煤柱回采量0.74万t,提高工作面经济效益700余万元,后期采煤机截齿损坏仅11个,远远少于强行破岩工艺,也未出现采煤机电机、减速机烧毁事故,节约设备维修费用达28.7万元。
(2)8119工作面仰斜回采期间顶板采取注浆、锚杆(索)耦合支护后,控制了煤壁片帮、端面顶板破碎现象,煤壁片帮深度最大0.4 m,端面距控制在0.6 m以下,未出现顶板严重破碎、顶板冒漏事故,液压支架初撑力及工作阻力达95%以上。
白洞矿针对8119工作面前期过F7断层期间设备故障情况、围岩控制情况以及回采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合理优化过断层回采工艺以及围岩支护技术,采用仰斜上山回采工艺后解决了传统回采时破岩量大、设备故障率高以及回采效率低等难题。采用顶板联合控制技术后,避免了仰斜回采过程中受回采应力、构造应力集中影响,导致煤壁片帮、顶板破碎现象,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快速过断层破碎区,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