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谢国阳
(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福建 福州 350003)
种质是育种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是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需要,是维护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需要。福建省2016年启动普查工作,在国家林草局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全省广大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普查工作正稳步、扎实、有效地推进,得到了国家林草局领导和中国林科院专家的充分肯定,山西、宁夏等省区同行来闽调研学习或索取方案。本文对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特点进行初步探析,以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普查案例,积极推动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7]第九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普查、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8]第七条规定,国家林业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林木种质资源普查。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9]文件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2014年、2016年国家林业局分别印发了《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10]和《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1],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20年前完成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至此,普查法律依据充分,上级部署明确要求,技术规定日益完善,启动全面系统的全省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时机成熟,于2016年8月17日起草并报送了《关于开展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请示》。同年8月29日,福建省林业厅原则同意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同意从2017—2019年林木种苗花卉经费中安排3600万元用于开展普查工作。从此,福建省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2.1.1 全面动员部署 全省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加强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成立了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同时,成立普查工作专家组和顾问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6年9月,福建省林业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对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普查对象、普查任务、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2017年12月,召开了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
2.1.2 明确责任任务 全省普查工作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进行,对行政区域内的乔、灌、竹、藤等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国有苗圃、植物园、树木园等企事业单位按照隶属关系,由各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统一普查。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南纸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的林木种质资源,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地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统一普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福州植物园、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等5个局直属国有林场由本单位组织力量普查,普查材料统一报送到所在地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各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和局直有关单位为本辖区普查第一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2.2.1 加强学习借鉴 不同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二类调查和野生动植物调查,承担本次普查技术支撑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是第一次接触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为此,2016年10月特邀中国林科院专家来闽解读《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培训对象主要为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办公室全体成员。2017年2月,组织有关人员赴山东学习调研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2.2.2 比选调查方法 2017年12月,在顺昌开展二类固定样地与样线调查方法比较。调查区域为试点范围对象的洋口镇及七台山自然保护区,共调查了10个固定样地,其中硬阔类7个、毛竹林2个、灌木类1个。七台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置的7条样线,调查里程约16 km,共调查树种数421种,而对七台山保护区内的2个固定样地调查树种数仅63种,线路调查到的树种数是固定样地的6.68倍。洋口镇的调查样线10条,共调查到树种423个,而固定样地8个,调查树种数182个,样线调查树种数是固定样地的2.32倍。
同时,在洋口镇田坪村2个样地之间重设样线2条,长度分别为150、200 m。其中在8505样地调查种类43种,与其连接的样线调查种类77种,比固定样地内的种数增加79.1%。8554样地只调查发现37种,与其连接的样线调查种类达108种,比固定样地内的种数增加191.9%。调查表明,洋口镇田坪村样地(样地号8505和8554)所调查到的树种全部包含在重新设置的2条样线中,样线调查到的树种丰富度比固定样地的高。
2.2.3 组织咨询论证 2017年4月16日,组织召开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专家咨询会。随后,向全省林业生产、科研、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期间,针对登记优树资源问题,专门咨询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等多位林木育种专家,确认马尾松优树或优良单株嫁接保存在种质资源库内,应分别选择登记“优树”或“优良单株”,而不是“无性系”。同年11月24日,《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定》通过专家论证。
2017年12月26日,经广泛征求意见、试点验证和专家论证后,《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定》[2]正式印发实施。该规定很好地衔接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符合福建实际情况,在数据采集、树种辅助识别、调查登记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和改善(表1),能够满足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技术要求。
2.3.1 开展试点验证 2017年10月26日—11月7日,在顺昌县开展了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共70多人参加,试点内容全面,野生分布、人工栽培、收集保存、古树名木4类种质资源全覆盖,培训、外业、内业、成果制作过程全覆盖,树种识别、系统操作、纸质登记、标本采集环节全覆盖。针对试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对普查技术规定进行修改完善。
2.3.2 组织技术培训 2018年9月17—21日,在沙县组织举办了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培训班,全省各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直有关单位普查业务人员共100多人参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扎实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建设集野外数据采集、植物辅助识别、资源数据管理为一体的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为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数据采集、动态监测、资源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4.1 野外数据采集子系统 以普查单元为单位,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外业数据采集、修改和查询等功能,支持在无网络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离线登记、离线数据同步功能、调查轨迹记录功能、自动关联加载植物库检索结果、植物图像识别结果以及专家鉴定结果等。建设《中国植物志》、福建木本植物和常见园林植物基础数据库近30000种,编制同一植物多个名称对照表,如拉氏栲(CastanopsislamontiiHance),中国植物志称鹿角锥、福建植物志称狗牙锥(鹿角栲、红勾栲),最终普查成果统一名称为鹿角锥。
2.4.2 植物辅助识别子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以福建本土植物为基础的神经网络识别模型,不断提高本土植物识别能力,努力解决植物分类人才缺乏、传统识别主观性强等问题。本功能模块要求建设不少于200万张的植物识别训练样本库,不少于1500种的福建木本植物图鉴库,同时具备植物图鉴库的新增、删除、修改、检索功能。
2.4.3 资源数据管理子系统 各普查单元按登录账号的区域范围进行授权管理,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添加、删除、编辑和稽核等。同时,具备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行政代码管理、植物库管理、植物图鉴库管理、专家库管理、字典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成果展示等功能。
为确保普查质量,对采取购买服务开展普查的,可以招标聘请高校、科研机构或具有乙级以上(含乙级)林业规划设计调查资质的单位。普查单元要制定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线路调查方案,经省内相关专家论证后实施。普查成果凭证标本,需经植物分类专家集中审核鉴定,并出具审核鉴定意见。制定《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省级核查验收办法》。每月10日定期调度普查进度,每季度向设区市林业局通报。
普查经费是决定普查成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山东等实地调研和对北京、新疆、湖南、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等兄弟省区的了解,大部分根据补助资金总量每个县安排20~30万元,一些省份按山头大小分配普查资金10~30万元,个别省份甚至断断续续安排资金,普遍缺乏统盘考虑、合理测算的依据[4-5],河北李国松[6]提出的普查劳动定额方法,不便于宏观上对普查工作编制财政预算。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方比较,认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属于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范畴,提出参照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林业行业调查规划项目收费指导意见》(试行)[3]科学考察调查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天然林面积30元·hm-2、人工林面积3元·hm-2的标准测算普查经费。这样普查经费尽量做到测算有据可依,也得到财政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认可和肯定。如屏南县天然林面积3.86万hm2,人工林面积8.37万hm2,布设调查样线157.6 km,招标中标金额为113万元;武夷山国家公园天然林面积5.3万hm2,布设调查样线800 km,招标中标金额为214.7万元。截止2020年1月,福建省级财政累计安排下达普查经费5003万元,各地各单位筹措配套资金4908.9万元。
综上所述,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动员部署到位,责任任务明确,质量管理规范,普查工作扎实。创造性地提出经费测算依据和标准,普查经费支持力度较大。优化完善了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类型划分,对优树和优良单株调查登记提出新见解。野生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范围不局限于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内,同时精确量化了调查线路长度,开展了二类固定样地与样线调查方法树种丰富度比较。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快速、高效、准确地开展野外数据采集和资源管理,为高质量完成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城乡绿化、庭院绿化、经济林果园等林木种质资源,涉及农业、城建部门,仅靠各地林业部门很难协调这些单位。建议国家林草局争取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进行普查工作部署,或者发函商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支持普查工作。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大多分布在极其偏远的深山之中,普查工作十分辛苦,建议协调国家或地方人社、财政部门,把林业调查勘察职工野外工作津贴的执行范围拓展到所有参与普查工作外业调查的技术人员(含检查复核)。 呼吁国家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今后要加强自然资源调查顶层设计,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药资源普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以及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等相近内容调查进行整合,统一部署调查,提高调查成效,节约行政成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