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公路改建对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王小昆,张信杰,王 耀,祝令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

内蒙古省道505线是连接辽中京遗址—紫蒙湖—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等景区的重要旅游道路,道路现状等级分别为3级路、4级路,部分路面破损严重,既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也不利于沿线重点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省道505线甸子镇十家至黑里河镇大坝沟段公路改建项目对于改善区域旅游条件,促进宁城县经济发展,保护和发展沿线重点生态区域尤其是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线路穿越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量路段甚至靠近保护区核心区,因此,对该项目涉及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评价十分必要。

本次评价工作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掌握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数据和项目区域的背景资料,开展公路改建项目对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保护对象等方面影响的调研和评价工作。

1 保护区概况

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部,地处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6′—118°30′、北纬41°20′—41°35′,总面积27638 hm2,有着森林、草地、河流、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1]。保护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是燕山山脉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段和物种资源的“基因库”,有大量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区现记录鸟类117种,分属于16目38科;野生哺乳动物33种,分属于6目14科。苔藓植物176种,分属42科88属;维管束植物777种,分属于96科377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18属32种,裸子植物1科3属4种,被子植物83科356属741种。区内有我国分布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的天然油松林;还有金雕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生物资源复杂多样[2]。

2 穿越自然保护区路段工程概况

图1 改建项目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该项目全长55.605 km,其中利用旧路改建长度43.655 km,新建路段共7处计11.94 km(图1)。项目2次穿越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穿越总长度为10.783 km。第1次从黑里河镇朝阳沟村大西沟门至八沟道河桥,长2.833 km,在此区段新建0.863 km,利用旧路1.97 km;第2次从四道沟营子北到大坝沟梁顶与喀喇沁旗分界线,长7.95 km,均为在原有路基上拓宽3.5 m/1.5 m。

由图1可知,改建项目并未涉及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其靠近核心区,主要原因是本改建项目及保护区的地理环境较为特殊,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3年,而道路修建时间为1978年,目前道路年久失修,客观上存在改建的需求。项目建设经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设穿越保护区也取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的批复,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合理性。

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3.1 评价方法

于2019年6月,参照林业行标《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3](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由评价专家对拟建公路两侧直线距离各1000 m以内的保护区范围(以下简称“评价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技术规范》,分别对景观/生态系统(A)、生物群落(B)、种群/物种(C)、主要保护对象(D)、生物安全(E)、社会因素(F)等6个一级指标及26个二级指标进行定量评价。由评价专家组在实地调查和内业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公路改建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对26个二级指标分别进行打分,并根据平均分确定各指标等级及分值,再根据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逐步计算得到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值[4]。

3.2 评价结果

通过分析与评价,项目对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A)、对生物群落的影响(B)、对物种/种群的影响(C)、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D)、对生物安全的影响(E)、对社会因素的影响(F)得分分别为50、57、56、50、50、50。根据《技术规范》,将6项一级评价指标汇总,计算出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指数(BI)为52.6(表1),参照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表(表2),项目

表1 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及影响等级

建设对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级别为中低度影响[5]。

3.2.1 对景观/生态系统(A)的影响 评价区由农业生态系统、城镇/村落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组成。项目建设占地主要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占用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为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林、落叶松(Larixgmelinii)林,天然油松(Pinustabuliformis)林占比小。就景观类型面积而言,项目建设致使保护区森林景观减少10.1508 hm2,项目建成后将采取植被移植等措施减少项目建设对原有景观造成的影响。

表2 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表

项目主要利用既有道路,依托原有路基、路面进行扩建,新建路面长度仅为0.863 km,且项目建设在保护区内不设便道。项目实施后,对沿线植被破坏性小,对景观片断化影响有限,对保护区内景观基本不形成新的切割。项目虽增加保护区内道路沿线的永久占地,但仍保持原有道路景观,且项目运营期地形地貌基本恢复到原状,对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导致土壤侵蚀及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小;拟建项目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1%,因此对自然植被覆盖的影响很小。经测算,公路改建项目对保护区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分值为50(受影响的景观/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有度(A1)、对景观类型面积的影响(A2)、对景观片断化程度的影响(A3)、对景观美学价值的影响(A4)、引发土壤侵蚀及地质灾害的可能性(A5)、对自然植被覆盖的影响(A6)等6项二级指标分值均为50)。

3.2.2 对生物群落(B)的影响 评价区内脊椎动物主要为草兔(Lepuscapensis)、松鼠(SciurusvulgarisLinneaeus)等小型哺乳动物群落,以及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白条锦蛇(Elaphedione)等物种为主的两栖、爬行动物群落;植物群落有油松林、落叶松林、白桦林等,其中油松为中国特有物种[6-7],因此项目建设对生物群落类型及其特有性影响为中高度影响;工程对保护区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公路分割植物生境,但因改建公路两侧保持有一定面积的植物群落,路线对保护区公路两侧植物的繁育基本无阻隔影响。道路阻隔虽影响了动物栖息地连通性,但本项目基本是在原有路线上进行改扩建,因此新增影响并不明显。

项目施工期跨越桥梁施工作业会导致跨越河流水质的变化及水域附近的生态的变化,从而会短暂地引起两栖类动物数量的减少,施工活动结束后,两栖类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渐得到恢复。拟建公路沿线分布的雀形目鸟类等由于施工的干扰,可能会导致这些鸟类向邻近地区迁移,施工结束后,鸟类将回迁,因此施工对鸟类带来的影响很小;项目建设直接破坏的植物群落面积极小,不会直接导致群落结构简化,对整个保护区生物群落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以及营养结构等影响较小。经测算,公路改建项目对评价区生物群落的影响分值为57(表3)。

表3 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评价评分表

3.2.3 对种群/物种(C)的影响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8]中鸟类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序列的有21种,其中A级-Ⅰ的有2种,A级-Ⅱ的有2种,中国特有种A级的有3种,国家特有种B级的有14种。保护区内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刺五加(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Makino)、中国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subsp.sinensis)等17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豹(Pantherapardus)、金雕(Aquilachrysaetos)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黑熊(Ursusthibetanus)、白枕鹤(Grusvipio)、灰鹤(Grusgrus)、大天鹅(Cygnuscygnus)等19种。在保护区设立初期,这些保护动物曾有所分布,但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枕鹤、灰鹤、大天鹅等保护动物已不见。

评价区共有国家保护植物6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穿龙薯蓣、中国沙棘),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种(白尾鹞Circuscyaneus、红隼Falcotinnunculus)。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会对这些动植物产生影响,其中哺乳动物与鸟类移动能力强,会主动避让迁移至周围地区,项目建设对其影响不大。保护区内项目建设新增永久占地较少,因此道路沿线植被受影响有限。

受项目施工等因素影响,项目建设区部分特有物种和保护物种数量可能发生变化。但项目建设并不会导致一种或多种物种数量剧烈变化甚至灭绝,因此不会引起项目评价区内物种食物网/链的变化;旧路在保护区内的阻隔效应已经形成。该段道路始建于1978年,距今已有42 a历史,根据动物的习性,已形成迁徙习惯,本段建设相当于路面拓宽,中间不设隔离带,所以不会新增明显的阻隔效应,对于物种的迁移、散布和繁衍影响很小。经测算,公路改建项目对评价区种群/物种的影响分值为56(表4)。

表4 对种群/物种的影响评价评分表

3.2.4 对主要保护对象(D)的影响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确立了以保护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带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区内有天然油松林4667 hm2,改扩建公路范围内影响自然保护区油松林0.41 hm2,仅占整个保护区油松林面积的0.01%[6]。保护区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7种,现存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7]。但各类保护物种评价区内分布较少,保护区内仍有较大且稳定的种群。因此,项目建设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

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 hm2,项目建设新增永久占地仅占0.1%。改扩建公路范围内影响油松林0.41 hm2、落叶松林0.35 hm2、白桦—山杨林4.93 hm2、白桦林—山杨—大果榆林1.21 hm2、白桦—山杨—蒙古栎林1.04 hm2。项目建设占地造成保护对象生境面积减少,但影响面积有限,属中低度影响。经测算,公路改建项目对评价区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分值为50(对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的影响(D1)、对主要保护对象生境面积的影响(D2)等2项二级指标分值均为50)。

3.2.5 对生物安全(E)的影响 项目建设不会造成某一物种或多个物种数量急剧变化或灭绝,因此保护区内原有的食物网/链不会发生改变,生态系统仍将处于稳定状态,爆发病虫害的可能性小;项目建设完成时会对沿线破坏植被进行整地造林,应用乡土物种进行造林,以避免物种入侵对保护区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遗传的多样性造成影响;项目建设占地很小,不会对保护区内某个种群遗传资源造成损害,但也要在项目建设期间严禁对周边植被乱砍乱伐、盗猎、随意开辟施工道路等行为;保护区内虽森林面积大,但降雨量充沛,项目施工期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宣传,严格管控进入保护区的易燃易爆、强酸/碱及有毒等物品,降低火灾及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经测算,公路改建项目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评价得分50(爆发病虫害的可能性(E1)、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E2)、保护区重要遗传资源流失(E3)、引发火灾及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可能性(E4)等4项二级指标分值均为50)。

3.2.6 对社会因素(F)的影响 本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区域路网,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是地方政府支持、当地群众拥护的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将改善交通条件,利于对保护区巡护,占地的各项补偿费将列入保护区保护管理费中;项目建设可避免车辆绕行破坏保护区内植被,提高交通安全系数;扩建道路沿线分布有村落、农田等,施工设施进入引起的噪音、灰尘等污染可能影响当地居民健康,因此在项目施工期应加大宣传,落实管护措施,避免危害的发生。经测算,公路改建项目对评价区社会因素的影响分值为50(当地政府支持程度(F1)、当地社区群众的支持程度(F2)、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直接投入(F3)、对改善周边社区社会经济贡献(F4)、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危害及程度(F5)等5项二级指标分值均为50)。

4 消减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公路改建项目对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风险不大,但是为减少项目带来的生态风险,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加强管理。

4.1 严格监督,确保项目规范施工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严格监督管理,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要求,规范项目施工,降低施工对保护区的破坏和影响。具体措施包括:通过保护区的车辆应加盖苫布,施工人员及设备保证在规定施工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进入保护区缓冲区及核心区;在距离核心区或珍稀物种较近的施工路段,应设立警示牌,提醒来往车量限制车速、鸣笛;同时施工时所需的料场、搅拌场应设于保护区外,保护区内禁止设置取弃土场和预制厂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料、垃圾等应运往保护区外集中处理;根据施工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禁止在春季动物繁殖季节施工,缩短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长。

4.2 强化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为避免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项目施工期内严禁施工人员越界对评价区内植被乱砍滥伐,严禁对野生动物进行偷猎等。对保护区内珍稀物种、重点保护对象进行避让,不能避让的则进行移栽。及时清理因扬尘覆盖的珍稀阔叶树种叶片,避免减弱树木正常光合作用及蒸腾作用,而对其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预留动物迁徙及活动通道,使其迁徙、繁衍不受影响。

4.3 及时开展生态恢复措施

为降低项目新增永久占地对保护区生态造成的影响,应对项目建设对周围植被造成的破坏,选择可行地区进行生态恢复。主要以恢复乔木、灌木为主,草本植被进行自然恢复。同时应严格选择保护区内受影响的物种,不可选择外来物种,以免造成生物入侵。避免选择单一树种,降低生态稳定性。

4.4 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防范物种入侵

在工程施工期间,应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严格监测施工期是否存在外来物种入侵,如发现外来物种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入侵物种蔓延。

5 展望

公路改造项目的实施将改善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通行条件,有助于提升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条件,为保护区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护和野生动植物监测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保护并进一步提升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实施还将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条件,生态旅游的收入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长期发展,增强保护区的自养能力,最终实现保护区的自养或半自养,既可以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及其所栖息的生态系统,又能促使周边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