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促进军工计量的深度军民融合

时间:2024-07-28

程发康

(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贵州贵阳 550009)

1 前言

计量是科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基础和保障,涉及工业生产中的各行各业,是实现全面军民融合的重要基础支撑,计量军民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2 原因分析

在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引领下,部分军工行业深度走向民用市场,已彻底摆脱了对军品市场的单纯依赖,走上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军民计量法规体系和计量监管体系不同,绝大多数从事军工计量的企业仅在独自军工系统内从事计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4-7]。

2.1 军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军民融合推动军事发展己成为世界强国的共同选择。其中,美国主要采取“以军带民、以民促军”政策;日本推行“优先民用、以民带军”的政策;欧盟采用“先民后军、以民促军”的政策,实现了国防与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8-10]。目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成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更是把军民融合提高到战略高度,显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军民融合既是国家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军工企业的主战略、主旋律,计量作为工业中的重要技术基础支撑,必然走上军民融合的道路[11]。

2.2 军民融合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军事工业的科研能力强,技术体系完善,人才团队齐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专业参数齐全的计量技术体系,拥有的设备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但由于军工系统的封闭性,造成了优良的资源无法共享,而且其投入大、使用率低,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面临的最大矛盾。发展军民两用计量技术既能减少国家重复投资、降低武器装备的成本,也有利于军工计量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对地方经济建设来说,获得军工优良计量的技术支撑,可以提高民品的技术含量、数量等,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12]。

3 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计量军民融合是时代、国民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但要实现计量军民融合,在计量法律法规不健全、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计量军民融合的深度有待提高[14-17]。

3.1 军民融合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现有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与军民融合发展要求不完全适应。随着中国特色军民一体化理论地不断创新,法制建设的滞后问题日益突出。现有法规体系对军队、国防、地方的计量人员考核、计量标准器具考核、计量技术机构考核等方面认可法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需进一步建立健全计量的法律法规体系。

3.2 军民融合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不健全

在国防军工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中,计量标准器具仅能向下传递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的计量器具,需向上溯源至国防最高标准,国防最高标准再溯源至国家基准(国防军工特色计量除外);而在地方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中,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只能在市监系统内的计量技术机构开展。计量标准器具需要双重溯源才能互相服务,因此,需进一步建立健全量值溯源和传递法规体系[18]。

3.3 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军工计量技术机构未能积极开拓市场、主动延伸服务范围,仅在国防系统内部开展计量,未通过CNAS 认可,未加强与地方计量管理部门沟通交流获得地方政府授权;科技成果转化不足,部分军工计量技术机构未能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将军工计量技术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计量资源的浪费;各计量技术机构间联合不够,未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整体发展合力[19,20]。

4 应对措施

4.1 军民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创新融合

军民计量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有所差异,但大部分内容不仅相同,且均向国际标准看齐。国家、国防有关计量管理部门应加强计量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加强资源共享,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加强依法监督,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实现军工计量和民用计量在技术能力资质认证或认可方面的互认,使计量人员、计量标准器具、计量技术机构等获得政策层面的相互认可。

4.2 军民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创新融合

军民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均拥有各自的防护政策,但计量的本质是实现量值统一、数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且均需溯源至国家最高标准或与国际标准看齐。应建立军民融合的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从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上实现相互转换、相互认可。加强资源共享,建立合作共赢机制,按照就地就近原则开展量值传递与溯源工作。

5 结语

创新是军工计量企业在民用计量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且我国的军民融合也正进入深度发展时期,军民融合是计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只有站在国家“大计量”的高度,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军工计量和民用计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一套健全的组织和法律法规,将军民计量部队整合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共同完成国家计量任务。军民一体化测度之路,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减轻国家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军民一体化的发展、设备建设本身及设备制造效益的提高,达成增强计量能力与降低国家建设成本相统一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