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春季气候影响评价10年回顾

时间:2024-07-28

朱蒙芬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内蒙古 海拉尔区 021008)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春季气候影响评价10年回顾

朱蒙芬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内蒙古 海拉尔区 021008)

2006—2015年春季(3月1日—5月31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10年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值。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2006、2008、2009、2012年偏旱,2007、2010、2011年偏涝,2013、2014、2015年水热匹配适宜。

平均气温;降水量;干旱;热量

水分资源和光、热资源一起决定着一个地区自然生产力的高低或自然条件的优劣[1-3]。在光、热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分条件适宜与否对农业、牧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4-5]。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11%,降水相对变率大,一般为33%~66%,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9倍[6-8]。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多不均匀,春季大旱,干旱率达58%~67%。通过对呼伦贝尔市16个台站2006—2015年降水、气温、蒸发及土壤水分贮存量等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9-10],结果表明,该地区近10年春季降水趋于增多,尤其2010—2015年,除了2012年外,春季雨水充沛,土壤墒情适宜,对春播和牧草返青十分有利。

1 基本气候概况与特点

1.1 呼伦贝尔市近10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值2006—2015年春季(3月1日—5月31日),呼伦贝尔市全市平均降水量59.6 mm,接近常年同期(48.4mm)。从空间分布看,农区和林区在50~100 mm之间,牧区在20~50 mm之间(见图1)。2013年春季林区的鄂伦春旗平均降水量177 mm,是春季降水近10年最多的一年。2009年林区的额尔古纳市平均降水量6.9 mm,是春季降水近10年最少的一年。

图1 呼伦贝尔市2006—2015年春季降水量分布

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牧区的鄂温克旗和农区的阿荣旗、莫力达瓦旗以及林区偏多29%~44%,该市其余地区正常(见图2)。

图2 呼伦贝尔市2006—2015年春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图示

1.2 呼伦贝尔市近10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值 2006—2015年春季,呼伦贝尔市平均气温2.0℃,接近常年同期(1.9℃)。从空间分布看,牧区的海拉尔和农区的莫力达瓦旗正常,全市其余地区偏高0.6℃左右(见图3、图4)。

2008年农区的阿荣旗春季平均气温为7.3℃,是近10年春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呼伦贝尔市全市春季极端最高气温均值30.3℃,新巴尔虎右旗2014年5月31日为37℃,是2006—2015年春季极端气温最高值。2010年图里河春季平均气温-3.5℃,是近10年春季平均气温最低值。呼伦贝尔市春季极端最低气温均值-26.9℃,图里河2010年3月7日为-40.4℃,是2006—2015年春季极端气温最低值。

1.3 呼伦贝尔市近10年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2006—2015年春季日照时数,牧区的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在800~1 000 h之间,全市其余地区为700~800 h。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相比,牧区的满洲里、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和林区的鄂伦春旗、图里河、牙克石正常略多0~5%,全市其余地区正常略少1%~6%(见图5、图6)。

图3 呼伦贝尔市2006—2015年春季平均气温分布

图4 呼伦贝尔市2006—2015年春季气温距平图示

图5 呼伦贝尔市2006—2015年春季日照时数分布

图6 呼伦贝尔市2006—2015年春季日照时数距平百分率图示

1.4 呼伦贝尔市近10年大风日数接近常年同期2006—2015年春季大风日数:牧区的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海拉尔、鄂温克旗和农区的阿荣旗、莫力达瓦旗以及林区的博克图为5.1~11.6 d,全市其余地区为0.7~3.6 d。大风日数与常年同期相比,牧区的满洲里、陈巴尔虎旗和林区的博克图偏少5.5~6.1 d,为特少;农区的莫力达瓦旗偏多1~1.7 d;林区的鄂伦春旗、根河正常略少0.2~0.3 d;全市其余地区偏少1.1~4.5 d。

2 气候对农业、牧业的影响

2006年春季呼伦贝尔市全市降水异常偏少,大部分地区干土层平均深度达18 cm,土壤有效水分贮量为0。农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其中扎兰屯无有效降水日数长达50多天,平均干土层10~15 cm,受灾面积达132 000 hm2。阿荣旗耕作层土壤几乎没有水分,受灾面积已达290 145 hm2。莫力达瓦旗受灾面积达452 000 hm2。牧区的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为重旱,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为中度干旱。据统计,全市受旱灾草场713.3万hm2,占全市可利用草场的85.6%,其中受严重旱灾草场582万hm2(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鼠虫害),受灾农牧户18.9万户(其中牧区受灾户9 100户,占牧户总数的75.8%),受灾牲畜近1 000万头(只)。

2007年春季农区春播期降水量偏多73%~134%,为一类墒。光、热、水匹配较适宜,为一次播种保全苗和达到苗齐、苗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月下旬牧区降雪特别多,部分地区出现暴雪、大雪等强降水天气过程,并出现3次较大幅度的降温,对母畜、出生幼畜形成严重的威胁。4月下旬气温偏高2~3℃。大风日数增多,4月29日新巴尔虎右旗出现扬沙天气,风速达5~6级。5月3日—5月12日,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相继出现7~8级大风,其中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发生扬沙天气;海拉尔4月3日出现10级大风,瞬间风速达26 m/s,大量尘沙吹起,空气混浊。5月下旬气温偏高1~2℃,水分条件较差,牧草长势一般。

2008年初春降水偏多,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5~8℃,蒸发加剧,大地尚未解冻,有限的天然降水没能渗入土壤,基本蒸发殆尽。4月1日—5月26日呼伦贝尔市全市长达46 d无有效降水,加上2007年秋季降水匮乏,历史罕见,底墒很差。5月中旬各地的干土层厚度:农区为11~20 cm,牧区为14~40 cm。按照干旱标准划分,该市大部分地区已达重旱、特旱。农作物无法播种,春播期被迫推迟。牧区天然牧草返青延迟,即使部分返青,高度仅为4~10 cm,新巴尔虎右旗旱灾涉及6个苏木(镇)、51个草场,面积已达163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0%,受灾牲畜190.1万头(只),占2008年牧业年度预计存栏牲畜头数的91.8%,死亡牲畜2.2万头(只),受灾牧业户3 468户,牧业人口1.43万人,分别占该旗牧业户和牧业人口的88.0%和92.4%。该旗90%以上的可利用草场未能返青。春末呼伦贝尔全市有范围较广的持续降水,使得前期旱情得以缓解、部分地区旱情已经解除。

2009年春播初期,农区降水量偏少78%~99%,平均气温偏高2~4℃,播种层土壤失墒严重,造成农作物无法播种或播后出苗困难。进入春末,降水依然持续偏少,出现长达62 d无有效降水,第一场透雨迟迟未到,加之气温异常偏高,蒸发加剧,旱情趋势明显加重。根据5月下旬呼伦贝尔全市各地土壤墒情测定,土壤水分总贮存量为7~29 m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为4~20 mm。农区由东南到西北为特旱—重旱,已经出现缺苗断垄、幼苗生长不良、大春作物凋萎枯死等现象。牧区牧草返青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进入牧草生长阶段,大部分地区雨量继续偏少,已长达62 d无有效降水,气温偏高,蒸发加剧,干土层逐渐加深。根据5月下旬该市各地土壤墒情测定,土壤水分总贮存量为6~17 m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为1~11 mm。牧区由南到北为重旱—中旱,其中重旱面积约为牧区总面积的85%,导致牧草发黄、枯萎,甚至死亡。

2010年春季呼伦贝尔市气温异常偏低,16个台站相应排进自1981年以来春季低温的前3位,是近30年罕见的春寒。农区春季中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多50%~160%,土壤墒情普遍较好,但由于春播初期平均气温异常偏低,热量资源欠缺,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已播种的农作物发芽迟缓。后期降水量偏多153%~225%,雨水过多、土壤湿度高,使得晚播作物无法下种。季末呼伦贝尔市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异常偏高,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土壤蒸发加剧,土壤水分过高得以缓解。牧区春季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相比偏低1.8~3.0℃。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异常偏多108%~148%。低温高湿对待产母畜、仔畜及老弱病畜的健康及存活不利。从牧草生长各物候期分析,4月下旬至5月中旬 (牧草返青至展叶期)降水量异常偏多168%~321%,对于春季干旱率达58%~67%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来讲是很罕见的,牧草绿色覆盖度高,长势喜人。

2011年春季牧区、农区出现历史罕见的降水异常偏少,4月牧区、农区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49%~100%。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的月降水为微量,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降水量都不足1 mm,气温偏高,蒸发加剧,浅表层土壤失墒加快,对春耕不利。5月农业主产区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119%~318%,部分农田出现苗期湿害。初春牧区温高、潮湿,积雪融化,地面泥泞,生物因子繁殖旺盛,对牲畜健康形成威胁。

2012年春播期农区水、热匹配适宜,基本上满足了农作物出苗及生长发育所需。春末降水时空不均,5月1日—5月12日期间农区日降水次数为3次,日降水量均在0.5 mm以下。与历年同期值相比,降水量偏少82%~97%,气温偏高2~3℃。土壤失墒加快,大田作物出苗迟缓。5月16日—5月29日期间降水次数仅为4次,日降水量均在2.5 mm以下。土壤水分欠缺,旱情仍然持续或发展,不利于春播作物生长发育。5月末出现了大范围降水过程,对缓解前期阶段旱情起了明显作用。春季中期牧区干旱少雨、火险气象等级较高。4月19日—4月20日相继出现草原大火,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4月7日—4月8日、4月19日—4月24日出现大风天气,风速达17~27 m/s,大量尘沙吹起,空气混浊,牲畜患砂眼、肠结石等疾病增多。春末牧区出现阶段性降水偏少,尤其牧区西部天然降水持续匮乏。5月1日—5月11日牧区基本无降水,与历年同期值相比,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海拉尔、鄂温克旗降水量异常偏少100%,气温偏高4~5℃,气温高,蒸发加剧,干土层逐渐加深,天然牧草返青延迟,已返青的牧草生长发育受阻,河流、湖泊、筒井水位明显下降,部分自然水泡已经干枯。5月16日—5月29日牧区西部无降水,其余地区降水次数仅为3次,日降水量除鄂温克旗出现过一次4.9 mm外,其他地区均在2.5 mm以下。此时正值天然牧草生长发育阶段,降水偏少,土壤水分入不敷出,天然草场牧草生长高度和绿色覆盖度都差于往年。

2013年3月呼伦贝尔市全市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偏低3~6℃,热量资源欠缺,光照较弱,幼苗生长发育迟缓。春末水、热匹配适宜,为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提供较好的气候条件。初春牧区天气乍暖还寒,冷暖交替频繁,积雪融化偏晚,对急待恢复膘情的牲畜健康形成威胁。中期气温依然偏低,4月该市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偏低2~5℃,对母畜以及冬羔(1月产羔)、早春羔(2月产羔)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牧草返青至展叶期,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牧区大部分地区偏多37%~208%,水、热同步,天然草场牧草的返青率及生长速度加快,牧草长势良好。

2014年春播初期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降水,对早春作物播种出苗不利。春末呼伦贝尔市雨日偏多,据统计5月雨日为12~20 d,其中农区雨日为17~19 d,充足的热量和良好的墒情,对大田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春末牧区出现多次降水过程,据统计,5月牧区雨日为12~20 d,尤其牧区西部降水量异常偏多191%~249%,水、热同季,牧草长势较好。

2015年初春农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中期气温节节升高,降水则偏少,农区除个别县出现弱降水外,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降水。蒸发加剧,土壤失墒严重,浅表干土层逐渐加深,总体来看,农业主产区墒情明显差于2014年。春末气温由前期偏低转为偏高,降水偏多,为植物提供了茁壮成长的气候条件。初春牧区气温偏高,积雪融化,地面泥泞,生物因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繁殖旺盛,诱发牲畜相关疾病。中期气温持续偏高,天然降水匮乏,风干物燥,4月13日16时20分鄂温克旗扎尼河露天矿内煤堆因风大、气温高而自燃。4月25日15时鄂温克旗辉苏木出现草原火。4月14日—4月16日,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出现了大风天气过程,平均风力6~7级,阵风8~9级。新巴尔虎右旗境内出现3处火点,满洲里市境内出现1处火点。满洲里草原过火面积6 000 hm2(9万亩)。新巴尔虎右旗烧毁草场面积达22 865 hm2,烧死660只(头)羊、52头牛,20匹马失踪,烧毁饲草料近20 000捆。春末降水偏多,土壤墒情好,气象条件对牧草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

[1]高绍凤,陈万隆,朱超群,等.应用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宋连春.干旱地区气象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张养才,何维勋,李世奎.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4]崔学明.农业气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胡毅,李萍,杨建功.应用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6]王希平,赵慧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林牧农业气候资源与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7]乌兰,乌兰巴特尔,李云鹏.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8]刘波,马柱国,丁裕国.中国北方近45年蒸发变化的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J].高原气象,2006,25(5):840-848.

[9]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李春喜.生物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P467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9-0063-04

2016-07-06

朱蒙芬(1964—),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气象、气候影响评价。

(责任编辑:钱英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