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 淼,武 丹,祝鹏宇△,王 妍,王可欣,聂文婷,马燕辉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常表现为急性起病,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闭合不全,口角歪斜[1]。其临床分期众多医家意见不统一,但发病1~7天为急性期这一观点被大多数医家所认同[2]。有文献[2-4]证实急性期给予针灸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的发生率。此病的突然发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精神压力和痛苦,在生活中也带来诸多不便,如眼睑闭合不全易导致迎风流泪、结膜感染等,口角歪斜致饮食、饮水不便等。鉴于针刺单侧面部代表区治疗面神经炎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运用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对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汇报如下。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门诊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年龄23~60岁,病程最短0.5天,最长2天;对照组30例,年龄20~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注:①χ2=0.067;②t=0.18;③z=-1.49;④χ2=1.071
表2 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比较
注:两组经秩和检验Z=-0.041,P=0.967>0.05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学》[5]:①突然起病;②患侧眼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皱眉力弱;③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并牵引向健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6]:①急性起病,通常3天左右达高峰;②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③排除继发原因。
①年龄15~65周岁;②首次发病直接就诊于我科者;③单侧发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中枢性面瘫;②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后颅窝肿瘤、脑干病变及手术损伤等病变引起的周围性面瘫;③由腮腺炎、乳突炎、颅底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等引起的继发性面瘫者;④有严重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⑤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及糖尿病者,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⑥有糖皮质激素过敏或禁忌症者;⑦有严重皮肤感染者;⑧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⑨有晕针病史者。
①病例选择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②纳入后不能配合针灸治疗者;③试验中自行加入其他非医嘱治疗手段,影响试验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
①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应停止临床试验者;②病情加重应停止临床试验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者;③试验中出现其他影响试验观察的疾病,应停止临床试验者;④受试者不能忍受,不愿意继续进行临床试验者;⑤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参加试验者。
基础治疗:参照《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6]及《神经病学》[1]两组同时给予顿服泼尼松(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2020123)30~60 mg/天,连用5天,之后于5天内逐步减量至停用;伐昔洛韦(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10960202)0.5~1.0 g,2次/天,连服7天;维生素B1100 mg、B12(均为新乡东升制药有限公司,H41020254)500 μg,肌肉注射1次/天。
取穴:遵从焦氏头针分区,取双侧面部代表区(位于运动区下2/5),百会、宁神(位于前额,印堂穴与神庭穴连线中点)、阳白、太阳、四白、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翳风和合谷(健侧)。临症加减:舌前2/3味觉消失者加廉泉,听觉过敏者加听宫。操作:常规局部消毒,选用0.35 mm×40 mm无菌针灸针,以与头皮15°夹角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进行200转/min以上持续5 min的捻转稍加提插,同时嘱患者进行抬眉、闭眼、皱鼻、撅嘴等动作,留针30 min,期间每10 min可捻针3 min。同法针刺百会、宁神穴,进行200转/min以上持续3 min的捻转,其余穴位按常规针刺角度进针25 mm~30 mm,针刺动作宜轻,刺激量宜小。太阳与阳白为一组,下关与地仓为一组电针通电,使用G6805-II型电麻仪,施以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感觉到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第2个疗程结束、第4个疗程结束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
将双侧面部代表区改为只针刺健侧(与患侧面部相对)面部代表区,余法同治疗组。
3.1.1 H-B分级 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确定[7]。I级,正常面部所有区域正常。II级,轻度功能障碍总体: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联带运动;静止:正常,对称,张力正常;运动: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III级,中度功能障碍总体: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静止:正常,对称,张力正常;运动: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用力可移动口角,口角明显不对称。IV级,中重度功能障碍总体:明显的功能减弱和(或)损害性不对称;静止:正常,对称,有张力;运动:上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用力时口不对称。V级,重度功能障碍总体:很少见运动;静止:不对称;运动:上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VI级,完全麻痹无运动。
3.1.2 H-B量表计分法 对患者患侧的额纹、眼裂、闭眼、鼻前庭活动、鼻唇沟、示齿口角歪斜、鼓腮及吹口哨、舌前2/3味觉、听觉、耳后10项内容的病损程度进行评价。正常0分;轻度异常1分;中度异常2分;重度异常3分。
3.1.3 FDI量表 参照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研制的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8]1~5项为躯体功能(FDIP)评分:①您在吃东西的时候,嘴里含有食物,将食物固定于一侧颊内的困难程度;②您用杯子喝饮料的困难程度;③在特殊发音的困难程度;④您有一侧眼睛流泪过多或发干的问题及其程度;⑤您在刷牙或漱口时的困难程度;每项2~6分,分数越高代表面部功能恢复越好。6~10项为社会功能(FDIS)评分:⑥您感到平静的时间长短;⑦您将自己与周围人隔绝的时间长短;⑧您对周围人发脾气的时间;⑨早晨和夜间睡眠中多次醒来的频繁程度;⑩您因面部功能问题而放弃外出吃饭、逛商店、参加家庭或者社会活动的次数;每项1~6分,分数越低代表情绪越稳定。
痊愈:达H-B量表I级,即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牙颊间不滞留食物,谈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显效:达H-B量表II级,即双侧额纹、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皱眉略显无力,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牙颊间不滞留食物,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好转:由IV或V级经治疗后改善为III级,即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用力可移动口角,口角明显不对称;无效:经治疗后仍停留在IV级以上,即上额不动,眼不能完全闭合,用力时口不对称。
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有57例患者的有效疗效数据参与统计学分析。
3.4.1 两组H-B量表评分比较 由表3、4可知,两组治疗方法对改善面部局部体征组内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额纹、眼裂、闭眼这3项即上部面肌体征方面,治疗组方法优于对照组,前2项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眼项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93),这与闭眼动作需要上、下眼轮匝肌共同收缩作用有关。其余7项即下部面肌体征的临床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个疗程后总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说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B量表评分比较(分,
3.4.2 两组面部残疾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FDIP评分与FD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DIP评分,各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症状有所改善,尤其是在2个疗程之后,症状改善较明显;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75)。FDIS评分,两组组内治疗后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P=0.040,说明双侧头针疗法对改善面神经炎患者情志方面优于单侧头针疗法。见表5。
表4 两组上下面肌体征比较(分,
注:与治疗组比较,△Z=-0.259,P=0.796;□t=-0.778,P=0.44;▲Z=-2.219,P=0.026;■t=-1.901,P=0.063
表5 两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比较(分,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6.2%,对照组总有效率78.6%,两组比较,经秩和检验,Z=-1.804,P=0.071>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6。
表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5.3)/10万[6],其发病原因尚不太明确,多认为与免疫、感染和缺血机制等有关。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多因自身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及感受外邪,导致面部局部气血痹阻、面肌失用而发本病。面神经炎急性期临床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西医方面给予激素、营养神经药物及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可消除神经水肿、及时控制疾病的进展。中医方面可给予针刺治疗,针刺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化瘀的治疗目的。在急性期针刺可以加速面部局部的淋巴、血液循环,能够及时改善受损的面神经及面肌的营养状况,同时可以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9-10]。
头针是传统针刺方法与西医的大脑皮层解剖机能定位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针刺技术。面部运动代表是取焦氏头针运动区(定位是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 cm,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前缘相交处,两点连线即是)下2/5,具有治疗面部瘫痪、运动性失语等作用。头针操作进行200转/min以上的捻转,达到一定量时可产生“针场”[11],通过高阻抗颅骨作用于面部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激活和调节大脑神经细胞功能和抑制平衡,并通过皮质脑干束作用于对侧面神经核,提高面神经核的兴奋性,促进面神经的恢复[11-13],从而使瘫痪的面肌得到功能的恢复。由于面神经核上半部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的突触传入,即额部肌肉、上部眼轮匝肌的运动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面神经核下半部仅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突触传入,其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面部运动。在面神经炎急性期就开始对双侧面部代表区进行针刺,可提高对额部肌肉运动的恢复率,改善患者抬眉不利、眼睛闭合不全的临床症状,优于只针刺健侧面部代表区。同时在减少面部针刺穴位、遵循面神经炎急性期面部刺激量宜轻、宜小的原则前提下,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宁神穴是全国名老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申田教授提出的穴位,该穴位于大脑额叶额极在头面部的投射区,主治神志疾病、情感障碍等,临床上对焦虑、抑郁有很好的疗效。针刺此穴位同时配合百会穴可以改善患者焦躁及沮丧的心情,提高患者抗病的信心,同时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面部选穴依据传统针灸理论,可祛除外邪、疏通面部筋络气血、激发经气,促进疾病的康复。
由本试验观察结果可知,双侧头针对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眼裂以上面肌体征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侧头针,这也与上述解剖论证相符合。同时,其对患者自身情绪的调节效果也要好于单侧头针,这方面结果除了宁神穴和百会穴的作用外,也可能与双侧头针相对较快、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关。总的来说,双侧头针在改善面部体征的临床效果要好于单侧头针,尤以上部面肌体征为著,这对降低患者抬眉不利等后遗症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双侧头针对于改善下部面肌体征具有客观的临床效果,但与单侧头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临床实践中仍须进一步的探索与总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