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郑丽红,王 馨,王楠楠,王琳晶,王海强,曲 苗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慢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粘膜,临床上以粘液脓血便、腹泻、腹痛为特点。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已被定义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因病因病机未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笔者运用温针灸配合愈肠栓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48例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患者均来自2015年4月—2017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和病房。将参与研究的临床受试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规范的柳氮磺吡啶栓剂进行治疗,共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3~61岁,病程(6.57±5.68)。治疗组运用温针灸配合愈肠栓剂进行治疗,共2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21~59岁,平均病程(6.19±5.43)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疾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中医诊疗辨证标准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寒热错杂型辨证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病例均为轻-中度,经纤维电子结肠镜确诊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④治疗前1周停用影响UC的药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肠穿孔、肠梗阻、局部狭窄等;或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血液等系统的疾病者;或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
①治疗组:温针灸配合愈肠栓治疗。愈肠栓:主要由苦参、黄莲、儿茶、地榆炭、白及、败酱草等药物组成,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剂室制作,0.5 g/粒,1粒/次,2次/日;温针灸:取穴天枢、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脾俞、肾俞和大肠俞,常规消毒穴位后,用0.30 mm×40 mm的毫针进针,关元直刺25~40 mm,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均双侧取穴,直刺25~40 mm,脾俞斜刺15~20 mm,肾俞、大肠俞直刺15~20 mm,用平补平泻法,当患者出现酸麻胀重感即可。在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用华佗牌清艾条2 cm一段放在针柄上点燃,当艾火熄灭时起针。每天1次,共治疗4周。
②对照组:柳氮磺吡啶栓(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58244),0.5 g/粒,1粒/次, 2 次/日,治疗4周。
治疗期间忌肥厚油腻、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2.1 主要症状学积分 研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对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主要症状进行评分。
2.2.2 结肠粘膜镜下评分 治疗前后行结肠镜检查,参照Baron内镜评分标准[5-6],根据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情况进行评分:黏膜正常为0分;血管纹理模糊,黏膜充血而无出血为1分;黏膜呈颗粒样改变,中度接触性出血为2 分;黏膜溃疡伴自发性出血为3分。
2.2.3 安全性评价 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粪便常规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
研究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制定:①缓解:临床症状部分消失,通过结肠镜复查,可见黏膜大致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通过结肠镜复查,可见黏膜表现为轻度炎症;③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异常,通过结肠镜复查未发现改善。
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系统分析,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研究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里急后重、脓血便、腹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结肠粘膜Baron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Baron内镜评分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粘膜镜下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症状,未经特殊治疗而缓解;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对于UC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应用氨基水杨酸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这些药物对UC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缺点是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容易复发。目前诸多研究[7-8]证实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独特疗效,但存在用药操作繁琐,不便保存和携带等问题。特别是针对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患者,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式更易为患者接受。所以中药栓剂在治疗UC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肠风”“肠癖”等范畴。其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蕴结于肠内,气血瘀滞,郁久化为热毒,损伤脂络,常久病及肾,寒热错杂[9-10]。《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化”。中药栓剂治疗直肠病变能使药物直达创面,减少药物刺激胃肠,且用药方便,避免了中药灌肠操作繁琐、药液不便携带和保存问题,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愈肠栓是由临床经验方愈肠汤自制成的中药栓剂,主要由苦参、黄连、儿茶、地榆炭、白及、败酱草和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组成,其中苦参、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儿茶、地榆炭、白及敛疮生肌;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利湿排脓;诸药合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生肌之功。
此病在临床上由于病情迁延日久而常有寒热错杂之象,导致病情复杂,难以治愈,因此,在临证时需求其根本, 清补兼施,标本兼治。
温针灸是针与灸的有机结合,通过穴位针刺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借助艾灸将艾绒温热之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温通经络、补气活血的作用。正如《灵枢·官能》篇所说: “针所不为,灸之所及”,针灸并施,更能提高其疗效。
其中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阴陵泉为脾经合穴,乃利湿要穴;上巨虚乃大肠经之下合穴,可疏通大肠经气,取“合治内府”之义;募穴是脏腑经气胸腹部聚集之处,腑病取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且为升清降浊之枢纽;关元为小肠之募穴,既可调理脏腑气机,又可扶正培元;脾俞、肾俞补益脾肾;诸穴合用,具有调理肠腑气机、健脾益肾之效。
针对寒热错杂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中药栓剂与温针灸的协同作用,针灸与中药栓剂并用,达到清补兼施、标本兼治的目的,能够有效的改善和修复肠黏膜,促进溃疡愈合,其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