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揿针结合电针及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时间:2024-07-28

黄 菲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以肩手疼痛、肿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1]。SHS的发生早晚不一,多在卒中后1~3个月出现[2],病发率达到12.5%~70%。目前,SHS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神经电刺激和局部麻醉等[3]。笔者在现有较成熟的电针结合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对卒中后SHS患者加用揿针疗法,并与单纯电针结合康复疗法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确诊为卒中后SH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SHS诊断标准[4]:脑卒中患者,患侧肩手疼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局部无外伤或感染,无周围血管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SHS诊断标准;②病程≤12个月,年龄≤80岁;③可以理解治疗师的指令,具有较好的康复欲望。

1.4 排除标准

①肩关节脱位;②严重认知障碍和失语症;③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血管系统、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采用基础治疗+康复治疗+电针治疗+揿针治疗。

2.1.1 基础治疗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抗血小板聚集,防治并发症,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

2.1.2 康复治疗 采用Bobath技术进行主、被动运动:进行患肢抓握动作训练,前臂旋后训练,上肢上举训练,以充分伸展关节囊和肌腱。治疗时间共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5天[5]。

2.1.3 电针治疗 取患肢对侧头部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患侧肩井、肩髃、臂臑、清冷渊、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后溪。取HM6805-Ⅱ经穴治疗仪,分别连接臂臑与清冷渊、曲池与合谷,取连续波,频率15~20 Hz,强度1~4 mA,强度以局部肌肉震颤且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5天[6]。

2.1.4 揿针治疗 取患者患侧上肢,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医用镊子钳夹揿针,采用0.25 mm×2.0 mm揿针(中国浙江,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病灶局部穴位及循行经络上针刺3~5针。例如,肩前疼痛肿胀,则在局部肩髃穴取穴,并循手阳明大肠经,取臂臑、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均在皮下浅刺,不深入肌层,不要求得气,揿针自带胶布固定,留针4~6 h后拔除,局部针眼常规消毒。留针过程中,若患者可以耐受,可轻刺激按压揿针针尾,以增强局部针感,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日1次,连续治疗15天。

2.2 对照组

采用基础治疗+康复治疗+电针治疗,具体方法均同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主观疼痛进行评价。

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7]结合VAS评分测定临床疗效。治愈:关节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上肢无水肿,手部肌肉无萎缩;显效:VAS评分<1分,关节疼痛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上肢水肿基本消失,手部肌肉萎缩不明显;有效:VAS评分<3分,关节疼痛稍好转,关节活动仍明显受限,上肢仍有水肿,手部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症状无改善,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无改善,上肢水肿及手部肌肉萎缩逐渐加重。愈显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8]:FMA包括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取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项目共33项,每项最高分2分,共66分。

3.2 结果

3.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3.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愈显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3.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SHS也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其归为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I型[9]。SHS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功能康复。本病为中风后出现瘫痪上肢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故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多因风痰瘀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所致[10]。治疗原则为益气温经、活血通痹。

康复训练可以分别诱发运动感受器和大脑皮层的传入、传出活动,促进其神经功能重建[11];电针是针刺结合脉冲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炎性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堆积,消除交感神经非正常兴奋及血管痉挛[6]。

揿针又称为图钉形皮内针,外形如极小的图钉,针体细而短。揿针疗法是在经络腧穴和针刺理论的指导下,将揿针刺入腧穴,产生持续效应,提高腧穴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达到良性、双向性调节的作用,能够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2]。从西医角度看,基于现代电化学效应理论,揿针刺入体内产生微电流,从而改变局部的电位差;同时刺入体内的揿针会释放出微量元素,从而改变局部的浓度差,继而影响相应的神经及组织,产生疗效,是传统医学和现代电化学效应的结合。从中医角度来看,基于中医皮部理论,采用有别于传统毫针的揿针,仅作用于浅筋膜,加强对激痛点周围皮部经筋的刺激。本研究的揿针疗法操作简单、安全、刺激小,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且可携带针具进行康复训练,不影响其他治疗。

目前常用的西医基础治疗、康复治疗及电针疗法,在结合揿针治疗后,其VAS、FMA、FCA各项评分指数及显效率,均优于单纯使用,且揿针操作简便,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