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游小晴,孙忠人△,邹香妮,高 飞,唐语阳,庞雪莹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恶性肿瘤作为一类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并且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已经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有效抗癌成分,是国内首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抗癌原研药,为国家级安全有效的广谱靶向二类抗肿瘤新药。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于癌性胸、腹水及多种恶性实体瘤,具有抗瘤谱广泛、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轻等优点[2]。临床恶性肿瘤患者中不适合放、化疗,无法承受放、化疗以及惧怕拒绝放、化疗者一般应用榄香烯注射液静脉点滴,效果满意。
但随着榄香烯注射液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药所致的输液性静脉炎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静点过程中常出现穿刺部位周围疼痛、红肿或静脉条索状硬结,加重患者的痛苦,导致许多患者停止用药,从而影响进一步治疗。我科室应用榄香烯注射液过程中,约98%的患者出现静脉炎。本研究采用艾灸隔大黄贴预防榄香烯所致静脉炎,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现报道如下。
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榄香烯注射液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别、是否经过化疗及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例)
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的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发红、疼痛,伴有或不伴水肿;3级:输液部位发红、疼痛,伴有或不伴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2.54 cm;4级:输液部位发红、疼痛,伴有或不伴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2.54 cm,伴脓液渗出[3-4]。
①恶性肿瘤伴恶性胸、腹水者;②年龄在18~75岁之间,性别不限;③输液处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信号正常者;④凝血功能正常者;⑤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者;⑥患者知情同意并愿意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者。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PICC置管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肝肾、心血管、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主要研究者或研究者判断不适宜该项临床试验的患者。
①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根据医生判断应停止试验者;②试验过程中,患者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影响效果评价和安全性判断者;③受试者依从性差;④患者突发死亡。
榄香烯注射液:大连华立金港药业有限公司;艾条: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自制大黄贴:取中药大黄颗粒(天江中药,批号:1606159),以甘油调和成糊状,再置于长10 cm中药穴位贴中;硫酸镁:河北天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317102011,规格:10 mL:2.5 g。
两组患者均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榄香烯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观察组于静脉点滴榄香烯注射液首日开始,采用艾灸隔大黄贴温和灸法预防静脉炎发生:于穿刺部位上方5 cm处,贴敷中药大黄贴,将一端点燃的艾条置于艾灸盒中,对准需灸部位,艾火距施灸部位上方约2~3 cm,以患者感到温热而不灼痛为度,随时调整艾条高度,使之与施灸部位距离相对固定。每日灸1次,30 min后取下,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暂不处置。两组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若出现Ⅰ级及以上静脉炎时,予以硫酸镁湿敷患处治疗。未完成两周药物静点者及未完成两周艾灸治疗者均归为脱落。自静点榄香烯注射液首日开始观察静脉炎发生程度及时间;于试验前和试验结束(即第15天)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血浆D-二聚体数值变化。
静脉炎发生人数与本组样本量之比。
自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第1天开始至静脉炎发生。
两组患者均于试验前与结束后(即第15天)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结果标记为血流信号正常、减弱或消失。
两组患者均于试验前与结束后(即第15天)行血浆D-二聚体检验。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总体分布位置不同,故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方法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程度比较 (例)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P=0.043<0.05)。见表3。
两组总体分布位置不同,故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方法进行统计,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减弱、消失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比较 [例(%)]
观察组D-二聚体升高例数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试验前D-二聚体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后D-二聚体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0.526,P=0.471>0.05,方差齐,且t=2.752,P=0.007<0.05)。见表5、表6。
表5 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改变例数比较 [例(%)]
表6 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数值比较 (ug/mL)
榄香烯注射液以β-榄香烯为主要成分,其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分化,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在临床主要应用于癌性胸腹水、肺恶性肿瘤、消化道恶性肿瘤、脑瘤及其它浅表性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较优[5-9]。然而,静脉炎作为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使许多患者拒绝用药或中途停药,延误病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上为防止静脉炎,常用PICC技术或以脂肪乳作为溶剂,亦有以激素(地塞米松)配合榄香烯共同输液以缓解患者痛苦。但PICC成本高,易形成血栓,且对患者血管要求比普通钢针高,同时易引起局部感染[10]。脂肪乳不适用于血脂高者,且价格偏高。而长时间使用激素会对降低人体免疫力,对肿瘤患者造成危害,甚则引起股骨头坏死等[11-12]。
静脉炎属中医学“脉痹”“恶脉”“蹁病”等范畴,《肘后备急方》有言:“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蹁”。其主要病机为邪毒外侵、经脉受损、气滞血瘀、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成恶脉[13-14]。而艾灸以燃烧艾叶为主,艾叶具有通经活络、解毒散瘀之效;灸疗更可温经通脉、活血止痛[15],以温热刺激增强炎症局部血液循环[16],二者共奏消肿散结、破瘀通络之效。且大黄性味苦寒,可泻火解毒、凉血散瘀。《本草纲目》谓大黄是“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以上结合应用可预防血脉之中气血瘀阻,活血化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时间晚、发生程度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减弱、消失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D-二聚体升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了艾灸隔大黄贴具有预防榄香烯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作用,且艾灸价格低廉,简便易行,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