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杨建飞,王 红,郑祖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指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不安状态,导致自主神经持续兴奋,长期的过度焦虑为表现的一种慢性焦虑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1]。经过大量临床验证,针灸治疗焦虑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短暂[2],有临床研究报道,运用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症状,针灸和药物联合治疗患者焦虑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且结合针灸治疗能够减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针灸治疗焦虑症其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3]。但关于针灸治疗焦虑症机理研究较少,治疗机理不明确,深入研究治疗机理有助于进一步针药结合加强疗效,故研究针灸治疗焦虑症的机理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实验动物模型制备模拟人受到应激刺激的过程,制造应激焦虑模型大鼠,并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头皮丛刺对焦虑症的治疗疗效及作用机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清洁级8周雄性SD大鼠,共48只,体质量180~200 g,实验动物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买。适应性喂养1周。通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大鼠的随机分组,分为空白组(16只)、模型组(16只)和头皮丛刺组(16只)。实验遵照《实验动物伦理与福利》和《关于善待实验动物指导性意见》相关要求。
电子秤(天津医疗器械厂),-70℃冰箱(日本日立公司),自制敞篷(长80 cm,宽80 cm,高40 cm),华佗牌针灸针,恒温高速离心机(日本日立公司),电针治疗仪(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BA200数码三目显微摄像系统(麦克奥迪实业集团公司),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美国MediaCy-bernetics公司),十字迷宫视频跟踪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造模方法参照Bondi CO等的方法[4],通过慢性不可预知的应激性刺激,对大鼠进行焦虑症模型的复制。造模过程具体为:模型组与头皮丛刺组分别饲养于鼠笼,两组大鼠在接下来的14天内,受到不同的应激性刺激,每天随机选取一种应激刺激方法。各种方法包括放入高温环境(45℃,5 min)、冷水刺激(4℃,5 min)、大鼠容器的摇晃(1次/s,15 min) 、夹尾3 min、足底电击(电压50 mV,每隔1 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10 s,共30次) 、禁食48 h、禁水24 h等应激性刺激方法,刺激前予持续10 s的铃声提示。正常对照组每次抓取前也给予10 s铃声提示,但铃声提示后不施予上述方法。
经过14天应激性刺激造模后,头皮丛刺组行电针治疗,参照《实验动物穴位图谱》定位,在大鼠头部选取“百会”“神庭”“四神聪”穴,毫针针刺治疗,针刺时向后平刺0.2 cm左右,“百会”“神庭”穴针柄接电针治疗仪,其频率设置为2 Hz,其电流设置为0.6 mA。连续针刺14天后进行后续测试及检测,每日针刺大鼠1次,每次针刺留针20 min。
大鼠在实验第14天,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焦虑水平。高架十字迷宫由4个臂区组成,4个臂区为十字对称分布,相对为同一臂区,分别为开臂区和闭臂区。通过迷宫视频跟踪系统的纪录,计算出5 min内大鼠在开臂区活动(OT)和进入开臂区的次数(OE),通过软件计算出大鼠进入开臂区停留总时间进入总次数的百分比(OT%和OE%)。大鼠在开臂区的时间越少(即OT%越小)或进入次数越少(即OE%越小)表示大鼠越焦虑。
实验结束后,乙醚麻醉大鼠,股动脉采血。每组随机取鼠8只,麻醉断头取脑,分离鼠下丘脑,通过石蜡包埋、切片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内CRH、ACTH、CORT、NPY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CRH、ACTH、CORT含量。每组取另8只大鼠,麻醉分离下丘脑,低温高速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下丘脑中NPY受体YlmRNA、Y5mRNA水平的表达。
实验造模中,各组大鼠无死亡,行为学测试当天,剔除1只模型组大鼠(原因:严重残疾);在取血和取下丘脑的操作中,模型组和头皮丛刺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样本损失。
与空白组相对比,模型组大鼠的OE%值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对比,头皮丛刺组大鼠的OE%值显著升高(P<0.05)。各组O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表现出焦虑的状态,本实验焦虑大鼠造模方法成功;且头皮丛刺可以显著减少动物焦虑行为。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行为学测试结果比较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血浆CRH、ACTH、CORT浓度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对比,头皮丛刺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血浆CRH、ACTH、CORT的浓度(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浆CRH、ACTH、CORT含量比较(pg/mL)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ACTH、CORT、NPY浓度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对比,头皮丛刺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下丘脑CRH、ACTH、CORT、NPY的浓度(P<0.05)。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下丘脑CRH、ACTH、CORT、NPY含量比较(ng/L)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与空白组相对比,模型组下丘脑中NPY受体Y1mRNA、Y5mRNA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相对比,头皮丛刺能够显著降低大鼠下丘脑中NPY受体Y1mRNA、Y5mRNA水平(P<0.05)。见表4。
表4 各组大鼠下丘脑NPY受体Y1mRNA、Y5mRNA含量比较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焦虑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本病发病率显现出逐年升高趋势,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5]。现阶段治疗焦虑障碍以患者服用抗焦虑作用药物为主,虽然药物治疗疗效较好,但存在药物依赖、副反应大等缺点。针刺治疗焦虑症有独特优势,且得到临床上的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6]。
中医学无“焦虑障碍”的病名,分析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 “情志病”等疾病[7]。《黄帝内经》中提出“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情志所伤后导致气机失调是焦虑症发病的首要因素。所以,治疗本病关键应为调神健脑、调畅气机[8]。
本实验中采用头皮丛刺法治疗,以达到健脑调神、通畅气机的目的。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通过从古至今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头皮丛刺法积累了非常完善的经验,古籍记载均为现代医家提供了治疗参考指导[9]。现代医学研究表明,HPA轴功能亢进,可以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 其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在病理生理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NPY系统可以调节HPA轴[10]。造模成功后大鼠血浆NPY、CORT和ACTH和CRH水平均显著变化,表明NPY系统和HPA轴同时被激活,而且说明NPY系统与HPA轴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头皮丛刺对焦虑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这种作用是通过作用于HPA轴实现的,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头皮丛刺抗焦虑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临床更广泛地开展头皮丛刺治疗焦虑症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但本研究结论仍需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加以验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