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尤 阳
(海军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梗塞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单侧上肢肩胛带关节及手部疼痛、肿胀等[1],改变了其血管运动性,并极大地限制了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在我国SHS的发病率约为12.0%~74.1%,严重阻碍了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降低了生活质量[2]。目前SHS的治疗尚未有特效方法,临床主要采取理疗、按摩、止痛等药物或康复疗法治疗SHS,但疗效欠佳[3]。为探索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针灸推拿康复结合中药泡洗疗法治疗SHS,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后SHS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44~80岁,平均(62.15±3.49)岁;病程23天~40天,平均病程(30.02±3.26)天。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41~82岁,平均(63.57±3.71)岁;病程21天~42天,平均病程(30.15±3.08)天。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心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5],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确诊。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脑梗塞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发热;手指屈曲受限;病程<2个月者;局部无外伤、无感染;生命体征稳定,可配合研究者。
经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功能损伤为可逆性者;由脑肿瘤、脑外伤、代谢障碍、寄生虫感染或心脏病等引发的神经功能缺损者;患有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并存在功能障碍者;心脏、肝肾、造血及内分泌系统存在异常者;合并各种肌肉或关节疾病者。
治疗周期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而无法继续治疗者;对治疗方案中药物存在过敏者;治疗过程中主动退出研究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调整患者姿势,使用隔档物等保持患侧肩关节向前、向上姿态,防止肩关节退缩、下降,由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其进行床上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包括肩关节前伸、内收、外展运动;交叉双手握拳,伸直双臂,上举、屈伸肘部,肩关节前后旋转等。以上训练30 min/次,2~3次/天,5次/周,连续训练4周。康复期间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给予护心、调节血脂、降压等药物,此外酌情给予改善脑循环药物阿司匹林、神经营养药胞二磷胆碱。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推拿康复结合中药泡洗治疗,中药泡洗:取生草乌、生川乌、地龙、桃仁、泽兰、僵蚕、红花、川椒、伸筋草、炙甘草各10 g,桑枝、桂枝、生黄芪、怀牛膝各30 g,赤芍、当归、川穹各15 g,诸药混匀后加水500 mL混匀,并注入开水2 000 mL于浴桶中,患者将患肢浸泡于浴桶中,保持温度在60℃左右,30~50 min/次,1~2次/天,依据患者耐受情况加以调整。针刺:选择肩贞、肩井、阿是穴、肩骼、天宗、天泉、缺盆、曲池、内关、尺泽和合谷穴位,患者取仰卧位,上肢伸直;选取直径0.4 mm、长50 mm的毫针,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诸穴位,小幅度捻转针体直至得气,针刺过程中尽量避免伤及脉络,1次/天,5次/周。推拿:依据患者具体状况,合理选择推拿手法,包括滚法、掌揉法、点法、捻法,肩骼、合谷、曲池、手三里和外关穴位应用点法;患肢手指应用捻法;患肢外侧至手背应用滚法;推拿中辅助肘、肩、指、掌等关节被动活动,30 min/次,1次/天,5次/周,连续治疗4周。
①分别于治疗前后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6](NRS)及Ashworth痉挛评分[7]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及痉挛状况,NRS评分标准:无疼痛0分,剧烈疼痛为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Ashworth痉挛评分标准:肌张力不增加,0分;肌张力轻度增加,1分;肌张力明显增加,2分;肌张力严重增高,3分。②分别于治疗前后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8](FMA)评估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33分以下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33~43分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44~54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55~64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64分以上为无运动功能障碍;③分别于治疗前后用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评估两组肩关节活动范围:肩关节活动自如,无疼痛,为3分;肩关节活动轻微受限,活动范围>1/2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时伴有疼痛,为2分;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活动范围<1/2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时伴有疼痛,为1分;肩关节丧失活动能力,且持续伴随疼痛,为0分;④采用脑梗死专用生活质量量表[9](SS-QOL)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包括49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参照《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10]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关节无水肿、疼痛等症状,活动自如,手部肌肉未见萎缩为治愈;关节症状明显好转,活动限制轻微,手部肌肉轻微萎缩为显效;关节症状部分缓解,手部肌肉部分萎缩为有效;关节症状无改善,活动能力明显受限,手部肌肉萎缩严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NRS及Ashworth痉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RS及Ashworth痉挛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及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ΔΔ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治疗前两组患者SS-QO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ΔΔ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ΔΔ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1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包括: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后影响血管运动中枢,并提升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管痉挛反应,进而造成局部组织营养障碍,患者可出现肩肘关节水肿、疼痛等[11-12]。目前西医临床治疗以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为主,但疗效有限,这可能与SHS的病变部位为躯体局部或远端有关,常规服用药物难以直达病灶,无法发挥疗效[13]。
中医将脑梗塞称之为“中风”,SHS常发生于中风后3个月内。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为中风后血瘀愈甚,气血愈虚,经脉阻滞,气血运行受阻,难至四肢之末,肌肉筋脉失荣,寒气湿气内侵关节,导致患者偏瘫侧肩肘、腕指关节疼痛水肿[14]。因此中医治疗SHS多选用活血化瘀、通经理气的药物,辅以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方中生草乌、生川乌祛风止痛;僵蚕、地龙祛风活血;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疏通脉络;怀牛膝、泽兰利水渗湿;桑枝、桂枝、伸筋草舒经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联用,具有活血理气、通络止痛的疗效[15-16]。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疏通经络、益气活血;推拿手法大面积刺激患肢穴位,可解除痹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加强患肢被动运动,牵拉肌肉组织,避免其萎缩,刺激对侧脑皮质功能代偿,进而改善SHS症状[17-18]。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19],中医治疗SHS具有独特优势,取得了一定疗效。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苏克红等[20]研究结果相符,提示针灸推拿康复结合中药泡洗治疗脑梗塞后SHS的疗效确切,其原因为该治疗方法将中医药与现代康复学有机结合,二者疗效互补,从而增强SHS治疗效果[21]。
肩肘关节疼痛、肿胀、运动功能受限是SHS的主要症状,而采用中药泡洗患者患肢的方式,可使药效直达患处,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温通经脉、舒畅气血,从而改善相关症状;针灸推拿同时作用于皮肤肌肉层面,针灸疏通脉络、行气活血;推拿凭借热能促进患者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营养供应,利于后期康复,3种方法共同发挥疗效[22]。本研究结果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RS及Ashworth痉挛评分均下降,FMA及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均升高,且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与李乐军等[23]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针灸推拿康复结合中药泡洗治疗脑梗塞后SHS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肢功能康复效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杨宝玉[24]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针灸推拿康复结合中药泡洗治疗脑梗塞后SHS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为该治疗方法促进SHS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增强了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
综上,针灸推拿康复结合中药泡洗治疗脑梗塞后SHS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水肿及痉挛等临床症状,促进其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今后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