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卒中后吞咽障碍针刺方案优化探讨*

时间:2024-07-28

康煜炜,鲁 海,王媛卓,张春红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3.武连仲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石学敏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天津 300193)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摄食-吞咽过程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受损而致的吞咽困难,临床上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失音等为主要表现。临床中引起吞咽障碍多见于咽炎、咽肿瘤等,食管炎、食管瘢痕性狭窄、食管癌、球麻痹、重症肌无力与多发性肌炎等,其中以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较为多见[1]。卒中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Stroke,DAS)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51%~73%,常导致误吸、窒息、吸入性肺炎及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和精神心理障碍等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目前DAS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鼻饲、针灸治疗、手术治疗、电刺激及康复训练等[4]。针刺治疗DAS疗效卓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5-7],明显减少误吸,降低危险性,并且早期介入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半暗带处的脑供血,抑制脑缺血神经元凋亡,修复损伤的脑组织,积极促进中风原发病的功能恢复[8]。纵观古今,历代医家对该病的针刺治疗都有其独有的学术思想及选穴组方特点,且各有优劣。本研究将从异病同治、分期异治、辨证论治和辨证(病)与辨症论治4个方面加以探讨,分析其利弊,以期为临床提供最优针刺方案选择。

1 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独具的思维,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其着眼于病机根本,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本的原则。《灵枢·五变》曰:“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体现了同一病机可以引起不同疾病。“异病同治”一词首次提出是在陈士铎的《石室秘录》曰:“同治者,同是一方而治数病也。”《简明中医辞典(修订本)》指出:“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9],疾病在其自身发展中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和病机吻合便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这反映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与中医学整体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10]。

DAS根据其病损部位不同,常以疑核为分界,疑核及其以下部位的病损称为真性延髓麻痹,疑核以上部位的病损称为假性延髓麻痹[11]。由于真性与假性延髓麻痹在脑中病损部位不同,在现代医学中被认为是不同疾病,常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然而中医学认为两者病机相同且主要临床表现相似,其病机均为“关窍闭阻,神气失导”,临床表现均为吞咽困难,饮水、进食呛咳,声音嘶哑或失音。因此在针刺治疗中,往往两者治法相同,临床多选取项针及百会、廉泉、金津与玉液等穴进行针刺治疗,这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则[12-13]。无论真性或假性延髓麻痹,均为吞咽困难病症,临床可采用相同的针刺方法治疗。但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越高级的中枢可塑性越强,因此假性延髓麻痹对应的损伤脑区比真性延髓麻痹修复能力强,对治疗的敏感性也更高,真性延髓麻痹造成的吞咽障碍症状较重,发病涉及面广,误吸发生率高,临床恢复缓慢,疗程较长[14]。

2 分期异治

DAS临床表现主要责之于吞咽功能的障碍。机体的吞咽过程分为口腔期(食团送于咽部)、咽期(食团通过吞咽反射由咽部送入食管)及食管期(食团由食管移向胃部)[15]。分期治疗DAS是根据吞咽障碍分期不同,运用VFSS(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价吞咽功能,观察患者吞咽功能、吞咽障碍部位,明确麻痹肌肉[16],进行有针对性的针刺治疗。临床试验证明吞咽困难分期针刺的疗效多优于常规针刺[16-19]。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口腔期选取地仓、颊车,两穴均属足阳明经,其支“循喉咙”,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特点。咽期选穴以风池、廉泉与翳风等穴为主,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治疗特点,并且强调穴位的强刺激,体现了“气至病所”。食管期的选穴多以中脘、上脘及足三里穴为主,三穴属于任脉和阳明经,《素问·骨空论》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三穴除循喉咙调节局部气血外,还可健运脾胃、增强体质以促进病情恢复。DAS病症主要在口唇、舌、咽喉和颈项,选穴多从局部以及循经所过两方面考虑,体现腧穴的近治及远治作用。《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针刺可调畅局部气机,疏通腧穴所在经络,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分期针刺法运用毫针直接刺激障碍肌肉,口腔期吞咽不利选择口轮匝肌上的地仓穴、咬肌上的颊车穴;咽期选择颏下肌群的廉泉穴、咽喉周围的天突穴以及可以改善脑组织供血、恢复脑干反射功能的风池穴。研究显示,针刺可调节机体局部微循环,提高血流速,提高细胞血氧的利用率,加快神经组织新陈代谢[20]。

3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进行辨析判断和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辨证论治,在于分析和辨别证候,讨论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论治之重点在于“证”,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信息,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提炼归纳,明确病因、病位和病性等,最后判断证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决定治则和治法,实施治疗[21],其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也同样指导着针灸临床选穴[22]。

中医学辨证方法有多种,指导针刺治疗DAS的辨证主要为八纲辨证及经络辨证。有文献研究显示,DAS患者6个月内中医证型分布以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较多见;而在病程方面,各证型分布差异较大,急性期以肝阳暴亢、阴虚风动和痰热腑实为主,恢复期以风痰阻络、气虚血瘀为主[23]。临床实践中,在常规选穴基础上,根据八纲辨证取穴:风痰火扰加太溪、太冲,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内庭、曲池和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根据八纲辨证选穴其疗效多优于常规取穴[24]。经络辨证是针灸学独特辨证方法。《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故凡经过咽喉的经络,均能因其本经气血瘀滞或衰微而导致吞咽障碍。而根据经脉特性以及症状特点来确定病变经络,可以作为针刺治疗DAS的经络辨证方法[25]。有研究显示,吞咽障碍主要责之于大肠、小肠、脾胃、肝、肾、心、三焦经及任督二脉,而以任脉、督脉和胃经较为常见[26],常用穴位有:地仓、颊车、廉泉、金津、玉液、天突与水沟等。虽然中医学在临床中总结了一类疾病共同的病因病机,但由于患者自身体质、所处气候季节的不同,疾病在每一个患者身上的体现不尽相同,而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更好地针刺治疗疾病及良好的预后。

4 辨证(病)与辨症论治

《伤寒论》作为辨证论治之专书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然而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专病专治、专病专方”。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寒、有汗,在其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创立了桂枝汤,并在其基础上根据兼症不同而加减化裁,为临床辨证(病)与辨症论治相结合的典范。

石学敏院士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基础上,创立“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DAS,其理论思想与《伤寒论》如出一辙。石院士认为中风病机为:病邪蒙蔽清窍,DAS主要症状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责之痰浊瘀血痹阻清窍,关窍不利。因而制定了“调神导气, 滋补三阴, 通关利窍”的针刺法则。在选穴方面,根据中风病之“病”,切其调理“神机”之要,选定了内关、人中和三阴交三穴重在“治脑调神”,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 疏通气血、调理心神;人中为督脉穴,督脉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健脑宁神、调理脑神;足三阴之经脉或挟舌本,或络于舌本,或连舌本、散舌下,三阴交可补三阴以补益肝肾、健脾[27]。三穴共奏心脑同治、诸神共调。根据吞咽障碍之“症”,选用风池、完骨、翳风三穴及咽后壁点刺。无“量”即无“效”,石学敏院士在组方配穴的基础上,对针刺量学方面也有标准:①先取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行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泻法,即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为离心,持续1 min;继刺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行雀啄手法,使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直刺1.0~1.5寸,行提插补法1 min。②风池、完骨和翳风针向喉结,徐入1.5~2.0寸,小幅度、高频率(幅度<90°,频率为120~160 r/min)的捻转补法,持续1 min,以咽喉麻胀为宜。留针30 min,每天2次。③咽后壁点刺,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住舌体,清楚暴露咽后壁,用0.30 mm×75 mm寸长针点刺双侧咽后壁8~10点,每天1次[28]。“通关利窍”针刺法融合了辨证(病)与辨症论治和异病同治,注重局部症状恢复及全身气机调理,强调量学的标准化,简单易学,有利于临床推广[7]。

5 小结

中风病发病急骤,变化迅速,常以猝然晕倒、半身不遂和饮水呛咳为主要表现。DAS的发生是由于脑神经传导障碍从而造成支配舌、咽和喉等部分的运动障碍,食物无法经口运送至胃部。早在《灵枢·忧恚无言》中古代医家便认识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中医古籍中无卒中后吞咽障碍之名,DAS属于中医学“喑痱”“类噎嗝”“风痱”的范畴。《圣济总录》中古代医家便认识到了中风病会引起吞咽困难,“喑俳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为用。盖肾脉络舌本,肾气内夺,气厥不至舌本,故不能语而为喑;肾脉循阴股,循行内踝,入足下,肾气不顺,故足废而为俳。”《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也认识到了风痱为中风的主要症状之一,曰:“夫风痱者,卒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者是也。”通过古籍描述,可以看出古人认识到了中风会引起吞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现代实验室研究显示针刺治疗DAS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流变性能,增加局部血液供氧;显著改善微循环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DAS患者颅脑供血有良性调节作用[29]。综上所述,对于针刺治疗DAS临床方案的选择主要有以下4种:①真性与假性延髓麻痹针刺治疗方案不必分别制定,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统一治疗;②吞咽分期针刺法依据现代解剖学选择腧穴组方,这种针刺方案虽在改善局部吞咽状况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但忽略了DAS患者中风后机体“关窍闭阻,神气失导”的病机,注重局部调节而忽略了中风后“神机”的调节,治“标”而忽略“本”,患者后期可能虽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但机体病邪尚存且正气不足;③基于八纲辨证及经络辨证的辨证论治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针刺治疗DAS应以此为根本治则,但医者主观因素可能对临床疗效产生一定差异;④石学敏院士的“通关利窍”针刺法、八纲辨证的整体调节,重视针刺过程中量学标准,以求给患者带来更优疗效。笔者认为,最优的针刺组方应选择石学敏院士所创“通关利窍”针刺法,不另外区分真性与假性延髓麻痹;在此基础上,医者可辨证患者体质,增加选穴来调节患者全身气机;对于吞咽困难较严重的患者,可结合分期针刺选穴来增强局部治疗。对于DAS患者的治疗,一方面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入手,尽快恢复患者正常吞咽;另一方面勿忘调理患者脑神及全身气机,保证后续的康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