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温针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4-07-28

刘美平,卢 笛,彭 炼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410219)

原发性痛经是年轻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经行小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针灸临床及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疗法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采用温针夹脊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满意,并与单用止痛中成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自2011年10月起至2012年3月在长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门诊确诊的60例经妇科检查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针治疗组和田七痛经胶囊口服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中,年龄17~36岁,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对照组30例中,年龄18~34岁,病史最短4个月,最长14年。两组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

1.3 辨证标准

根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原发性痛经的辨证参考标准。寒湿凝滞型痛经:主症:①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②月经后期,经量少,色紫暗有块;③苔白,脉细或沉紧。次症:①形寒肢冷;②小便清长;③带下量多。标准: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2项次症。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随机化设计)

用统计软件SPSS13.0,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为变量名,输入 1、2、3、…、59、60。Transform→Computer,在Target Variable框中输入“组别”,选择Random Numbers,然后在 Functions and Special中选择 Rv.uniform送入 Numberic expression 中,改为 Rv.uniform(1,2)→Ok,在Variable View中将Decimals设置为0,生成分组的随机数字表。按随机数字表将对应的分组代码装入信封并密封(拆封后不可复原)。密封好的随机信封由研究者保存,按顺序号依次纳入受试者时拆开信封,按信封内的分组代码,患者分别进入不同的处理组。并定期检查组间的均衡性。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 选穴:腰夹脊穴(腰3~5椎棘突下旁开0.5寸)。操作方法:取长1.5寸28号毫针,直刺双侧腰夹脊穴,深度1寸左右,施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向小腹方向放散,然后在针柄上安置长2 cm艾条点燃,热度为患者能耐受的程度,燃尽后,再重新安置2 cm艾条复燃,留针30 min。

2.2.2 对照组 口服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田七痛经胶囊(成分:三七、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川芎、木香、小茴香、冰片),国药准字Z44020926。功能: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每次4粒,开水冲服,每日3次,月经经前5天开始服药,至月经第3天停药。

2.3 疗程

治疗组疗程:第1个疗程于疼痛时开始治疗,每日1次,直至痛止;第2、3个疗程于月经前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治疗到痛止为1个疗程;若经第1个疗程结束后无疼痛属于巩固治疗者,第2、3个疗程于月经前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连续随访1个月。

对照组疗程:月经经前5天开始服药,至月经第3天停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2.4 观察指标

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月经周期、量、色、质的变化)。

2.4.1 痛经症状评分标准 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5分(基础分);腹痛难忍:1分;腹痛明显:1分;坐卧不宁:1分;休克:2分;面色苍白:0.5分;冷汗淋漓:1分;四肢厥冷:1分;需卧床休息:1分;影响工作学习: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1分;用一般止痛措施疼痛暂缓:0.5分;伴腰部酸痛:0.5分;伴恶心呕吐:0.5分;伴肛门坠胀:0.5分;疼痛在1天以内:0.5分(每增加1天加0.5分)。

2.4.2 病情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情分轻、中、重3度。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服止痛片,痛经症状积分在8分以下;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痛经症状积分在8~13.5分;重度:经期或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冷,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积分在14分以上。

2.4.3 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治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疼痛程度恢复;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疼痛程度为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疼痛程度为治疗后积分降低到治疗前积分的1/2~3/4,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

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组对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相近,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Z= -0.222,P >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例(%)

3.2 症状总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前后经配对秩和检验Z= -4.79,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经配对秩和检验Z=-4.71,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症状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改善疼痛症状。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的对比(±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的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30 10.92 ±3.07 6.40 ±1.22对照组30 10.65 ±3.29 7.05 ±1.58

3.3 症状改善率比较

由表3可见,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程度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相似,在轻度、中度及重度痛经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比较上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温针对病情程度不同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田七痛经胶囊的治疗效果相接近。从各组的总有效率来看,在改善中度及重度患者的效果上稍优于轻度患者,但并无统计学意义。

表3 各组间不同程度疼痛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率 例

3.4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而对照组30例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2例、月经异常3例、皮肤过敏1例。经统计学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温针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

4 讨论

4.1 选用方法及依据

寒凝血滞型原发性痛经[2]为痛经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经期感寒是形成本病的主要病因,但与体质密切相关,多见于寒性体质之人。所以素体阳虚或经水临行时过食生冷或感受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中。寒性凝滞主收引,极易与血相搏结,使冲任经气阻滞,血瘀胞宫,故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经水量少、色暗有块。

温针疗法是指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里回阳、补气固脱、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3]。温针疗法含有针刺和艾灸两方面的功效。

温针疗法[4]能在针刺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而止痛的基础上,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而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脉、“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4.2 选用穴位及依据

本研究选用腰夹脊穴(腰3~5椎棘突下旁开0.5寸)穴。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交通,脏腑之气不仅通于膀胱经的背俞穴和督脉穴,也通过夹脊穴。因而,夹脊穴也作为脏腑之气出入之处,反映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可治疗相应的脏腑病变。督脉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冲脉一支从小腹分出,向内贯脊,行于背部,“冲为血海”,为“女子之先天”。带脉出自督脉,环绕腰腹一周,正如《灵枢·经别》云:“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所以冲任督带四脉相关,其经气与夹脊穴相通,夹脊穴具有调冲任、理气血之功,而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及带下病等妇科疾病。

对夹脊穴解剖观察,发现穴位在横突间的韧带和肌肉中,由于穴位所处位置不同,每穴的附近均有相应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静脉丛分布。解剖生理学研究还证明,针刺夹脊穴不但可以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以涉及其前支,因前支与交感神经干相连,能影响交感神经进而与脏腑活动相关,故而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的效应。

而且,夹脊穴是临床治疗疼痛等病的主穴,在针刺镇痛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是与局部选穴同样常用的腧穴[5]。因此,本研究选取夹脊穴来治疗原发性痛经,利用夹脊穴特定的经络脏腑联系以及其特殊的神经解剖位置,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探索更多的取穴方法。

综观本研究两组治疗结果,虽然在总体疗效、改善疼痛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异,但温针组治疗方法较灵活,在穴位选取上区别于针灸治疗痛经的常用穴位,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更多的取穴参考,且温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少,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3-266

[2]刘馨.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和中医药治疗进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4):56

[3]仇丽丽.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痛经47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6):52 -53

[4]马宝金,李岩华.活血温经汤配合温针灸治疗痛经[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8(16):70

[5]黄国付,张红星,张唐法,等.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时效及对血浆相关因子的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3):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