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胡 钧,颜小利,王志兴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湖南长沙410016)
高催乳素血症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外周血催乳素(PRL)异常增高的疾病。是引起月经紊乱、溢乳、生殖功能下降、不孕的常见疾病之一,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0.4%,而生殖障碍女性的发病率高达9% ~17%[1],其中一部分患者血清中催乳素水平明显增高,但未发现确定的垂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无任何增加催乳素水平的其他原因,可能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引起催乳素分泌细胞弥漫性增生及过度分泌所致,为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2]。目前西医学多采用溴隐亭治疗本病,用药后能降低催乳素水平,改善泌乳,恢复月经及排卵等临床症状。但据文献报道,约12%的患者因不能耐受溴隐亭的副作用而停药[3]。对于一些因溴隐亭副反应而不能坚持服药的患者,或者虽然对药物反应敏感但催乳素水平不稳定的患者,或者经过溴隐亭治疗催乳素水平稳定,已经恢复排卵的患者,如何提高妊娠率现代医学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针灸属于祖国传统医学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历史悠久,在治疗功能性不孕领域有其独特疗效。本研究正是试图在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上将针灸与西药联合运用,取长补短,以期在该病的治疗上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本课题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2013年1月~7月妇科门诊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不孕患者共6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进行临床治疗。治疗观察中不能坚持治疗、未按治疗方案执行、出现不良反应及出现严重其它并发症的患者予以病例剔除和终止观察。最终得到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年龄26~33岁,病程2~7年;对照组26~32岁,病程2~8年。两组年龄、病程和治疗前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岁,±s)
表1 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岁,±s)
组别 n 年龄t P对照组 30 28.47 ±1.720.673 0.504治疗组30 28.77 ±1.74
表2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年,M)
表3 两组治疗前3项激素水平异常人数的比较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制定: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2年,伴有月经紊乱、泌乳、闭经、不孕及血PRL浓度>40 ng/ml。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制定:不孕、月经失调、泌乳、经前乳房胀痛,伴心烦易怒、口干口渴、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细弦。
26~33岁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男方精液检查正常,性生活正常。
妊娠、哺乳、服用药物对血清PRL有影响者;垂体瘤及甲亢、甲减、肾功能不全者;生殖系统先天畸形及器质性病变。
因针灸治疗自身特点,无法实施患者盲法,只能将治疗者与评价者分开,以实施部分盲法。
对照组(西药组):从确诊即开始服用溴隐停,始剂量 1.25 mg,Bid,饭后服,7 天后加至 2.5 mg,Bid。监测BBT,若治疗3个月后无双向型体温改变,则加用克罗米芬,按促排卵治疗用药。
治疗组(针刺加西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月经第8天开始针刺,针具使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φ0.30×40mm。取穴:气海、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太溪(双)、蠡沟(双)。方法:气海、关元向上斜刺1寸,补法;足三里直刺1.5寸,补法;太冲直刺0.5寸、蠡沟平刺0.5寸,泻法;太溪直刺0.5寸,补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每个月经周期内针刺一疗程。
治疗前后催乳素激素、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监测,统计从治疗开始半年内妊娠率;副反应及依从性观察。
参照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标准稿制定。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本课题拟治疗观察1年,随访1年。
两组治疗前催乳素水平无差异。两组治疗后2~3个月经周期,两组催乳素水平均下降至正常,由于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属于偏态分布数据,所以用中位数M表示平均水平,经完全随机设计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的比较(月经周期,M)
两组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3项全部恢复正常水平所用的时间比较见表5。由于此3项激素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属于偏态分布数据,所以用中位数M表示平均水平,经完全随机设计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两组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共有7例出现副反应,其中6例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头昏不适;对照组共有19例出现副反应,其中15例为消化道症状,4例头昏不适。经χ2检验,两组药物副反应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5 两组患者3项激素水平恢复时间的比较(月经周期,M)
表6 两组患者副反应的人数比较
经χ2检验,两组半年妊娠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7。
表7 两组治疗半年妊娠情况比较
溴隐亭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因其疗效确切,在该病的治疗上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两组患者催乳素水平均在治疗后2~3个月经周期下降至正常,两组催乳素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雌激素(E2)、孕激素(P)、促卵泡生成素(FSH)3项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和药物副反应两项的比较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半年妊娠率的统计中,治疗组为43.3%,对照组为2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统计学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治疗观察的时间较短有关。本课题拟治疗观察1年,随访1年,将会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进行统计和观察报道。
本病在中医属于“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范畴,现代妇女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易怒、易郁,肝气郁结,疏泄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则发病[4]。脾肾亏虚、肝郁痰凝、任冲失调是其主要病机。气海为肓之原穴、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此二穴为任脉穴位,足三里为常用保健穴位,有很好的益气扶正、补益元气的作用,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此三穴合用有很好的培本固元、妊养胞胎的作用;三阴交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三经交会穴,为妇科常用穴位,太冲为肝经原穴,蠡沟为肝经络穴,太溪为肾经原穴,此四穴合用,能调节肝、脾、肾三经经气,补益精血,故以上诸穴合用能补益肝肾、疏肝理气,共奏调节冲任之效。有学者认为[5],针刺和溴隐亭治疗的一个调节途径可能是在下丘脑启动下,通过一系列反馈调节,能较好地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降低垂体对PRL的合成与释放,使血中PRL水平降低,解除其对垂体合成释放LH、FSH的抑制作用,从而使血中LH、FSH水平回升,刺激卵巢内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引起血中E2、P水平升高;另一途径可能是针刺直接影响卵巢功能,对FSH、P、E2的合成释放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由此可解释针刺联合溴隐亭升高E2的作用优于单纯运用溴隐亭的原因。也有学者认为[6],肝经、肾经及任脉的穴位可以对垂体内分泌机能起到调整作用,其作用可能是启动多巴胺分泌系统功能,起到了多巴胺增强剂的作用,从而抑制了泌乳细胞的过度分泌,达到了降低PRL的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针刺与溴隐亭联合运用,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不孕患者,能够取得较稳定的疗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降低催乳素水平,在降低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的时效性、减轻溴隐亭副反应方面均较单纯运用溴隐亭为佳,妊娠率也有所提高,具有较大的临床研究价值和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1]张萍.溴隐亭对高泌乳血症101例治疗观察[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24(7):50 -52
[2]刘淑君,张占波.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之中医浅析[J].河北中医,2013,35(8):1157 -1158
[3]MAH PM,WEBST ER J.Hyperprolactinemia:etiolog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Semin Reprod Med,2002,20(4):365 -374
[4]蒙梅,李燕.疏肝理气法合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血症[J].北方药学,2014,11(1):77 -78
[5]田德全.针灸治疗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3):177 -190
[6]刘继章.针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0(10):4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