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倪国栋,傅立新
(1.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 10073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因颈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等刺激颈神经根,产生颈肩部疼痛,伴上肢放射样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的疾病[1]。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颈椎病患者高达9亿,中年人发病率可达50%[2]。现代医学多选用局部封闭、非甾体类镇痛剂、手术减压等方法,手术易产生临近椎体的退变,其远期疗效和手术风险之间的权衡,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3-4]。目前临床多采用中药、艾灸、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5-7],传统疗法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8]。本研究采用筋骨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针刺疗法比较,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筋骨针门诊。选用SPSS16.0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选用已标有序号的、密封不透光的信封将随机数字封藏,由第三方将信封交于研究人员,按信封内组别编号分为筋骨针组和毫针组。为避免资料收集及分析阶段出现信息偏倚,使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对受试者、资料收集人员及疗效评价人员设盲,由于治疗手段的特殊性,治疗者不参与研究结果评价。
本研究共纳入72例患者,随机分为筋骨针组和毫针组各36例,研究过程中有2例患者因未完成全部治疗而脱落,其中筋骨针组1例,因外出工作,治疗中断退出试验;毫针组1例,治疗4次后,对疗效不满意自动退出,最终纳入7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制定;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0]制定。
①符合上述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70岁;③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不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②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者;③排除颈椎骨折、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疾病者;④经MRI或CT检查排除肿瘤、脊柱结核者。
①因个人原因主动要求退出且疗程不超过1/2者;②因各种原因失访且疗程不超过1/2者。
①因患者依从性差,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者;②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紧急处理者;③因各种原因导致资料不全影响统计结果者。
参照吴汉卿主编的《中医筋骨三针疗法》[11]选取以下治疗点:枕隆突下筋结点、枕腱弓筋结点、颈1横突尖筋结点、颈2棘突筋结点、颈7棘突筋结点、颈2~颈7关节囊筋结点。操作时嘱患者俯卧位,用龙胆紫记号笔标注以上治疗点后,用爱尔碘消毒皮肤,选取0.5 mm×30 mm一次性扁圆刃筋骨针数根(南阳微创医用针具有限公司),采用双手协同进针法,进针方向与人体纵轴平行,与神经、肌肉的走行方向一致,垂直于体表,快速无痛进针至皮下,待所有筋骨针均刺入皮下后,再逐一对治疗点进行松解,松解过程中,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控制深度,缓慢刺入浅筋膜层,再由浅入深,运用“筋膜扇形松解法”逐层分离粘连筋结点,松解至针下无弹性阻力感,同时患者局部产生酸胀感,留针守气2 min,继而快速出针,局部拔罐3 min,贴创可贴。嘱患者施术部位24 h勿沾水,3日内勿食用羊肉、海鲜等发性食物,注意颈部保暖,避风寒。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周。
腧穴选取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12],选取风池、颈夹脊、天柱、合谷、阿是穴,腧穴定位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13]。针具选取0.25 mm×40 mm的华佗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操作时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针刺以上腧穴,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患者有酸、麻、胀等针感为度,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10次。
3.1.1 主要观察指标 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14],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及差值。
3.1.2 次要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VAS)[15]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入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及差值。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进行评定,治愈:原有病症完全消失,症状缓解程度≥90%;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缓解程度≥75%;好转:原有症状减轻,症状缓解程度≥30%;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症状加重,症状缓解程度<30%。
安全性评价分级: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级:比较安全,有轻度的不良反应,不需要处理,可继续治疗;3级:有安全性问题,存在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处理后可继续治疗;4级: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本研究。
3.5.1 疼痛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有即刻及远期疗效。治疗后两组间t检验,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疼痛程度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筋骨针疗法在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方面优于毫针疗法。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毫针组比较,2)P<0.05。
3.5.2 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内症状、体征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症状、体征评分。两组间经t检验,筋骨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筋骨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提示筋骨针疗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与体征方面,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毫针疗法。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毫针组比较,2)P<0.05。
3.5.3 总体疗效比较 筋骨针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1%,毫针组为88.6%,筋骨针组高于毫针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筋骨针组总体疗效优于毫针组。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注:与毫针组比较,1)P<0.05。
治疗过程中,筋骨针组出现3例进针疼痛和2例皮下出血,毫针组出现2例进针疼痛和1例皮下出血,经常规按压处理后血止,两组安全性评价为1~2级。
古人多将本病描述为“项强”“颈痛”“项背痛”等证,如《灵枢·杂病》曰:“项痛不可俯仰”,提示了颈项部疼痛不适、功能受限的特点;《灵枢·经脉》曰:“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针灸甲乙经》曰:“肩臂颈痛……五指掣不可屈伸。”描述了颈项伴上肢疼痛及手指功能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
手足三阳经循行于颈项、肩胛及上肢,经气受阻则产生项部疼痛、上臂或手指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经筋损伤产生的“横络”即为筋结,“横络”卡压致使经络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而不荣则痛。《灵枢·刺节真邪》云:“病在筋……名曰筋痹。”指出病位在筋,经筋功能失调,则循行部位产生疼痛与功能失调。足太阳经筋循行之处多在项背部,经筋病变而致颈项部疼痛及肩部活动不利,筋骨针治疗点均为颈部经筋循行过程中重要的循行部位,《灵枢·经筋》曰:“结者皆痛,以痛为腧。”上述筋结点均为常见压痛点。
慢性软损伤性疾病属于自身代偿性疾病,若机体产生失代偿出现临床症状,需要重塑它的关键连接点,调节失机体代偿的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16]。现代运动解剖学认为肌肉的附着点为生物力学的受力点和易损伤点。枕隆突下筋结点为斜方肌、项韧带、寰枕筋膜附着点,头项反复屈伸、旋转易造成该部位劳损;枕腱弓筋结点为枕外隆突与颞骨乳突中点,此处为头半棘肌的附着点;颈1横突尖筋结点为颈回旋肌、颈半棘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等肌肉的附着点,由于该处附着肌肉较多,受力复杂,更易产生病变;颈2棘突筋结点为斜方肌、头下斜肌、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附着点;颈7棘突筋结点为项韧带、小菱形肌、头夹肌、颈棘肌附着点,颈椎过度前屈、后伸、旋转导致软组织劳损、钙化。颈2~颈7关节囊筋结点为颈椎关节囊,松解关节囊可解除周围组织粘连,重整错位的结构,增加上下关节突关节的活动空间,恢复颈椎的内外平衡[17]。
筋骨针疗法是根据中医经筋学说[11]、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原理等学说,在传统针法基础上结合针挑疗法、运动针法等现代针法发明的中医微创针法,作用机制可能分为以下几方面:①调整人体生物力学平衡。通过解除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损伤所形成的粘连,促进局部炎性物质的吸收,重新建立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缓解临床症状[18-19]。②解除神经卡压刺激。筋骨针能够快速松解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后形成的筋膜粘连组织,针尖直接作用于増厚的结缔组织鞘,解除神经卡压,消除病变组织对神经的刺激。③针刺镇痛作用。筋骨针与传统针灸针针体直径相近,可产生类似的传统针刺镇痛效应,而发挥针刺镇痛作用。④松筋解结,通络止痛。传统毫针疗法长于调气,对早期经筋病具有较好疗效,而经筋病中后期产生的病变筋结点,传统毫针起效较慢。筋骨针的刀刃结构能快速松解筋结点。筋骨针“筋膜扇形松解法”源于传统“合谷刺”,可增强松解粘连、通络止痛的作用。⑤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针刺得气快慢亦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20],筋骨针针身较普通针灸针略粗,较易产生酸胀感、麻感等“得气”现象,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作用。
综上所述,筋骨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毫针疗法(P<0.05),具有安全性高、疗效肯定、治疗频次少等特点,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因研究时间及经费等关系,未能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希望广大医疗工作者能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筋骨针疗法选穴及治疗方案进行深入探讨,为探索筋骨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