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焦虑及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时间:2024-07-28

姜岳波,王莉莉,李 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 100853)

突发性耳聋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或不伴耳鸣、眩晕、耳闷胀感等,病因及机制尚不明了[1]。耳鸣作为突发性聋的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发病率高达70%~100%[2],患者因其伴随症状痛苦难忍,降低生活质量,发生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生活困扰等,而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也会加重耳鸣耳闷症状,甚至放大病情程度,出现医患纠纷。国内目前发表研究文献多是针刺疗法对听力损失的疗效观察,但对伴随症状的疗效观察甚少,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电针针刺疗法能很好的减轻突聋患者伴随的耳鸣及心理焦虑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均为2016年4月1日—2017年8月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来针灸科会诊的患者,选择单侧突聋伴或不伴耳闷耳鸣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会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5例,由于针药组患者脱落5例,最终针药组30例、药物组35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均具有可比性,见表1。针刺治疗者、量表评定者、统计者分为3例完成。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15年我国突发性耳聋诊疗指南标准;②均为一侧发病,纯音测试结果为突聋患者[1 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③均伴有不同程度耳鸣症状的患者;④伴焦虑及失眠的患者;⑤未做其他干预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中耳相关疾病,无占位病变、遗传、免疫、药物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原因所致的听力下降;②排除高血压 、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等;③排除基础疾病较多、全身状况欠佳及罹患精神、神经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指南提供的治疗方案予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辉瑞制药40 mg静脉滴注1次/隔日)、银杏叶提取物(中豪国际有限公司87.5 mg静脉滴注1次/日)及甲钴胺注射液(中国卫材500 μg静脉滴注)、巴曲酶(京托毕西1 mL肌肉注射1次/隔日治疗3次)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10日后停药。

电针治疗:取患侧听宫、听会、翳风、安眠、完骨、风池、中渚。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30 mm×50 mm毫针进行针刺治疗。要求听宫、听会穴位直刺,进针深度为45~50 mm,针感向耳内传导,翳风、安眠、完骨、风池直刺深度为35~45 mm,得气为主,听宫、听会和完骨、风池两组针尾接长城KWD-808-I脉冲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感受到脉冲最小量为准,每次留针30 min,治疗15次后评测疗效。

1.5 疗效评定

1.5.1 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根据低频型突聋下降频率听阈值,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均为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测定,根据采集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作为评判标准。

1.5.2 耳鸣程度的分级及疗效评定 耳鸣严重等级量表 THI:此表是耳鸣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同时也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估。耳鸣程度分为5级,评分标准如下:1~16分为1级(轻微);18~36分为2级(轻度);38~56分为3级(中度);58~76分为4级(重度);78~100分为5级(极重度)。

1.5.3 焦虑量表(SAS量表) 用于测量焦虑状态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过程中变化情况的心理量表,SAS量表采用四级评分,共20道题,累计得分,正常:<50分。评分越高焦虑状态越重,本研究以SAS量表评分来判定干预措施对焦虑状态的影响。

1.5.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用于评定被试者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3],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参与记分的18个自评可组成7个成份,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份按0~3记分,累计各成份得分为PA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7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是失眠症评价最常用主观检测量表[4]

1.6 统计方法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治疗对不同频率听阈改善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频率平均听力均有改善,但中低频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针药组优于药物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频率听阈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注:与药物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对耳鸣的影响比较

经过治疗后,针药组对耳鸣THI评分及耳鸣程度评级的改善明显(P<0.05),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说明电针治疗对突聋患者的耳鸣症状疗效优于药物组。见表3。

表3 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后耳鸣情况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5;与药物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对焦虑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比较

经过治疗后,针药组对焦虑情绪及失眠症状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药物组对焦虑状态及失眠症状治疗前后改善不明显。说明电针对焦虑情绪及失眠的疗效优于药物组。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对焦虑状态及睡眠的影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药物组比较,*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为临床常见疾病,回顾性研究表明,突聋患者心理有轻度损害占71.6%,中度损害者占10.2%,相关性分析发现,耳鸣、耳闷堵感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性,耳鸣、失眠、精力下降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趋势,耳鸣是导致患者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5]。针刺耳周穴位不仅可以改善耳蜗细胞的缺血缺氧恢复听力,还可以对其伴随的耳鸣、耳聋、耳闷及眩晕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6-7]。本实验设计更注重研究针灸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耳鸣、焦虑状态及失眠等常见的伴随症状的研究,发现针刺不仅能提高患者的听力,而且对伴随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药物组。

耳鸣作为突发性聋最常见的伴随症状,耳鸣的自然病程及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复杂并多样,由于慢性耳鸣有“中枢化”的趋势,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给患者带来的远期影响巨大,非药物疗法的探索更具有意义,对于急性耳鸣,特别是伴有急性听力下降的耳鸣,更应该积极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耳鸣症状和稳定或提高听力[8-9]。大多数的突聋患者都伴有耳鸣症状,其病程较长及程度较重的患者都呈现出焦虑抑郁状态,并过度关注此病症,这种心理障碍逐渐加重耳鸣,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10]。在耳鸣的中枢化机制中,耳鸣是由于神经活动节律失常引起的,其中神经的同步活动与自发活动的增加是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11]。长期伴有耳鸣的患者同时存在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是否也与神经活动节律失常有关,还需进一步验证,临床上可以通过THI耳鸣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本实验由于临床治疗的要求设计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两组进行观察,治疗结果发现针药组在提高患者听力症状上与药物组无差异,但是针药组治疗突发性耳聋伴发的耳鸣THI评分好与药物组,而药物组治疗效果前后无差异,在心理情绪及睡眠的影响上,针药组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药物组,说明针刺的干预对其远期效应具有积极的作用。

传统医学认为,耳鸣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大多以局部与远端配穴疗效更好,但笔者发现电针局部穴位也会达到更好的疗效,选用耳周穴位治疗,取胆经循行入耳,疏通经脉,开窍利耳,配以中渚宣通耳络、疏解郁热。配以电针疗效显著的原因可能一是针刺的穴位要针感向耳道内放射,局部电刺激提高治疗效果;二是耳部的穴位有节律的刺激,加快耳周的血液循环,调节耳内神经活动的节律,从而改善耳鸣症状;三是电针刺激改善了耳鸣症状,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失眠症状,对疾病的远期效应有明显的改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