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於 芸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226001)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眼眶区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多有头、颈部损伤史。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有药物、针灸、理疗、局部封闭、推拿等方法,疗效往往不确定,易反复发作。近年来笔者采用刃针治疗此病,一般2~3次,即可达到长期治愈效果,现介绍如下。
对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刃针组和电针组各30例。刃针组男性11人,女性19人,年龄最大69岁,最小16岁,平均42岁。电针组男性13人,女性17人,年龄最大66岁,最小21岁,平均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发病时间最长30年,最短4个月,平均时间4年。
颈源性头痛大部分表现为单侧且不向对侧转移,疼痛往往起于头后部而放射至同侧顶部和前额,多局限于顶枕区。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呈阵发性,也有呈轻度持续痛,阵发性加剧,很少有搏动性疼痛。每次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间不定,但常持续数小时。多伴有后枕部、耳后部酸胀不适,喜按压。检查时发现多数病人有强迫体位,或头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软组织僵硬、紧张。令患者转头时(尤其向健侧转动),疼痛可向患侧头顶部及前额部放散。部分病人有枕部皮肤感觉过敏和麻木感,甚至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常有上颈部颈椎旁及乳突旁明显压痛,颈部活动后疼痛加剧。天气变化、紧张、低头时间长、感冒、疲劳等因素会使症状加重。
①单侧头痛,累及对侧。②颈部受累的症状和体征:a.疼痛特点:疼痛性质相似,由颈部运动和/或单一长久的头部姿势引起的疼痛;疼痛的分布和特征相似,可由来自单侧颈上部,后部或枕部的外在压力引起;b.单侧颈部,肩和上肢的非根性疼痛;c.颈椎活动范围减少。③影像学检查:颈椎片可显示原发病变的特征,如颈椎病可有颈椎退行性变的典型征象。颈椎张口位片可见颈椎齿状突与棘突不在一条线上。
患者俯卧位,下颌角尽量靠近胸前,头后部充分暴露。
治疗部位:(1)枕大、小神经或第3枕神经出口处松解:枕大神经走行处为斜方肌上项线起点,枕小神经走行处为胸锁乳突肌在乳突外上方和上项线外侧止腱。沿上述神经走行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局麻下进刃针,方向沿神经走行方向一致,纵型切割,感到针下有松动感即可。(2)斜方肌腱膜出孔处松解:在斜方肌腱膜的压痛点,刃针方向与C2棘突方向一致进入皮肤、深筋膜到斜方肌腱膜,纵向切割。刃针方向与肌纤维的走向一致。(3)C2棘突上下项韧带的治疗:在C2棘突尖的平面,向上将枕大神经与项韧带分离。在C2棘突下方可将第3枕神经与韧带分离。用斜刃针(刃针15°~30°斜面最好),摸清C2棘突,刺入到C2棘突尖,将斜面对准要治疗的面,不要超过C2棘突尖平面切割,分离枕神经和项韧带。如果是单侧头痛,刃针可略偏病侧一边。切割方向与神经走向平行。(4)在颈椎横突、棘突附近软组织变硬、压痛的治疗:用左手拇指迫至骨面,刀口贴手拇指甲背面,刀口线与人体矢状面一致,针体与压痛部位骨面垂直刺入,遇变性软组织如硬结、条索、板结处,纵行刺切数刀。当局部不紧涩、稍松软后继续进针刀达骨面,进行切割,针下感到松动即可。
刃针治疗后配合手法纠正,颈椎牵引,颈围固定。
常用穴位有:百会、风池、太阳、头维、合谷、太冲、适当配合颈部夹脊穴。方法:用75%酒精消毒皮肤,用1.5寸毫针快速进针,每次可选用4~6穴,两穴为1组,接电针采用疏密波,每次 30min,每日 1次,10次为 1疗程,疗程间休息 2天。3周后统计疗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订。痊愈:头痛完全消失,伴随症状、体征消除,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头痛程度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 4/5,伴随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好转:头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 2/5,伴随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
刃针组与电针组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刃针组愈显率 93.33%,电针组愈显率60%,两组愈显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7.54,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刃针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枕下肌起止点附近骨面靠近椎管上端和枕骨大孔,刃针在环枕筋膜之间操作,切勿刺入枕骨大孔或刺伤延髓。方向要垂直枕部,直达颅骨骨面。
在松解第 2颈椎横突后结节压痛时,一定要先达到骨面,在骨面上操作,在病变软组织处松解。谨防刃针刺入环枢横突间损伤椎动脉。枕大神经则是在 C2棘突尖向上切割,第 3枕神经在 C2棘突尖向下切割。项韧带的深度约 1~1.5 cm,值得注意的是 C2棘呈倒V型分叉。因此治疗中不能刺入过深,要仔细体验。
在枕大、枕小神经出口处有枕静脉和枕动脉走行,治疗时有剧痛或沿枕神经方向的触电感时,应改换刃针位置再行操作。出针后最好压迫针孔 1 min。
枕部血管丰富,麻药吸收较快,容易引起麻药反应,如头晕和血压降低,治疗前须仔细询问病史,如血压偏低,可予肾上腺素治疗前肌注。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从统计结果分析,其中有外伤史的仅占 2.2%,在颈 2、3有骨质增生占 4.3%,79.6%的患者有长期伏案工作史,大多由颈神经卡压引起。
刃针是结合了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物力学、脊椎病因治疗学、软组织外科学、信息医疗学、周围神经卡压以及肌肉所固有的外周机制理论等共同作为理论基础的治疗方法。颈部肌群的痉挛、挛缩或关节突关节紊乱使其力学关系发生改变,力的动态平衡失调,继发炎症反应使肌肉痉挛,肌肉痉挛又可引发新的损伤,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逐渐加重,刃针治疗本病的关键即解除过大应力作用,通过切断少量过于紧张的肌腱纤维或肌膜、腱膜,松解肌腱与骨组织之间或肌纤维之间的异常附着点,分离病变肌腱对局部血管和神经束的卡压,解除过大的牵拉应力,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2]。从病变起点入手,能迅速缓解症状,往往能达到长期而稳定的疗效。而在治愈后采用“颈部肌群调衡保健操”,以达到防止再次粘连结疤、平衡肌力、锻炼颈神经及椎动脉、巩固疗效的作用[3]。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田纪钧 .刃针疗法(2)——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J].中国针灸,2005,25(3):201-2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