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章夅义
不畏艰险的美地质家韦勒在中国西北地区找油,成为玉门油矿的开拓者。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一批民族资本家筹划勘探西北石油资源,由于缺少石油地质方面的人才,便向美孚公司提出希望派专家帮助。于是,美孚公司在伊利诺伊州地质调查局选中了37岁的古生物学家马文·韦勒。
韦勒出生于一个“地质世家”。他继承父业,16岁就担任该州地质调查局野外技术员,27岁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很清楚,对中国西北的地质考察,将是一次十分艰苦,甚至带有很大危险性的行动。
1937年1月,韦勒接受聘请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3月8日,韦勒和他的伙伴——美孚公司的地质家萨顿到了上海。他们访问了设在南京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拜访了担任行政院秘书长的中国地质界权威翁文灏和地质调查所副所长黄汲清。在这里他们见到了去西北做过考察的地质家孙健初,交流了西北的地质情况。孙健初成了他们的伙伴。
根据中国同行的介绍,韦勒把甘肃西北部作为考察的重点。据说那里有多处油苗出露,很久以前就有人用土办法采油,但是一直没有进行正规的科学调查。人们对那里的地质状况所知甚少。这次考察应把那里作为重要目标。他还听一项未证实的消息说:在甘肃和青海交界、接近青海湖的地方,有大片地区渗出原油,面积达250平方英里。其中一半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湖”。据说这是俄国人最先发现的。他把这一地区也列入考察范围。
1937年6月下旬,由韦勒、萨顿、孙健初和曾经当过外交官的金城银行秘书史悠明组成的考察队,从上海出发,经过西安到达兰州。他首先安排对青海湖和青海东南部及甘肃西南部进行调查,作为整个考察工作的第一阶段。
从7月初到8月下旬,考察队从兰州出发,经过西宁、湟源、青海湖、恰卜恰、共和、贵德、循新、拉卜楞、河州、阿干镇,又回到兰州。历时51天,行程1000千米,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考察任务。
9月下旬,考察队移师酒泉,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从10月2日起,开始对酒泉西部进行考察。踏勘了酒泉、玉门、安西、敦煌的大片地区,一直到达接近新疆的红柳园。12月初回到酒泉,整整两个月,行程1400千米。
在100多个日日夜夜的考察生活中,不管是山区,还是草地或者戈壁,韦勒总是走在考察队的最前面。他在日记中记下了他们在酒泉以西考察的情形。在他看来,完成考察任务是重要的事,个人生活上的任何不适,都应忍受。他4个多月没有刮过脸,3个多月没有进过浴室,身上被虱子和臭虫咬得伤痕斑斑。
1937年10月中旬,考察队从酒泉出发后第14天,来到祁连山前的一个小村庄——白杨河。从这里开始,他们连续不断地遇到油苗,并且看到了相当好的地质现象。他们在这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用简单的仪器做了测量和描述。他们看到一座将要倒塌的红色小庙——老君庙。石油河畔有3个人在收集原油,用长把勺把原油舀进桶里,再用毛驴驮到山上倒进大油池。
考察队在这里获得了此次考察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一致肯定这里的背斜地层是一个储油构造。在随后的考察记录中韦勒这样写道:“目前已可断言,石油即将出现于甘肃之西北部,石油河背斜地层为一储油构造,如具备良好条件,可望获取极佳产量。”
全部考察任务完成之后,由韦勒执笔撰文、孙健初和萨顿作图,编写出《中国西北部甘肃和青海地质考察报告》,作为3位地质家共同工作的成果。报告长达136页,附有地质图24幅,对所考察地区的地质状况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分析。在报告第4章“甘肃西北部第一部分,北大河以西”中,韦勒指出,“石油河背斜是这次考察期间发现的唯一可望产油的构造。”在肯定石油河背斜是一个适合产油的构造之后,还明确指出,“除了钻探之外,没有其他办法确定有多少油。它相对较小,难以发展成为大油田。”
韦勒还从多方面对石油河背斜的勘探开发做了论证。他首先从经济角度包括地理环境、生存条件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他写道:“如果这个构造位于人们较易于接近的地区,无疑是值得钻探的。然而像现在这样的地区,钻探和开发费用将会非常昂贵。”他计算了从酒泉到兰州,从兰州到西安的路,卡车大约需要11天半。这样远的距离显然是不利因素。此外,这一地区没有足够的燃料,虽然附近有小煤窑,但煤层薄,产量很难提高。这些对钻探和开发人员生活会造成困难。因此,他认为,如果从商业角度考虑,在做出决定之前,应对钻探、开发、生产、炼油和市场等全部因素慎重研究和计算,“以便把严重的财务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萨顿(左)、韦勒(中)、孙健初(右)在一起。
韦勒是一个眼界宽广的石油地质专家。他不仅有经济头脑,而且有政治眼光。他十分清楚,1937年7月北平附近发生的中国武装冲突,已经发展成为两个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他深知石油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从国防角度看,在目前中日战争中,开发中国西北的油田,其重要意义和作用不难想象。应“不惜任何代价钻探石油河构造,开发油田”。根据他的经验,从钻探第一口井开始,包括建立小型炼油厂,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机遇估计,需要两年时间。
在这份报告中,3位地质家对传说中的石油湖,做了否定的结论。经过周密的调查,他们认为,石油湖是不存在的,有可能是对石油河油苗过分的夸大或者是一个纯粹的骗局。
●石油河畔。
编写考察报告的工作,是韦勒和他的伙伴在兰州、西安完成的。那时上海、南京已经被日军占领。他们只好绕道四川、湖北,于1938年4月来到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武汉。韦勒和孙健初向经济部部长兼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报告了考察情况。这之后不到两个月,翁文灏便做出决定,收回中国煤油探矿公司在西北3省的石油开采权,成立由资源委员会领导的“甘肃油矿局筹备处”,并立即派出一支有孙健初参加的勘探队,于当年12月达到老君庙,继续对石油河背斜做进一步勘探。翌年8月,由孙健初测定的第一口油井经钻探自喷出油。玉门石油这颗深藏于地下的明珠,终于放出了夺目的光华,从此揭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划时代的一页。
艰难考察 深邃洞察
点 评
地质家们不畏考察中随时可能遇到生命危险,以强烈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仔细地观察着中国的社会现象,注视着中国西北的地质状况,以特有的深邃洞察力和宽广视野及科学工作者的可贵品质,做出正确的判断,促成了玉门油矿的开发建设,成为玉门油矿的开拓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