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设备“医生”

时间:2024-07-28

○ 文/董 波

凭借过人的“医术”,天津石化装备研究院对生产装置运行中的瓶颈进行攻关,保障了设备稳定运行。

●望、闻、问、切,天津石化装备研究院的“医生”们都有自己的绝活儿。 供图/董 波 王 婷

天津石化装备研究院的工作性质不仅要“入地”,而且“登天”。工作人员每天肩背几公斤甚至更重的检测设备穿梭于石化塔林或地下管线中查找设备隐患。

“日常工作中,我们‘面向装置,服务生产’,不仅要做好常规的技术服务,而且要依靠我们的‘医术’对生产装置运行中的瓶颈进行技术攻关,以保障设备稳定和高效运行。每年我们发现并避免公司各类隐患达百起,为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起到可靠保证。”天津石化装备研究院院长黄卫东告诉笔者。

工作忘我投入

3月的北方,风大干燥。面容秀气、身材单薄的防腐室员工单婷婷和王丽上午一上班开始就在炼油催化装置塔六、塔七上穿梭忙活,一直到接近中午才气喘吁吁地从装置上下来。据她俩介绍,由于炼制含硫较高的凝析原油,为确保掌握第一手装置、管线腐蚀情况,按照公司要求,装备研究院要每天定时对管线、设备进行腐蚀检测。防腐研究室主任姚连仲告诉笔者,仅去年他们完成了测厚高温3000余点、输油管线检验120公里等项工作任务。

副院长蒋仕良告诉笔者,在公司每4年一次进行的停车改造检修中,他们主要承担设备检修项目和检验方案优化、特种设备及常压储罐检验、装置腐蚀调查、检验质量监督、检修改造项目射线底片复评和科研项目实施任务,共涉及32套装置,涵盖了生产和公用工程两个方面。其间,他们按照公司要求,优化公司检修计划,起草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6个专业检验优化策略,为提高装置检修的检验检测质量、降低检验检测成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外部检验单位实施现场质量监督79项涉及32套装置,发现问题合计21项,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核,有效保证了公司设备检验的工作质量,为装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起到可靠保证。同时,通过加大日常检测和技术服务,去年共发现各类设备隐患及问题313项,上报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建议66项,避免了多起非计划停车事故的发生。

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在近50平方米的装备研究院关键机组监测室内,技术人员侯振宇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墙上的大屏幕。他边操作边告诉笔者:“哪怕这些大家伙出现一丝的“感冒”症状,我们院的专家都会连同作业部的技术人员在这里及时会诊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发现问题主要是通过看它们运行的参数变化。” 望着笔者不解的目光,侯振宇解释说。

据动设备主任冯世杰介绍,一年中,他们要完成大机组监测近300台次,关键机组在线故障诊断近200台次,从而及时发现隐患并上报公司采取措施,确保关键机组和机泵的安全运行。

炼油部联一车间催化裂化装置烟机四机组停机检修前,汽轮机两侧测点振值曾出现多次较大波动。接到作业部请求后,动设备技术人员立即拿起诊断、检测设备奔赴现场。经过连续几天的检测和分析,他们终于找出“病根”——汽轮机转子的动平衡状态欠佳。为此,他们立即开出“处方”——只要维持机组工艺状况的相对稳定,在做好应急预案的情况下可以监控运行。同时,他们做好备用转子的准备工作,在生产允许的条件下及时替换下该汽轮机转子消除安全隐患。

在他们的技术支持下,该设备更换转子后,至目前该机组运行状态平稳。

“妙手回春”治顽症

“当你站到108米高塔上时,不胆怯吗?”望着眼前文气秀丽的陈堃,笔者简直不敢相信这位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姑娘,竟敢和男同事们一样徒手顺着直上直下的爬梯登上百万吨乙烯最高塔。

一旁的风险分析室主任张中洋介绍,为了利用难得的停车检修时机掌握实际技能,像陈堃这样的年轻技术人员都豁出去了。据他介绍,在整个大修过程中,他们风险分析室按制定的方案除了刚刚提到的百万吨乙烯最高塔的腐蚀情况检测外,还相继完成了炼油3号常减压装置的6台塔器、15台容器、27台换热器、24组空冷等主要设备的腐蚀调查工作,发现诸如减压塔进料段切向进料上方塔体衬里开裂,加强板开裂,入孔里两处护栏与衬里焊缝开裂等21项隐患。这些隐患的及时解决,为装置下一个长周期运行提供了保证。

储运室主任田亚团放下手中的检测工具接着介绍,因为热电部炉管水冷壁发生了爆管,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他与同事们已经连续多天奔赴现场进行实地检测和分析,今天终于查找出了原因。说完,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我们的工作性质,不但要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要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直至把问题处理完成。这是我们工作的职责所在。”

据田亚团介绍,由他们室负责的大大小小各种储罐达300多个。他们除了加强日常的罐内、罐外腐蚀情况检测外,还负责公司所有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的定期测厚和导波试验。

科研 悬壶济世

为了得到加热炉体系改造方案优化的第一手资料,去年冬天,肩背近10公斤重的设备,热能室主任孙全胜和技术员郭拂娟顶着凛冽的寒风,爬上炼油部1套加氢裂化装置加热炉。呼啸的大风似乎想把她俩吹下去一般。提起她们专业,不善言辞的孙全胜讷讷地说,公司大大小小70多台加热炉,她们一年当中不知要攀登多少次。

正是因为研究院技术人员多年来的努力,该院的科研成果均得到转化,解决了一系列在生产装置中影响安全生产、长周期高效率运行的技术难题。如由他们实施的加氢裂化装置防腐成套技术研究,形成的成套防腐技术,应用于天津12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实现了装置运行周期达三年以上。该成果可以指导同类装置的材质升级、优化工艺防腐措施,保障装置的安全运行。而由他们工业管线现场节能效果评价,在原有常规检测方法基础上,提升了检测分析评价技术水平,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评价准确性。该技术已在烯烃部、化工部、热电部的600多条约100公里长的在用管线上应用。根据检测结果改造了194条管线,每年可节约标油2469吨,检验和评价结果准确。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该院科研转化项目多达20余项。

临别,该院党总支书记刘春旺告诉笔者,多年来由于强化人才培养及营造出的良好科研氛围加上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近些年他们仅在集团公司、天津市获奖的科研成果就达19项。“今年,我们将围绕解决生产瓶颈、节能降耗、保障装置稳定高效运行等中心任务,持续推进科研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推进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