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才能“走出去”更远

时间:2024-07-28

创新才能“走出去”更远

这两个月参加了好几个与石油和海外投资有关的论坛,明显感觉到一种“走出去”的冲动:走出去,我们需要资源;走出去,我们有钱;走出去,到处都是机会;走出去,我们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

这份“走出去”的底气与国家实力密不可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能源消费总量世界第二,出口贸易总量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持有美国国债世界第一,汽车产量销量世界第一……这个清单可以列很长。不断开放中的中国,今天已经发展到了“走出去”的新阶段。这是经济继续发展的需要,财富积累扩张的需要,产品出口资源进口的需要,全球化人力资源的需要……

想象一下,没有中国全面参与的世界会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吗?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如何组织奥运会的新坐标,正在进行的上海世博会让更多的国家和观众走进了世博会。

如今,中国“走出去”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化进程只有短短20年的历史。因为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和大宗工业原料资源的短缺,所以促使中国的石油行业、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率先“走出去”。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克公司案,中国铝业收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案,中石油的苏丹项目和哈萨克斯坦项目,还有联想并购IBM PC部门案,国家投资公司入股美国黑水公司案……近十年来,中国“走出去”并购和直接投资的重大项目,不仅规模大、项目多,而且大多为国企所为,被认为有国家的背景,从而引发了诸多非经济因素的联想,并导致了不少非经济因素的障碍。不过,总体而言,中国正在走着一条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石油行业“走出去”的实践,不仅在时间上是最早的行业之一,而且在规模上也是最大的行业。就效果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作业产量已达8000万吨/年,份额油约占50%,成绩斐然。

初步总结可以看到,“走出去”十几年的实践有得有失,几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发展很不平衡。与“国际石油六巨头”相比,我国石油企业不论从经验、作业能力和效率效益方面来看,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毕竟国际石油巨头跨国经营已有百年的历史了,而中国石油公司仅有短短的十几年。这个差距不是很快能被缩短的,经验的积累就是人才、知识和学习能力的积累。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制约,中国石油公司人才和知识的多元化能力是一块明显的短板,如果解决不好,将制约我们在海外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今天世界石油的大环境对石油公司有双重压力。一是资源民族主义的压力,资源国将最大限度地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政治经济价值服务于本国的独立与经济发展,跨国石油公司凭借殖民主义制度垄断资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换一句话来说,便宜石油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石油资源更贵,资源争夺竞争更激烈,这是压力之一。低碳更环保,可再生是压力之二。所以,对中国石油公司而言,跨国石油公司过去的成功是不可重复的,只有观念创新、道路创新才能成功。而这也绝非易事。

再次,对跨国石油公司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要有敬畏之心,道路不能重复,知识必须尊重。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都聪明、更有优势,自以为必然是失败的开始。如果不能从别人的经验和失败中学习,就得从自己的失败中学习,别人付过的昂贵学费,我们还得再支付一次,甚至更高。

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中国企业还处在婴儿学步的阶段,摔跤是不可避免的,怕摔而不敢走,就永远不会走。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资源需求的问题,而且是市场、人才、文化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经济到了“走出去”的阶段了,时至不取自取其辱。勇敢地“走出去”,认真学习走得聪明点。我们虽是后来者,但会有更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