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东漏茂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时间:2024-07-28

张天让 韦文定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广东 广州 510800)

0 引言

漏茂勘查区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的仁化县长江镇境内,属长江铀矿田之内。区内构造发育,岩浆侵入活动极强烈,具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2013~2016年,在诸广地区开展了6个图幅1:5万区域矿产调查和水系沉积物测量,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分析结果,漏茂地区属于铀多金属甲类综合异常区,异常元素组合为Hg、U、Au、Mo、As、Sb、La、Cd、Zn、W、Bi、Pb。2016年,通过采用1:1万土壤化学测量对漏茂地区进行了异常查证,圈定了综合异常5处,获得了新的找矿信息,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方向。

1 勘查区地质背景

勘查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诸广山复式岩体的南部长江铀矿田内,处于华南铀成矿省的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华南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矿床-棉花坑矿床的西部,大地构造上处于闽赣后加里东隆起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凹陷结合部,北东向吴川—四会深断裂带、北西向惠来—安仁深断裂带及东西向九峰仙游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以第四系和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体(见图1)。

1-第四系;2-煌斑岩;3-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4-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5-断裂及编号;6-大型矿床;7-中型矿床;8-小型矿床;9-矿点;10-勘查区

2 勘查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2.1 方法选择

漏茂勘查区属低山丘陵,花岗岩风化壳较厚地区,海拔180~365 m,相对高差185 m。地势较缓,残坡积物发育,根据该特点,化探异常查证工作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

2.2 样品采集方法、加工和测试

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漏茂铀多金属综合异常区(甲2类)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查证面积3 km2,采样网度100 m×40 m,根据诸广岩体花岗岩地区景观类型,土壤采样部位为残坡积碎屑为主的土壤层,采样深度20~50 cm,为增强样品代表性,在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5范围内,至少要有3处刨坑取样,完全过筛重量不少于250 g,各项质量符合质量要求,共采集土壤样769件。所有样品晒干过60目筛后,送广东省地质实验检测中心,定量分析Ag、As、Au、Bi、Cd、Co、Cr、Cu、F、Hg、La、Mo、Ni、Pb、Sb、Sn、Th、U、W、Zn共20元素。

2.3 元素的含量特征

对测区1:1万土壤地球测试样品769组数据进行元素平均值、标准离差、变异系数和浓集克拉克值等地球化学参数统计(见表1)。

表1 漏茂地区各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统计表

从表1不难看出,测区元素Bi、Hg、Sn、Th、U、W在该区明显富集,浓集克拉克值均大于3,最高Bi元素浓集克拉克值高达15.32,元素Cd、Co、Cr、F、La、Ni浓集克拉克值小于0.8,在该区相对贫化在土壤中呈分散状态,或为地背景值区,除以上元素之外的元素浓集克拉克值均在0.8~2.9之间,在该区相对富集。从表中的变异系数看,元素Ag、Au、Co、F、Hg、 Pb、Sn、Th、Zn分布均匀,变异系数均小于等于0.4;元素As、Sb、Bi、Cd、Cr、Cu、Mo、Ni、U、W,具较强的分异性,0.4≤变异系数<1;La变异系数1.19,在该区具强分异性。Hg、W、Mo在该岩体内明显富集且分异性强,说明这三种元素分布不均匀,聚集能力很强,具有较大的成矿可能性。钨、锡、铋、钼反映高温成矿信息,符合花岗岩体内矿床特征。

总体看,测区内Bi、Hg、Sn、Th、U、W具较强的富集,元素As 、Au、Sb、Bi、Cd、Co、Cr、Cu、Hg、Mo、Ni、W具较强的分异性,在该区具分异成矿的可能。Bi、Mo、U、W既较强富集和较强的分异,说明符合花岗岩地区元素富集的特征,也和区域综合异常组合基本一致。

2.4 元素组合特征

通过测区20元素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具明显组合的是Cr-Ni-As-Sb-Au-Mo、W-Bi-Cu、Zn-U-Pb-La-Co三个组合(见图2),其他元素的相关性较差。Cr-Ni-As-Sb-Au-Mo、W-Bi-Cu两组合表明测区内具高温高压环境、局部具基性或超基性的深成岩的存在,根据局内岩体出露特征,可认定为辉绿岩等脉体影响;组合反映了高温环境中矿物组合,这与测区为岩浆岩地区相似;Zn-U-Pb-La-Co属中低温和稀土富集特征。

图2 测区土壤样品R型聚类分析图

3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评价

3.1 异常下限的确定

运用常规计算、迭代剔除高值法确定该区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通过“化探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Geochem Studio2.0)的计算,剔除异常高值,筛选处理后的各元素异常下限如表2。

3.2 异常特征及评价

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共圈出大小不一的单元素异常312处,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化探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具成矿潜力的在研究区内圈出5处综合异常,AS1、AS2、AS3、AS4、AS5(见图3)。各异常解释如下:

表2 测区各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异常下限

1)Ni-Cr-Hg-U-Zn-Cd-Pb-Co综合异常区。AS1异常:位于测区中北部低洼河滩附近,异常区出露的岩性主要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第四系的粘土和河流冲积砂砾石。异常组合为(Ni-Cr-Hg-U-Zn-Cd-Pb-Co)呈近椭圆状,长轴长238 m,宽143 m,面积0.0271 km2该异常出露的地层为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构造主要是两条硅化断裂带和辉绿岩脉的夹持区,长轴方向与辉绿岩脉的走向基本一致,为北东55°。该异常是以镍、铬为主的多金属异常,镍单元素异常分布与辉绿岩脉构造带吻合,展布方向和异常都在辉绿岩构造附近,Ni异常点有4个,异常均值是28.9×10-6,异常下限19.65×10-6,虽然Ni在该区相对贫化但在辉绿岩脉上的富集是显而易见的,这与它的成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基性-超基性岩体成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可能性大增,且铜单元素异常也在该辉绿岩脉之上或附近,说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可能性,该异常引起足够的重视;该综合异常还存在两个铬异常,铬异常分布也跟辉绿岩脉走向一致,从铬成矿地质环境分析,主要产于基性-超基性岩受表生改造作用而形成,铬元素在该区也是相对贫化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该区以酸性的花岗岩为主,从而认为该异常是辉绿岩脉构造引起的,属矿致异常。其他Hg、U、Zn、Cd、Pb、Co在该区也存在大小不一的异常,总体来说该综合异常引起重视,是值得下一步浅部揭露验证的。

1-第四系冲积坡和稻田;2-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3-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4-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5-碱交代岩(包括正长岩);6-辉绿岩;7-硅化断裂带;8-矿点及编号;9-异常点及编号;10-构造带及编号;11-异常区及编号

2)U-La-Bi-Pb-Th-Ag - W综合异常区。AS2异常:该综合异常区位于测区南东部,横跨两个山沟和山梁,区内植被覆盖较茂密,经纬度范围分别为:116°54′27.91″~116°54′35.61″,25°17′52.73″~25°18′0.05″,呈近椭圆状,长轴长约245 m,宽约170 m,面积0.0318 km2,该异常出露的岩体为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构造主要是两条硅化断裂带夹持区,短轴方向与硅化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整个异常区域严格受构造控制。该异常主要是以镧、铀、钍、铋为主,铅、钨、银为辅的异常组合,而铀、钍、镧、铅等元素的组合也是铀异常和铀资源预测评价的有效指标,其中镧异常是稀土异常的一个指标,说明该区的异常是铀和稀土为主的异常区。其中镧元素在测区是具强分异性的,异常点数3个,异常浓度分2级;钍元素的单元素异常也是受这两个构造带控制,沿构造夹持的区域展布,走向与构造相吻合;铀异常有两个异常在该综合异常中,虽异常点数只有3个,但铀的指示元素较明显,说明具成矿的可能性。其他元素在该区有大小不一的异常。总之,该异常是铀和稀土异常为主的综合异常,从成矿地质环境和条件看,该异常与构造也相对吻合,异常的形态和规模较好,是一个具有成矿潜力的致矿异常。

3)U-La-Th-Cd-Zn-Ag综合异常区。AS3异常:该综合异常区位于测区南东部,是以公路和水沟为轴心,沟两侧山脊为半径的近椭圆形综合异常,区内植被覆盖较茂密,经纬度范围分别为:116°54′17.06″~116°54′22.37″,25°17′45.88″~25°17′50.04″,长轴长约145 m,宽约120 m,面积0.0142 km2,该异常出露的地层为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异常区附近地表未发现有构造出露,但出露的水沟基本控制该异常区,说明该异常受景观影响较大,异常面积和规模都是5个异常中最小的,说明该异常总体来说指示异常,是致矿异常的可能性不大,今后应注意该异常区上游部位,而该区上游部位存在着⑤号综合异常区,说明是很好的指示异常。

4)Cd-U-Ag-Zn-Cu-Sn-W综合异常区。AS4异常:该综合异常区位于测区南西部,是以沟系为短轴心的近椭圆形综合异常,区内植被覆盖较茂密,经纬度范围分别为:116°54′25.73″~116°54′32.95″,25°17′39.29″~25°17′46.55″,长轴长约288 m,短轴约130 m(其中西部为测区边缘,晕圈未封闭),面积0.0316 km2。从地质成矿环境看,异常出露的地层为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异常区范围内未发现有构造存在,但异常附近存在多条构造所包围。该综合异常是以铀矿为主的多金属异常聚集区,铀异常面积大,浓集明显,异常点数为4个;其他多金属异常还有Cd、Ag、Zn、Cu、Sn、W元素,从异常组合看是多金属共同圈定的异常。综合分析认为该异常面积大,异常元素种类多,受一定景观影响,总体异常评价认为该异常值得进一步验证的。

5)La-U-Bi-Zn-Th-W-Co-Ag-Sn综合异常区。AS5异常:该综合异常区位于测区南东角,区内植被覆盖较茂密,异常区经纬度范围分别为:116°53′48.51″~116°53′55.98″,25°17′36.76″~25°17′45.06″,呈近椭圆状,走向约40°,长轴长226 m,短轴长178 m,面积0.0319 km2。从成矿地质条件和环境上看,该综合异常主要分布在27和28号带所夹持的部位,产出的围岩为为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严格受构造控制,与构造走向基本吻合。从异常组合来看,是以铀、镧、钍为主,铋、锌、钨、银、钴、锡为辅的多元素综合异常区。景观和空间展布上看,该异常跨越两沟三脊,而异常的走向垂直沟系方向,各元素异常中心吻合不好,其中U异常点数6个,不是单点异常,且异常面积较大;从地质成矿环境来看,此异常中各成矿元素浓集中心基本上是沿着北东向构造带方向展布,受构造控制明显,因此该异常处在一个较好的成矿环境带上,该异常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放在两个构造上,建议在构造的异常区位置进行槽探或浅钻揭露工作,有可能在此区内找铀及其他异常元素上有所突破。

4 结语

1)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统计测区内Bi、Hg、Sn、Th、U、W具较强富集和较强的分异,具成矿可能性;通过迭代法计算得出了漏茂地区20元素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

2)通过R型聚类分析表明,测区内具三组异常组合Cr-Ni- As-Sb-Au-Mo、W-Bi-Cu、Zn-U-Pb-La-Co。

3)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了5个综合异常区,并对异常进行了解释评价。综合分析断裂构造等地质背景及铀异常特征,认为该区具较好的成矿前景,值得进一步查证、验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