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贾 卫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控制度可以理解为单位用于联系、制约各项业务活动的一系列措施与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内部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切实保障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职责分工制度、检查制度、会计制度、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控制度的实施要素则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内部环境。主要涉及机构组织的权责分配以及单位文化的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不仅可以保证内控制度完善、健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控工作的有效实施。二是风险评估。是指单位内部通过识别不确定因素,在科学分析后采取的针对性应对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措施的制定。高质量的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有效规避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据风险类型以及自身的经营情况,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造成的不良影响;内控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适合的应对措施,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通常事业单位采用的内控活动主要包括职务职责分离、预算控制等。三是信息传递与沟通。是指事业单位需要促进资料文件的高度共享,提高信息在内外环境的传递速度,保证信息价值的充分挖掘以及作用的完整呈现,为企业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内控工作质量的提升,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部门联动机制的设置,需要依托信息化手段、数字化设备,打造专业的智能数据库、数据处理平台。使单位各部门能够完成高质量交流,确保各项指令的精确传达。四是内部监督。是指由单位内部的独立性机构,负责对单位财务运作进行审查,监督内部运行状况,并及时反馈单位的内控现状,做到持续性的革新优化。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位的管理成本以及经营成本,通过授权审批体系,对财政资金具体支出情况进行监控,保证资金的利用效果最大化;还能有效约束权力的使用,推动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优化单位管理格局,在建设单位内控制度时,要充分遵循合法性、整体性、制衡性、前瞻性等一系列原则,充分考虑单位的运营状况,熟练掌握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兼顾非重点管控内容,规避内控工作的畸形发展,防止出现权责交叉重叠。以政策为导向,使单位能够长期吃到内控制度带来的“红利”。
第一,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度,保证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高效进行,对于领导层来说,需要深刻认识到内部制度的执行价值以及作用。通过积极参与相关学习活动以及培训讲座,不断丰富对内控制度的理解与认知,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并注重内控制度的顶层设计。比如,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制定完善的操作章程,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并成立专门的内控制度管理部门,以此为制度建设夯实基础。对于内控体系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来说,需要将负责人作为重点管控对象,保证其具备丰富的内控知识储备,避免内控流程执行虚化,为各项业务开展提供安全保障,做好财务资金的管控。除此之外,单位领导层还可采用编制风险手册、粘贴横幅的方式,召开内控会议,利用多种途径完成内控体系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事业单位职工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实践意义,做到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第二,事业单位为保证内控制度的准确执行以及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还需要为其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具体内容包括:议事决策机制,其作用在于防范资金风险,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避免领导层独断专行问题的形成。以某省级考试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该机构通过建立院务会、周例会制度,组建政府采购小组,积极运用专家系统、神经元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化手段,为业务的经办发起、评估考核提供安全保障,能够切实解决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的问题,消除事业单位存在的独断专行作风;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此类制度的作用在于避免国有资产被挪用,笔者建议相关事业单位应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并采用流程图的形式,将其完整呈现,做到内容清晰明了。并根据单位的真实人力情况,实现岗位间的相互制约与约束,将风险性较高的业务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做好资金的授权审批,认真分析设计阶段与验收阶段的风险点,做到对症下药,及时补充内控建设;单位要严格落实预决算编制,根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确定年度会计报告,全面反映预算收支结果,集中反映经济活动的财政支出。加大对政府采购的把控力度,合理落实资产管理措施,促进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打造内部管控合力,实现资产利用率的最大化;岗位培训机制以及轮岗机制,其中岗位培训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员的岗位素质,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能够有效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做到依法履行职责。而轮岗机制的作用则在于打破部门间的隔阂与界限,避免出现本位主义或小团体主义。
综上所述,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良好的内控制度运行体系,不仅可以推动管控工作的关口前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持续运行,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封堵制度漏洞。
一般情况下,高质量、健全的组织架构,能够产生促进内控管理水平提升的效果,因此在建设内控制度时需要加强对组织架构的重视度,保证设计科学、合理。比如,由主管部门带头成立内控管理小组,其职责在于评估内控措施的执行程度,判断阶段性内控建设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事业单位需要从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适当抽调工作人员,要求抽选的对象具备极强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组织架构成型后,需要做好人员的责任分工,确定人员的工作任务以及具体权责,严禁出现职责重叠的问题,为内控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1]。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数据资料的高度共享、信息的及时传递,能够起到提高内控工作效率的作用,为此事业单位需要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内控制度的建设重点,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手段,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首先,事业单位可进一步优化内部报告体系,是指单位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所编制的供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会计报告。其作用在于全面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提供各类业务信息,以此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但在许多单位中,内部报告制度的应用较为随意与松散,内容缺乏系统性,无法满足管理的高要求。为此,单位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需要全面落实编制报告体系,根据章程规定,定期设计报告内容,将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困难完整体现在报告中,并要求报告的内容易于理解,且信息精确,为内控工作的实施,提供信息保障。同时,增设职工情况反馈平台,设置意见反馈模块,以此丰富信息的收集途径。
其次,要打造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各岗位各部门间的协作、沟通,使部门间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笔者认为,部门间可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的形式,利用重要文件部门会签制度,促进文件信息的共享。
最后,要加大新技术的使用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部门间的有序衔接,深入挖掘信息价值,提高数据的收集存储效率,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增强内控工作的合理性。比如:协同自动化办公系统,是指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在传统办公领域,结合现代化设备代替办公人员传统的手动重复性业务活动。一方面,可利用办公门户手段,提供个性化的信息集成平台,以及可扩展的框架,使应用系统人员与业务流程完成互动。另一方面,可利用传输加密技术,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序查询的难题,利用业务协同机制,使多人相互配合完成同一工作目标。借助工作流技术,完全自动执行经营过程,将现实世界业务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形式。以此起到节省工作成本,利于文件传阅管理,方便检索查阅,增强监控能力的作用,使办公模式更加移动化,行政管理更加集成化,系统功能更加实用化。此外,还可打造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打印标签、实现资产日常操作、核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资产折旧、输出资产月报。切实解决以往单位资产管理成本较高的问题,防止出现资产流失,延长相关设备的生命周期,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有力依据[2]。
在新形势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为内控工作提供充足的参考对象,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为内控制度搭配一系列管理对策。比如,财务管理体系、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合同管理制度等,并梳理相关制度的管理内容、管理形式以及人员组成,落实岗位责任制度。事业单位在优化内控体系的基础上,要为年度工作目标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撑,细化相关工作内容,使年度工作目标能够落实在各个岗位的工作计划当中,并执行专人专岗制度,达到落实内控责任的目的,防止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确保当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相应负责人,追究其责任,做到事无巨细。开展绩效考核制度,实施奖惩措施,事业单位要根据业务活动的各类指标,对人员的工作行为、思想意识进行考核,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使其能够感受到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实现单位的降本增效为核心目标[3]。
第一,要确定工作目标,厘清工作着力点,结合内部控制理论以及单位的性质与职能,做好相关经济活动的账务处理,加强财务记录的复核校准,保证报表的编制质量。并评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到资金不浪费也不荒废,保证国有资产完整、安全,坚决执行国家资产管理法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而在业务活动方面,要坚决打击市场秩序的破坏者,捍卫多方的共同利益,审核相关行政申请资格条件,维持行业的安全运行。且工作人员要保证行为端正,态度良好,加强行业数据的统计,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为首要任务。
第二,要做好风险的全面识别,掌握影响单位运营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规范人员的工作方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资产安全风险、资金拨付风险、行政审批风险、安全监管风险以及以权谋私风险。对于此类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控制行动,比如建立财务风险的定期评估体系,做好月初的工作布置与月末的工作总结会,降低风险的不良影响,并做好资金需求的规划编制,在单位账户上始终保持一定量的应急资金,做好与财政部门的沟通交流。另外,在业务风险方面,要建立行政审批岗位责任保证金制度,利用控制稽查执法的方式,收集处罚证据,扩大区域的稽查范围,为执法部门聘请法律顾问,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执法纠纷。同时,要坚持关键业务的岗位轮岗制,强化事业单位的廉政自证教育,成立业务许可委员会,降低被权力“寻租”的风险[4]。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内控制度的实施要素开展分析讨论,提出在新形势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路径,以此提高单位的内控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保证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切实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解决社会难题,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