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伟霞,郑大川,郭 有,董 势,林中燕
(1.闽江学院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互联网创新研究中心;2.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1;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4.福建邻里汇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及相关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问题将成为21世纪中国主要的人口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而弱势老年群体则是该问题的重中之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生活质量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与他们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1]。近年来,公共卫生研究者对测量和评估生活质量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这已成为世界各地健康相关研究的一个主要成果指标[2-4]。生活质量研究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共识,即生活质量是多维的,可以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估[1,5]。以往的研究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地点、健康状况、就业情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都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生活质量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群体所追求的生活质量往往呈现出显著差异,因而生活质量的研究需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本研究选择老年弱势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虽然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缺少话语权,但他们往往存在一定疾病的困扰,经济能力有限、信息匮乏、抵御风险能力弱,因而是公共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的文献多集中在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6-9],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尚缺少老年弱势群体的基础数据。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部分地区60 岁以上低保、失能、失独、失智、独居以及80 岁以上老年人人群(简称“6+1”老年群体)进行调查。虽然政府为这些老年人购买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紧急救助和精神慰藉等基本的养老服务,但老年弱势群体生活水平参差不齐,了解他们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可以为更好地开展老年弱势群体的养老及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在2018 年3 月至2018 年6 月随机选取了中国福建省各地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6+1”老年人群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在本次调查中,研究团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首先将福建省9个地市按照老龄化程度分成3 个不同层次(第一层厦门市、泉州市;第二层莆田市、福州市;第三层漳州市、龙岩市、宁德市、三明市、南平市),在每层随机抽取一个市(抽取了厦门、福州、漳州三市),每个市按照老年服务中心数量多少,将该市所有区县分成两个层次,每层抽取一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2个服务中心,共计10个服务中心(漳州市只调研了芗城区2 个服务中心)。每个研究中心按年龄、性别抽取一定比例的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最终共选取了386位老年人。由于调查对象多数年龄较大(80 岁以上比重为55.3%),视力较差且文化程度较低,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调查采用入社区服务中心或入户一对一访谈方式逐个调查。
1.3 调查工具(1)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等。(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该量表是用于测量个体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的国际量表。该量表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可接受的跨文化比较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等心理学测量学性质,它可以用于广阔的领域,能够帮助获得目标人群的详细的生存质量的资料,在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效果的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版本的WHOQOL-BREF 在中国个人生活质量评估中被认为是有效和可靠的[10]。本调查采用WHOQOLBREF 量表的主要条目,对城市社区养老或居家养老的“6+1”老年群体进行匿名调查,评价城市弱势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WHOQOL-BREF 量表共有26 个条目,其中两个条目用于测量总体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剩下的24 个条目分为4 个维度:生理领域(7 个条目)、心理领域(6 个条目)、社会关系领域(3 个条目)和环境领域(8 个条目)。根据WHOQOL-BREF 指导手册,取正向分后将各维度的分值相加并转换成百分制的分值,分值越高,说明该领域功能状况越好,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利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采用频率、均值、标准差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选取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由表1 所示。问卷中“您的婚姻状况”共有4个选项,分别是未婚、已婚、离异、丧偶,其中“已婚”表示配偶健在。由于有些类别样本量过少,如:未婚(11 人)、离异(10 人),所以未婚、离异、丧偶合并为“独身”。所调查的“6+1”老年人超高龄者多,多数老人常伴随几种疾病。需要说明的是,为研究每种疾病对“6+1”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疾病状况的调查问题设置为“您认为对您生活质量影响比较大的疾病是哪一种?(单选)”。另外,本文使用“您的钱够花吗?”来反映收入状况。其中,不够花表示“收入匮乏”,一般表示“中等收入”,够花表示“足够开支”。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各领域生活质量得分如表1 所示。本次调查共访谈386 位老人,去除掉访谈不完整或老人无法表达等无效问卷,所获取有效问卷36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26%,地区分布上也比较均匀。其中男性略多,占51.1%,超高龄(大于80 岁)居多,占55.3%,70~80 岁占20.0%,60~70 岁占24.7%。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共194 人占53.9%。已婚227 人,占63.1%。30.8%的被调查者退休前在政府或事业单位供职,48.9%的被调查者退休前在企业工作。其中,69 人(19.2%)、35 人(9.7%)、29 人(8.1%)和21人(5.8%)分别患有高血压、身体残疾、心脏病和糖尿病,还有一部分(19.7%)存在其他的疾病。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下调查者四个领域生活质量平均得分
续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下调查者四个领域生活质量平均得分
2.2 弱势老年人每个领域的生活质量得分及其单因素方差分析如表1 所示,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5.2(s=14.0)、64.6(s=11.3)、70.0(s=9.7)、64.0(s=11.8),总平均得分为65.2(s=10.3)。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得分和心理领域得分均与年龄、婚姻状况、疾病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状况6 个因素有关,因而生活质量总得分也受这6 个因素的显著影响。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与疾病状况、收入状况和职业有关。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状况和疾病均与生活质量的环境领域得分有关。
2.3 影响弱势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生活质量四个领域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类变量都设置哑变量(见表2)。
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得分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与生理领域得分负相关,每个年龄阶段的增加将导致生理领域得分平均减少4.15 分。已婚老年人比独身老年人生理领域得分高,文化程度越高生理领域得分越高,患有疾病导致生理领域得分下降。生理领域得分与职业和收入显著相关,发现不论公职人员还是企业员工其生理领域得分均较无业人员更高,收入越高生理领域得分越高。
心理领域得分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年龄越大心理领域分数越低,已婚老年人比独身老年人心理领域得分高,文化程度越高心理领域得分越高,患有疾病导致心理领域得分较低,公职人员和企业员工相对于无业人员在心理领域的生活质量得分较高。相对应的,可支配收入与心理领域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相关,收入越多得分越高。
与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显著相关的几个变量包括:患有疾病导致社会领域得分较低,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与职业显著相关,从没有就业到公职人员的社会领域得分平均增加3.41分,而企业员工与无业人员的社会领域得分无显著差异(P=0.104)。收入状况与社会领域得分显著相关,收入也是影响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的重要因素。
与环境领域得分显著相关的变量包括:文化程度越高环境领域得分越高,心脏病、身体残疾等疾病的存在导致环境领域得分较低,但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疾病患者相对于没有疾病老年人在环境领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收入也是影响环境领域得分的重要因素。
生活质量总得分与年龄显著负相关,年龄越大生活质量总得分越低,每个年龄阶段的增加将导致生活质量总得分平均减少2.06 分,没有配偶的陪伴、文化程度较低、疾病的存在也导致生活质量总得分较低,相对于无业人员,公职人员和企业员工的生活质量总得分较高,收入也是影响生活质量总得分的重要因素。
上述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最小值为0.47,最大为0.69,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表2 弱势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研究旨在评估“6+1”老年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总体而言,被调查的老年弱势人群的生活质量分数较低。将研究结果与SKEVINGTONE等的《世界卫生组织23国报告》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城市老年弱势人群的生活质量得分(百分制)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在生理(65.2<79.0)、心理(64.6<71.5)和环境领域(64.0<66.0)的中国被调查者,而社会关系领域的平均得分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被调查者平均得分(70.0>68.5)[11]。被调查的“6+1”群体超高龄者多(80 岁以上比重为55.3%),身体机能下降,疾病的存在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另外,学历较低(小学及以下占比53.9%),导致职业发展不良进而收入较低,因而弱势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生活质量明显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被调查者。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一般的人口学资料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有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既有来自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有来自老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而被调查的“6+1”群体由于身体健康较差,受到家人的特殊照顾或社会服务,这有助于他们分享情感、寻求理解、宣泄焦虑,建立自尊等,所以这些被照顾的老年人社会关系领域得分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中国被调查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女性的生活质量都略低于男性,但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其他文献结论不符[12],一般老年女性生活质量显著低于老年男性的主要原因是老年女性大多要从事家务、隔代照顾等,家庭摩擦较多,影响了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而本次被调查的老年女性群体高龄居多且多患有疾病,是需要照顾的群体,不存在上述的因素,可能导致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得分性别差异不显著。
我们研究发现,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受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质量分数显著降低。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之前关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报告,老年人是受年龄影响最大的群体[13]。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容易患上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以及无法参与工作竞争,收入减少。此外,婚姻状况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四个领域得分均高于无配偶的老年人,其中在心理领域和生理领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表1、表2)。拥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就业机会多,社会交往范围广,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生活质量相对较高。研究显示,除社会关系领域外,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三个领域生活质量得分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经济收入也与老年弱势群体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的生活质量得分较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老年弱势群体更容易感受到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影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另外,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往往跟退休前的职业相关。研究显示,退休前供职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老年人比供职于企业的老人生活质量更高,他们的退休工资往往更高,没有工作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最低。
研究中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表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功能性残疾等疾病的存在可能导致不良的生活质量。在很多研究中,患有疾病是不良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14-16]。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影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自我评价和生活满意度。家庭、医院和专业化养老服务中心应做好协调,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对他们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连续、动态的综合服务,已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表1 显示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环境领域得分(65.0)略低于没有疾病的老年人得分(67.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β=-0.24,P值=0.812)显示,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与无疾病的老年人环境领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高血压在弱势老年群体中比较普遍,有些甚至没有症状,没有引起老年人的足够重视。另外,严重的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患者分类到其他疾病种类,导致高血压类别里只是症状不太严重的老年患者,所以他们环境领域生活质量得分与无疾病老年人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总的来说,在城市老年弱势群体中,生活质量较低,年龄的增长、退休前的职业、经济收入以及身体疾病等被发现是所有领域较低生活质量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虽然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能对我国城市老年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的现状做出一定的解释,但本文的研究仍然有不足之处。鉴于数据的可信度和可获得性,本文数据只选取福建省部分城市的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群体数据,数据较少,区域代表性较差,同时纳入因素较少,只能通过经验判断模型结论对现行情况的适用性。期待今后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验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分析因素,选择合适的分析方式,对老年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