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奕慧,吴 智
(赣南医学院心理学系,江西 赣州 341000)
正念最早由Kabat-Zinn[1]提出,认为正念是一种对当下体验(身体感受、想法、情绪)有目的地、不评判地注意和觉知,它强调对自身体验的开放和接纳。近年来,对于正念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正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正念疗法的检验。在临床和心理治疗中,正念训练都被证明有良好的功效;另一方面是关于正念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探索,也是当前心理学对正念研究的热点。前人研究发现前扣带、后扣带、前额叶、纹状体以及杏仁核等与内感受、觉知相关的脑区都表现出了与正念的相关性[2-3]。这些脑区是正念训练参与注意的自我调节、情感和觉知的核心区域。彭彦琴[4]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和梳理,并且从佛教和心理学这两个角度以及实证研究阐述并论证了正念的机制为注意。彭彦琴提出正念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概念,既可以是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又可以是一种静态的特质或状态[4]。状态正念是指个体通过正念训练可以改变个体内部或者个体之间的心理状态,而特质正念则是个体对当下体验保持觉知和专注的能力。相比较于数量迅速增加的正念训练的干预研究[5-7]而言,对特质正念的研究还较少[8],正念训练开始之前,特质正念水平不同都可能影响着训练的效果。有研究发现特质正念可以显著调节日常生活中知觉到的压力对焦虑、疲劳、不适和总体消极情绪的影响。
注意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但是由于人的注意资源有限,常常会选择一些信息而忽视掉其他信息,即产生注意偏向。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特殊群体,其学制长,学习压力大,相对普通大学生更容易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9]。焦虑个体对负性刺激会表现出注意偏向,李甜甜等发现社交焦虑者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且通过注意偏向训练可以明显缓解焦虑状态[10],刘珂妤发现焦虑者对威胁分心信息存在易感性,他们不能有效的抑制威胁信息,对负性信息存在抑制不足[11]。
为了更清楚地揭示不同特质正念水平医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将从特质正念的角度,采用点探测范式,探讨不同特质正念水平医学生对情绪图片的注意特点,考察特质正念是否对个体的注意偏向存在影响,从信息加工层面来认识特质正念的作用机制。
1.1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西省某医学院2 674名大一新生运用2003年修订的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测量特质正念后进行被试筛选,回收有效问卷2 595份,有效回收率97%。根据特质正念得分,分别取上下限1.16%的被试作为高特质正念水平组和低特质正念水平组,每组各30名。实验要求被试熟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最近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并且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
1.2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特质正念水平:高分组、低分组)×3(刺激对类型:积极-中性刺激对、中性-中性刺激对、消极-中性刺激对)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间自变量为个体的特质正念水平,根据正念问卷测量得分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组内的自变量为刺激对类型,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长。
1.3实验材料
1.3.1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采用陈思佚等[12]修订的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0,重测信度为 0.870。经过在不同人群中实施测量,具有良好的信度以及效度,适合在中国大陆使用。MAAS 量表是单维度结构量表,包含15个题目,涉及日常生活中个体的认知、情绪、生理等方面。
1.3.2点探测实验材料从中国情绪面孔系统中挑选愤怒-中性面孔图片对30对、悲伤-中性面孔对30对、中性-中性面孔对30对,然后让随机选取的86名大学生对其唤醒度和愉悦度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筛选出情绪面孔对各24对,共计72对(其中正性面孔愉悦度7.42±0.25,唤醒度7.03±0.35;负性面孔图片愉悦度2.84±0.26,唤醒度4.03±0.51;中性面孔图片愉悦度5.23±0.43,唤醒度4.65±0.64)。所有情绪面孔的图片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裁剪或者调整成为280 mm×320 mm,格式为PNG,使用E-prime 2.0软件对图片位置和呈现顺序进行编辑,为了确保图片呈现位置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采用ABBA的呈现位置进行平衡,保证每一类情绪图片在左右两边出现的概率相同。
1.4实验程序实验采用E-prime 2.0软件进行实验程序编写[13]。正式实验前,被试先看指导语,之后进入练习阶段, 6对刺激对供被试熟悉实验基本操作程序,但不记录被试的反应时,且这6对刺激对之后将不会呈现在正式实验所呈现的刺激当中。正式实验中,(1)首先于屏幕左右两端呈现两个探测点,要求被试同时注意两个探测点,探测点呈现200 ms;(2)探测点消失后于探测点所在位置分别呈现一张情绪刺激图片,形成一对情绪刺激对,呈现时长为500 ms,要求被试对两张图片同时进行注意(刺激点以及图片中心点位于屏幕Y轴50%的位置,左方的探测点以及面孔图片中心点位于屏幕X轴25%的位置,右方的探测点以及面孔图片中心点位于屏幕X轴75%的位置)。并且将屏幕背景呈现为白色背景,探测点为黑色,情绪面孔图片为黑白色;(3)屏幕左右探测点所在的位置会同时呈现一对面孔图片刺激,紧接着会在其中一个探测点的位置呈现正确的按键指示例如:按K键进入下一实验,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做出反应,而在另外一个探测点的位置则不会出现按键指示,而是提示被试注视另一边,如:观察另一区域提示;(4)在正确按键之后会开始下一个刺激对的实验,软件会自动记录被试按键的反应时,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流程图
剔除错误反应和反应时小于100 ms或大于1 000 ms等极端数据,对高低特质正念水平个体在不同刺激对条件下的反应时进行了描述性的统计和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不同刺激类型下高低正念水平个体反应时的描述性统计/M±SD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特质正念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1,56)=5.67,P<0.05,η2=0.092,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2,112)=175.46,P<0.01,η2=0.758,刺激类型和组别之间的交互效应显著F(2,112),P<0.01,η2=0.491。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和多重比较(表2),个体对不同类型的情绪刺激图片的反应时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得知,有情绪倾向性的图片容易引起个体的注意,并且注意偏向的程度由消极-积极-中性的顺序从高到低排列。简单效应检验显示,在积极情绪图片上,高特质正念组反应时显著快于低特质正念组,F=49.52,P<0.01;在中性情绪图片上,高特质正念显著快于低特质正念,F=17.65,P<0.01;在消极情绪图片上,高特质正念反应时显著长于低特质正念,F=58.61,P<0.01。
表2 特质正念水平对不同属性刺激反应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不同属性的图片刺激,特质正念的影响显著,不同特质正念水平对不同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存在显著差异。低特质正念水平医学生表现为对消极刺激的注意偏向;而高特质正念水平医学生则更倾向于对积极刺激产生注意偏向。根据认知加工理论[14],人类大脑信息加工的容量有限,无法对所有个体周围的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为了减轻大脑的负担,我们总是倾向于对某一方面的信息进行加工而减少其他信息的加工,注意的选择功能帮助我们完成了对信息的最初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认知偏向,而认知偏向意味着个体对某种特定刺激的反应存在较高的敏感性。结合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低特质正念水平个体对消极刺激反应更为敏感,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对消极刺激进行加工,表现为持续时间长且难以解除,而高特质正念个体对积极刺激更为敏感。对于负性情绪刺激,低特质正念对于负性情绪的关注高于正性情绪,而这种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偏向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焦虑中的负性体验。
彭彦琴[4]提出正念的作用在于能够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达到切除这种引起负性情绪的内在原因与自身的联系的效果,从而起到积极改善情绪和感受的功效,正念可以通过改善特定注意子系统的功能来提高与注意相关的行为反应。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来看,特质正念高的个体可能通过关注当下情境中积极的信息,从而达到情绪调节的作用。
由此可见,对于医学生来说,提高医学生的正念水平,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提高对内外部环境的其它成分进行感知。有研究发现[15]正念训练主要是让正念参与者将自己的意识中心维持在现实层面,始终觉察当下,保持对自身感受的纯然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因此,正念训练被证明能够对多种心理障碍有显著的疗效,包括疼痛和压力管理,焦虑和恐惧的缓解,失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心身疾病的治疗,另外还有助于提高专注力、缓解疲劳、调节免疫功能、控制血压、提升自信心。
因此,我们对医学生群体开展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学习能力的训练时,可以注重提升学生对当下体验保持觉知和专注的能力,这可能对提升学生抗压能力方面起到潜在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