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时间:2024-07-28

王梓良,钟一鸣,王小萍,周爱琴,曾石秀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病理改变,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高血脂与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1-2]。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现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3]。心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4]。 动脉粥样硬化是系统性、进展性疾病。随着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动脉粥样硬化常可有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危及生命,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发展的研究极其重要[5]。因此,积极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对防治心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观察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来探讨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清洁型SD大鼠均购置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编号:SCXK(粤)2016-0041],大鼠均为8周龄,雄性,体重240~260 g,罗格列酮片购置上海毕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鼠抗PPARγ多克隆抗体、鼠抗PCNA单克隆抗体、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鼠抗人PDGF-B多克隆抗体均购置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AB显色试剂盒购置广州宝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实验分组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Ⅰ 组:正常对照组;Ⅱ 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罗格列酮(3 mg·kg-1·d-1) ;Ⅲ组:模型组;Ⅳ组: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 (3 mg·kg-1·d-1) ;Ⅴ组: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 (9 mg·kg-1·d-1)。

1.2.2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作[6]及给药方法SD大鼠实验分组后,Ⅰ和Ⅱ组继续喂养普通饲料,Ⅲ组、Ⅳ组、Ⅴ组大鼠连续3 d腹腔注射维生素D360万IU·kg-1·d-1,并给予高脂饲料饲养(高脂饲料:1%胆固醇、0.1%丙硫氧嘧啶片、0.5%胆酸钠、3%猪油、5%白糖、3%香油、87.4%基础饲料);Ⅰ和Ⅱ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普通饲料饲养。从第4周后开始,Ⅱ、Ⅳ、Ⅴ组开始用上述两种剂量罗格列酮治疗8周(每天给低剂量罗格列酮及高剂量罗格列酮加0.2 mL生理盐水灌胃)。于第12周末处死动物并留取标本。

1.2.3测定血清中血脂水平从第0周(实验开始前)和第12周末(试验结束时)这两个时间段于清晨空腹从大鼠鼠尾静脉采集血液1 mL,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自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

1.2.4动物处死及标本留取10%水合氯醛0.04 mL·10 g-1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剖开胸腔与腹腔,腹主动脉取血室温放置2小时1 000 g离心20分钟,取上置-20 ℃保存。 主动脉标本留取:取完整主动脉(从主动脉根部至髂总动脉分叉处), 取3 mm主动脉以4%多聚甲醛固定,其余部分置于-80 ℃保存备用。

1.2.5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1)主动脉油红“O”染色:取油红“O”0.5 g,加入异丙醇100 mL,充分溶解后避光贮存。染色时,取油红“O”溶液60 mL,加蒸馏水40 mL稀释,静置5分钟。将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全段浸入稀释液10分钟,转入70%酒精分色15分钟,自来水冲洗。数码相机拍照。应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斑块面积与内膜面积比。(2)HE染色:每一标本取3张切片(普通玻片)作HE染色,每试验分组在HE染色片上随机选取10个视野测定内膜厚度。

1.2.6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每一标本取3张切片(防脱玻片),步骤参照免疫组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0 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产物的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每张切片40倍物镜下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计算平均值。

1.2.7 RT-PCR检测PPARγmRNA、PDGF-BmRNA及内参照GAPDHmRNA (1)引物合成:①PPARγ 扩增产物片断:201bp,上游引物:5' TGG GGA TGT CTC ATA ATG CCA 3',下游引物:5' TTC CTG TCA AGA TCG CCC TCG 3';②PDGF-B 扩增产物片断:259bp,上游引物:5' AGG AGG CCC ATC TAC ATC ATC ACC GAG T 3',下游引物:5' CCT TTC ATG TCC AGC CAT GGG CCA CGT 3';③GAPDH 扩增产物片断:476 bp,上游引物:5' GAG CTG AAC GGG AAA CTC AC 3',下游引物:5' GGT CTG GGA TGG AAA CTG TG 3'。 (2)组织总RNA抽提:参照Trizol RNA 提取试剂盒说明书(Gibco 公司)的流程提取组织总RNA。(3)RT-PCR:参照反转录试剂盒(Promega公司)说明书进行。 (4)电泳及图像分析:应用Imagemaster VDS-CL对凝胶成像,计算PCR产物电泳条带灰度积分,并以GAPDH的灰度积分进行标准校对。目标基因PCR产物的相对量=目标基因电泳条带灰度积分/GAPDH电泳条带灰度积分。

2 结 果

2.1罗格列酮对血脂变化的影响如表1所示,大鼠经处理12周后血脂发生变化,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脂有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较, TG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相比较,TG进一步下降(P<0.05),HDL-C进一步升高(P<0.05)。表明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降低TG水平,升高HDL-C水平。

表1 第12周各组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比较:□P<0.05。

2.2罗格列酮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2.1各组主动脉斑块油红“O”染色如图1所示,大鼠经处理12周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光滑,未见粥样斑块形成;模型组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斑块融合成片,向管腔凸出;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斑块部分融合成片状,斑块减轻;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斑块明显减少。

2.2.2各组HE染色如图2所示,正常对照组及及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血管内膜光滑,排列整齐;模型组血管内膜不均匀明显增厚,斑块突向管腔,导致管腔变小,内膜中含有大量的泡沫细胞;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内膜增厚较病理对照组减轻,斑块减少,未见管腔阻塞;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内膜较均匀增厚,未见明显泡沫细胞浸润。

2.2.3各组斑块面积及内膜厚度测定如表2所示,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及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均<0.01),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相比较,斑块面积减少(P<0.05)。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及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内膜厚度明显减少(P均<0.01),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相比较,内膜厚度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各组主动脉斑块油红“O”染色

图2 各组HE染色结果(×100倍)

组别 斑块面积百分比/%内膜/μm正常对照组03.15±0.60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03.15±0.60模型组81.3±3.41271.0±32.1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48.3±6.31▲185.2±21.6▲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16.3±3.12▲□143.1±20.3▲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比较:□P<0.05。

2.3罗格列酮对PPARγ、PDGF-B、PCNA、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2.3.1 PPARγ蛋白表达如图3所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PPARγ阳性细胞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及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比较,PPARγ阳性细胞率较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相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PPAR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可抑制PPARγ蛋白表达。

2.3.2 PDGF-B蛋白表达如图4所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GF-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及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DGF-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比较,PDGF-B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可使PDGF-B蛋白水平降低。

图3 PPARγ阳性细胞率(%)

图4 各组PDGF-B平均灰度值

2.3.3 α-SMA蛋白表达如图5所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α-SMA蛋白表达明显较少(P<0.01);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及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比较,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

2.3.4 PCNA蛋白表达如图6所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及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比较,PCNA阳性细胞率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比较,PCNA细胞阳性率进一步下降(P<0.01)。表明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PCNA表达。

图5 各组α-SMA平均灰度值

图6 PCNA阳性细胞率(%)

2.3.5 PDGF-B与PCNA、α-SMA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PCNA表达与PDGF-B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32,P<0.01),α-SMA 表达与PDGF-B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48,P<0.01) 。

2.4罗格列酮对PPARγ、PDGF-BmRNA表达的影响

2.4.1 PPARγmRNA表达如表3所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PARγ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及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比较,PPARγ mRNA表达下降(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比较,PPARγ 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

2.4.2 PDGF-BmRNA表达如表3所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GF-B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及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比较,PDGF-B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高剂量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比较,PDGF-B mRNA表达进一步下降(P<0.01)。表明罗格列酮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PDGF-B表达。

表3 各组血管组织PPARγ、PDGF-B mRNA表达比较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比较:□P<0.05,■P<0.01。

3 讨 论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脂肪组织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减少游离脂肪酸的生成,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已广泛用于胰岛素抵抗和二型糖尿病的治疗[7]。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属于核内激素受体家族成员,也是一种转录因子,PPARγ能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而表达,表现为多种生物学功能,PPARγ在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过程起着一定作用[8]。

在我们实验研究中,模型组PPARγ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用罗格列酮治疗后,干预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模型组减轻,同时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下降,这与Marx,Delerive 等研究亦发现PPARγ在动脉粥样硬化处表达明显增加一致[9],表明PPARγ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另外,大鼠血脂水平在高脂喂养后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显著,表明大鼠的血脂代谢紊乱,其中以模型组最为严重,而通过罗格列酮治疗后TG明显下降,HDL-C显著升高,表明罗格列酮激活PPAR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有研究显示,罗格列酮有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TG水平,提高HDL-C水平[10-11]。

在本实验研究中,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α-SMA明显下降,而罗格列酮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α-SMA显著升高,表明罗格列酮治疗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中VSMCs增殖。有研究显示,曲格列酮激活PPARγ后,调动诱导VSMCs产生收缩表型,抑制VSMCs的增殖,在心血管疾病中起保护作用[12-13]。另外在本实验研究中,PDGF-B的表达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PDGF-B的表达与α-SM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中PDGF-B合成和分泌增加,而罗格列酮干预治疗可以抑制PDGF-B的表达,从而抑制PCNA表达,增加α-SMA表达,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