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谢清平
(赣南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城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建设已日趋完善。但是,相较于完善的场所、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却要落后很多,尤其是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更加缺乏。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自2010年起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1]。但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条件较差,致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发展空间狭窄。因此,一部分农村订单定向培养的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扎根基层并为当地老百姓服务的意愿不高,对该政策提出的定向就业观念不坚定,进而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为此,了解并掌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及理想信念等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助于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
医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的优秀医生。职业理想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下,对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及事业上获得成就的向往和价值追求[3]。医学生的职业理想直接关系到将来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幸福感,关系到医生工作的内驱力。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和分析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职业理想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1.1调查对象本研究以我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随机抽取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普通医学生各150名,共300名医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共回收292份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33%。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中,男生80名,女生62名,年龄17~23岁,平均(18.2±3.1)岁。普通医学生中,男生85名,女生65名,年龄17~22岁,平均(18.1±3.2)岁。两组医学生的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调查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在参考王皓编制的《高校两类师范生职业理想现状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高校两类医学生职业理想现状调查问卷》,从医生职业理想的心理结构因素入手,将问卷分为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待遇、性格与兴趣、职业稳定性、社会地位、职业价值追求等六个维度,采用李克特自评式5点量表计分,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4]。
1.2.2个别访谈法根据调查内容,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进行随机访谈,获取他们的职业理想现状的成因和对学校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的建议。
2.1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比较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的职业理想除社会地位、职业价值追求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目问卷得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职业理想比较
2.2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愿比较在“毕业后是否愿意到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一题中,分别有55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46名普通医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而其他医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差异不显著(P=0.261,χ2=0.382)。
2.3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社会地位认知的比较通过“你是否认为医生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职业?”这一问题的调查得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认知和认同度都比较高,都具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要稍高于普通医学生,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访谈中,仍有小部分学生认为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只是看重医生这个职业的稳定性和薪酬福利待遇,见表2。
2.4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职业价值追求比较针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追求,本研究设计了“是否会永远坚守医生这个职业?”“是否会考虑放弃医生这个职业?”“是否会考虑离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去大医院工作?”等三个相关问题。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医学生都认为,既然选择了学医,将来肯定会坚守医生这个职业,不会轻易考虑放弃,即使遇到待遇更好的工作,也不会有放弃做医生这个职业的想法。而大部分医学生对“是否会考虑离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去大医院工作?”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比较肯定。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由于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等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远不如大医院,而且在基层接触的病人不同,对自己医疗水平的提升也非常不利,只有到大医院才有机会学到更高水平的技术和接触更多更复杂的疾病,见表3。
表2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社会地位认知比较/%
表3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职业价值追求比较/%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问题而出台的重要举措。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职业理想的调查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该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因为职业理想不仅体现了医学生的职业选择、工作态度及未来就业状况,还对今后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储备有决定性作用[5]。从调查结果来看,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存在不少问题,具体现状如下。
一是大部分医学生不愿到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目前,我国在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比较重视大医院的建设发展而忽略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发展。由于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再加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待遇低及未来发展状况不明等原因,使得大部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都不愿意到基层服务。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医学生都不愿到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甚至有学生认为“到基层服务就等于荒废了自己的专业,以后的职业前景堪忧”,甚至认为“服务基层等于白读书”的极端思想观念。基于此,医学院校在转变和加强医学生,尤其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观念教育的同时,政府也需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政策,从多个方面建立奖励机制,如职称晋升、继续教育、绩效考核等[6],切实做到制度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二是部分医学生过度追求个人社会地位和待遇。调查发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在社会地位和职业价值追求方面,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医学生,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它专业相比,医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除与个人努力的程度有关外,还跟其毕业院校、学历、临床实践经验及其所在的医院级别等诸多因素有关。乡镇卫生院是大部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定向就业单位,平台低、上升空间小,因存在定向协议,故无法在服务年限内升学或转向更好的医院发展,无法在近期内改变现状;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优势在于不管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怎样,对未来的就业没有任何影响且不需要进行考试[7]。
访谈中发现,部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校期间对学业无太大的追求,而将精力用在日后工作中能否取得较好的,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上,与普通医学生相比,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更加重视社会地位和价值追求。虽然大部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但鉴于校方对其长期的关怀与培养,助学金、免学费等优惠政策的实施,加强了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提升了服务基层的职业价值观。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除相应的国家免费政策外,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职业愿景及医疗卫生的整体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因此,应从家庭、学校和政府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首先,家庭要鼓励子女坚定职业理想。调查发现,农村户籍中,父母的文化程度能反映出学生的职业理想追求状况,父母文化越高,学生的职业追求目标也就更高。有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环境对医学生的职业理想产生影响,但还未引起医学院校的广泛重视[8]。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生活的学生更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更好的适应基层生活环境,接受当前的恶劣条件,懂得感恩,回报社会;二是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氛围更为和谐、友爱,与家长沟通更为频繁,学生的幸福感更强。因此,作为医学院,在培养医学人才的同时,应积极要求医学生父母多与子女沟通,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子女坚定职业理想,特别是鼓励子女服务基层的意识。
其次,学校要加大职业理想教育力度。对大多数医学院校来说,职业理想教育不是那么重要,无法在医学生的职业理想追求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通常容易被忽视,这可能和医学院校的专业性较强、重专业轻人文、教学任务重等原因有关。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更加重视对医学生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学生对到基层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逐渐产生兴趣,并根据专业的不同对课程进行针对性改进,增强该课程的实效性,为教育学生到基层就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9]。
第三,政府要大力改善医疗工作环境。调查发现,医学生对当前的医疗制度和医患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表示担忧,认为这是他们考虑是否坚守医生这一职业的重要因素。当然出现这些问题与医学生接触社会环境不多,对医疗制度和医患关系的了解不多等因素有关。针对当前的医疗卫生政策和医患关系不断恶化的现实,政府在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从多个方面建立奖励机制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医疗环境,如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医疗改革力度,严禁暴力医闹,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真正让医学生毕业后安心从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