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30°肾下盏结石的诊治体会(附58例报告)*

时间:2024-07-28

马魏魏,高贇,傅鑫华,骆志超,徐逸,谭剑敏,张涛亮,许嘉骏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上海 200070)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和<2.0 cm肾结石的重要手段。但肾脏集合系统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肾盂肾下盏漏斗夹角(infundilbulopelvic angle,IPA) ≤30°的肾下盏结石,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ESWL)、 RIRS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ESWL 虽创伤小,但结石清除率低,效果不明显;PCNL清石率高,但损伤较大,且易损伤周围脏器,患者接受度较低,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来说,PCNL 出血风险较大;RIRS相对ESWL和PCNL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创伤小及患者易接受等优势[1-3]。以往认为IPA ≤30°的肾下盏结石是RIRS 的相对禁忌证[4],但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巧的提高,RIRS 的适应证也逐步扩大。新一代输尿管软镜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被动弯曲性,且插入部有旋转功能,可使软镜末端的镜头进行二次偏移,能到达95%以上的肾脏集合系统区域[5]。本文采用Olympus URF-V2 电子输尿管软镜行RIRS治疗IPA ≤30°肾下盏结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 顾 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2月本院58 例IPA ≤30°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31 例,右侧27 例;男33 例,女25 例;年龄25~68岁,平均(46.2±7.3)岁;病程2周~12个月,平均(2.3±1.2)个月。术前均行B超和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 检查,证实为单纯肾下盏结石,且IPA ≤30°;结石直径0.8~2.0 cm,平均(1.3±0.2)cm。术前行ESWL效果不佳22 例,输尿管硬镜碎石术中结石逃逸至肾下盏5例,PCNL后肾下盏残余结石5例,术前未行任何治疗者26例;58例患者术前均一期预先留置F6输尿管支架。

1.2 手术方法

58 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取截石位,头低脚高15°,常规消毒、铺巾。将F8/9.8 输尿管硬镜置入膀胱,拔除预先留置的输尿管支架,导丝引导下检查全程输尿管进入肾盂,留置导丝,退出输尿管硬镜,采用徒手置鞘法将F12/14 或F14/16 输尿管通道鞘(ureteral access sheath,UAS)沿导丝放入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宁浅勿深),撤出导丝及内芯。直视下,将Olympus电子输尿管软镜沿UAS插入至肾盂,进入肾盂后自上而下依次检查各个肾盏,寻及结石,根据结石大小尽可能使用各种型号的套石网篮将结石移位后再碎石,控制手柄使输尿管软镜镜体末端保持0°,经软镜工作通道置入钬激光200 μm 光纤,设置碎石能量0.5~1.5 J,频率10~20 Hz,术中根据结石情况调整。碎石效果满意后,使用不同规格的取石网篮将碎石尽量取出,留置导丝于肾盂,边退鞘边退镜,同时检查输尿管壁有无损伤及残石,术毕常规留置F6 双J 管,术后根据排石情况,2~6 周后在膀胱镜下拔出双J管。

2 结果

58 例患者中,54 例通过各种方法最终能够进入肾下盏并找到结石,4例因盏颈狭长无法进入肾下盏而改为PCNL。54 例患者中,41 例行结石移位碎石;11 例因结石负荷大,无法移位,先将其碎成大块后再行移位碎石;1例女患者因结石边缘光滑、体积较小,输尿管管腔整体较宽,用套石篮直接将结石连同UAS缓慢拖出体外;1例肾下盏盏颈狭窄患者,经钬激光切开后顺利进入并移位碎石。54 例手术成功患者中,行一期碎石取石手术者48 例,二期碎石取石手术者6 例,手术时间32~135 min,平均(65.4±10.1)min;术后住院时间2~5 d,平均(3.5±1.3)d。术中无严重出血病例,术后出现发热5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中未出现大出血、输尿管断裂、撕脱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 个月复查CT(2 mm 薄层CT),均未显示有临床意义(≥4 mm)的结石残留。

3 讨论

3.1 肾下盏结石的治疗方法

目前,肾下盏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ESWL、RIRS和PCNL。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微创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将手术创伤降到最小,又要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ESWL是患者最易接受的治疗方法,虽可借助于体位排石,但因受肾下盏解剖结构、结石嵌顿、数目及大小等条件限制,整体排石率较低,特别是老年患者,若结石直径超过1.0 cm,术后结石清除率会随着结石直径的增加不断降低[6]。RIRS 常作为ESWL 失败患者的最佳选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输尿管软镜本身的灵活性使其能顺利到达各个肾盏,但对于IPA ≤30°的肾下盏结石,手术难度较大,碎石效率较低,且碎石后取石花费时间较长。PCNL 疗效确切,但需从肾实质穿刺进入肾盂,且创伤大,易引起感染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输尿管软镜器械日益精细化、功能多样化,手术技巧也不断成熟,使越来越多的肾下盏结石可通过RIRS 来处理[7],RIRS 已成为治疗直径小于2.0 cm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方法[8],但其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残余结石排空率主要取决于IPA、肾下盏漏斗部宽度(infundibular width,IW)和肾下盏漏斗部长度(infundibular length,IL)等解剖参数,特别是IPA ≤30°的肾下盏结石,临床上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

3.2 RIRS治疗IPA ≤30°肾下盏结石的经验

3.2.1 术前进行影像学评估常规行B 超、肾脏平片、输尿管平片、膀胱平片和CTU 等检查。特别是CTU,其可区分肾盂肾盏有无解剖学畸形,如:肾内型肾盂、分支型肾盂、重复肾肾盂、小肾盂大肾盏和大肾盂小肾盏等,还可准确计算出IPA、IL 及IW 等解剖参数,对于IPA ≤30°但肾盂盏颈宽大者,仍可行RIRS,但对于肾盂小且盏颈狭长者,即使IPA ≥30°亦需谨慎[9-11]。

3.2.2 术前2 周预留输尿管支架可明显提高置鞘率目前已有F9/11.5 的输尿管鞘,成功率几乎为100%[12]。

3.2.3 应选择结石负荷较小(CT 值<1 000 Hu,直径<2.0 cm)的患者初学者应尽量选择结石直径<1.0 cm 的患者,且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3.2.4 选择合适的取石网篮根据结石大小、形态,选用不同型号的取石网篮。将结石移位至肾盂或肾上盏碎石,不仅减小了软镜损耗,还可增加结石清除率[13-14]。对于结石表面光滑、体积较小,输尿管管腔较宽者,可用取石篮直接将结石连同镜鞘一起拖至膀胱或体外,特别是女患者,但符合条件者极少,如果没有把握不建议尝试,以免损伤输尿管引起严重后果。若结石体积较小,不易套取,可在钬激光光纤碎石时,将镜体陷入结石,借助镜体的移动将结石缓慢拖出至肾盂,但对钬激光功率调整及结石负荷均有要求,不适用于所有结石。

3.2.5 不建议裸镜碎石如输尿管条件允许,尽可能放置F14/16 UAS,以提高“镜鞘比”,最好是双通道UAS,一是可以通畅引流,降低肾盂内压,预防术后感染;二是取石较方便,能反复进出,不会引起输尿管损伤,且手术视野清晰,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15]。

3.2.6 注意UAS 的位置UAS 不可放置太高,一般放置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下方0.5 cm处,进镜时要沿着肾盂黏膜先“爬坡”再“下坡”,在大角度主动弯曲的基础上,结合镜身的被动弯曲,多数能进入下盏空间。随着最新一代Olympus URF-V2 电子输尿管软镜的上市,进一步提高了软镜弯曲部的柔软性、灵活性及耐用性。但动作需轻柔,强行操作会损伤软镜,造成黏膜出血,从而影响手术。

3.2.7 确保结石在视野中的位置为保证结石始终在视野中央位置,需不断调整输尿管镜体的方向。但有一部分肾下盏结石位置比较隐蔽,仅能看到结石的一面,且无法移位,或镜体在不插入钬激光光纤时可以看见结石,插入钬激光光纤后则看不到结石全貌,此时可将钬激光功率调整至“低频高能”模式,非接触式连续触发激光,“隔空”将结石震裂松动后,再采取原位或移位碎石,但此方法仅适用于结石负荷较小的患者。

3.2.8 注意碎石排石由于肾下盏结石碎石后排石率较低,>2 mm 的结石碎片应尽量用取石网篮取出,以减少残余碎片为新结石的形成提供核心[16]。或使患者处于头低脚高30°位并向健侧倾斜,用水流将肾下盏的结石碎片冲至肾盂,便于取石或排石。如术中取石不理想,术后应告知患者注意体位辅助排石,亦可借助体外物理震动排石机。笔者采取个体化方案,对年纪轻、结石负荷小、输尿管条件好的患者以“粉末化”为主,对高龄、结石负荷大、输尿管条件差、肾功能差的患者以“碎块化”为主,尽量将结石取出。

3.3 RIRS治疗IPA ≤30°肾下盏结石的术中体会

3.3.1 软镜性能软镜性能对碎石成功率影响较大。电子软镜比纤维软镜碎石率更高,因电子输尿管软镜具有轻巧和图像质量高等优点,相比纤维输尿管软镜,术者不容易出现体力及视觉疲劳,且少量出血对手术视野影响不大。此外,软镜的主动弯曲度、被动弯曲度、弯曲半径及左右旋转度等,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3.3.2 患者体位笔者在行RIRS 时的常规体位是斜仰截石位,在患侧腰部肾下极区域用小圆垫将肾下极垫高5.0~10.0 cm,用约束带固定患者上半身,待置鞘成功后调整体位至头低脚高30°位,同时术中视情况将患者向健侧倾斜10°~45°。因侧卧位肾脏移动度最大[17],且能将肾下盏处于高位,肾盂处于相对低位,所以能增加IPA角度。

3.3.3 增加IPA角度在输尿管软镜镜头无法进入肾下盏或无法在肾下盏碎石时,可让助手将肾下极托起,利用肾脏在体内有一定的活动度,根据结石与镜头的位置来移动肾脏,从而人为地扩大IPA角度,增加碎石成功率。

综上所述,RIRS 治疗肾下盏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在排除肾下盏盏颈狭长并配合多种技巧辅助的情况下,RIRS 可作为治疗IPA ≤30°且结石直径≤2.0 cm 肾下盏结石的首选方法。但术前需综合术者经验、肾盏解剖、结石负荷和手术器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