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洪战,张明,庄东海,孙斌,丁辉,张锎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肝胆外科,山东 济南 250031)
壶腹部肿瘤中以十二指肠乳头腺瘤较为常见,且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其中十二指肠乳头癌在壶腹周围癌中发病率仅次于胰头癌,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5%[1]。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肿瘤局部切除术等,但手术创伤大,即使在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2]。对于无法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内镜下支架置入是主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或免疫治疗等,对大部分患者来说,疗效都不理想。
内镜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腔内局部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是光敏剂、激光(特定强度与波长)及氧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光敏剂被吸收进入细胞内,相应波长(630 nm)的激光照射病变部位,激发光敏剂转移能量给氧分子,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当ROS 超过一定的阈值后,既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又可封闭肿瘤血管,还能提升抗肿瘤免疫作用[3]。内镜下PDT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使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达到局部杀灭肿瘤的作用,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治疗壶腹部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关于PDT治疗壶腹部肿瘤的报道较少[4]。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2月共开展了14 例壶腹部肿瘤的内镜下PDT 治疗。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2月14 例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行内镜下PDT治疗的壶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 例,女7 例,年龄41~85岁,中位年龄69.5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胀痛3例,寒战发热2 例,上腹胀痛伴发热2 例,皮肤巩膜黄染7例。所有患者术前经内镜活检取得病理,结果证实:腺瘤5 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 例,均为Ⅰb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其中Ⅰb期2例,Ⅱa期1例),腺癌9例(Ⅱa期5例,Ⅱb期4例)。TNM分期依据影像学结果(上腹增强CT、MRCP),按肿瘤AJCC分期(第8 版)建议[5]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拒绝行外科手术,同意行内镜下PDT治疗,排除内镜操作、内镜麻醉及PDT治疗禁忌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 TJF 260V),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耗材(包括三腔乳头括约肌切开刀、斑马导丝、鼻胆管引流管、胰管支架和胆管支架等),光动力激光发生器及光纤(桂林市兴达光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波长630 nm),血卟啉注射液(商品名:喜泊分,剂量4 mg/kg,重庆迈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术前48 h 在避光环境下静脉输注血卟啉注射液,手术操作均由具有丰富ERCP操作经验的内镜医师完成。实施静脉全身麻醉,取左侧卧位,经口轻柔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主乳头,对于乳头向十二指肠腔内生长超过2 cm 者,可先行内镜下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憩室旁乳头除外),选择性胰管插管并放置胰管支架后,再选择性胆管插管,常规造影以明确乳头肿瘤有无胆管侵犯及侵犯范围。留置导丝更换鞘管,经鞘管腔插入适合长度的半导体柱状激光光纤(头端可见2个不透X线的标记点,距离3.0~5.0 cm不等),远端标记点位于胆总管腔内狭窄上方约0.5 cm处,近端标记点位于乳头处肠腔,开始激光照射,采取间断照射模式(照射5 min,暂停1 min)。若胆总管狭窄长度超过光纤长度,可进行分段照射。若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横向侵犯超出1.0 cm,需在十二指肠腔内追加照射。激光发生器设定输出功率为600~700 MW,时间16~20 min,能量密度224~240 J/cm。操作完成后予以放置鼻胆管引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保肝、抑酸、抑酶和补液等药物。术后24 h再行1次PDT照射,根据第1次治疗效果调整再照射部位、功率及时间等,术后放置胆道塑料支架。所有患者自静脉输注血卟啉开始均需避光1个月以上。
技术成功:ERCP 操作成功,顺利完成2 次内镜下PDT 治疗,成功放置胆道支架。ERCP 相关早期并发症(≤30 d)[6]:出血、穿孔、胆管炎和胰腺炎等。ERCP相关晚期并发症(>30 d)[7]:胆管狭窄和迟发性胆管炎等。光敏剂相关不良反应:过敏和皮肤光毒性等。术后随访:一般状况及影像学检查,术后2个月行内镜复查并乳头活检。
14例壶腹部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ERCP及PDT治疗,技术成功率100%。见附图。其中,4 例腺癌(Ⅱb期) 患者因乳头向十二指肠腔内生长较深(>2.0 cm),先行内镜下乳头局部切除,再行PDT 治疗,操作顺利,术后均成功放置鼻胆管或胆管支架。
附图 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内镜下PDT治疗Attached fig.Endoscopic PDT treatment of duoden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因术前未放置胰管支架,于第2天PDT治疗前顺利放置胰管支架,经积极抑酶、补液等治疗后治愈;1例术后并发轻症胆管炎,经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无胆管狭窄及迟发性胆管炎发生。患者PDT术后均可见轻度皮肤色素沉着,无皮肤水肿、溃烂及脏器药物损伤等情况发生。1例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无腹胀、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进食好,予以对症镇痛治疗,3 d后症状消失。
术后2个月行十二指肠镜复查,内镜下顺利取出胆道支架,镜下见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表面光整,黏膜无明显出血,内镜下于乳头处再次取活检送病理,并再次放置胆道塑料支架,病理结果证实:十二指肠乳头黏膜慢性炎10 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4 例。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后,4 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均进行了第2 次PDT 治疗。其中,1 例因肿瘤组织残存较多,先行内镜下乳头肿瘤局部切除后再行PDT治疗,操作顺利,无相关并发症出现。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胆胰管内浸润的壶腹部腺瘤推荐行内镜下乳头切除术治疗,其具有良好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因技术原因(憩室>4.0 cm)和胆胰管内受累(>20 mm)无法完成内镜下切除时,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8]。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达2%~9%[7]。内镜下PDT 治疗作为一种超微创的肿瘤局部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本研究纳入了14例壶腹部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PDT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技术操作安全可行。其中,1例因第1次PDT术前未放置胰管支架,PDT术后胰管开口水肿导致术后急性胰腺炎,其余患者术前均置入胰管支架,无胰腺炎发生。术后胆管炎考虑与PDT治疗后壶腹部肿瘤组织水肿、坏死及内镜操作刺激有关,均可经保守治疗缓解。患者PDT术后皮肤色素沉着,考虑与其皮肤黏膜有少许血卟啉沉积且避光不严有关,后经严格避光,色素沉着逐渐减轻。
依据肿瘤AJCC 第8 版TNM 病理分期[5],本研究中Ⅰb期及Ⅱa期乳头肿瘤行内镜下PDT 治疗效果较好,术后2个月行内镜复查见乳头正常结构消失,局部黏膜光滑平整,再次取病理未见肿瘤残留,另4例Ⅱb期患者因肿瘤侵犯胆总管达2.0~3.5 cm,采用内镜下乳头局部切除联合PDT治疗,但仍可能存在PDT光照深度不够的问题,术后2个月内镜活检提示为腺癌,考虑肿瘤残存,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后,均进行了第2次PDT治疗,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此外,对于内镜下乳头切除术后的残存肿瘤,GEREITZIG等[9]及CAMUS等[10]认为,可采用内镜下腔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其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但远期效果尚有待评估。目前,尚缺乏PDT 与RFA 治疗效果优劣的定论。STRAND等[11]回顾性分析了48例无法切除的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证实:ERCP 下RFA 与ERCP 下PDT 的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关于壶腹部肿瘤PDT治疗的报道较少,对比研究类报道更是罕有。
PDT 治疗壶腹部肿瘤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光敏剂剂量以及激光输出功率和时间等。本研究中,输出功率及总能量均略高于高道键等[4]采用的功率(400~600 MW/cm)及总能量(180~200 J/cm),患者未出现穿孔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好,考虑与注射血卟啉剂量稍大有关。但最佳照射功率、时间及光敏剂剂量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内镜下PDT 治疗壶腹部肿瘤是安全、有效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短,其远期效果及复发情况,有待今后大样本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