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梁成,孙菲菲,赵明俊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南京 210044)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慢性鼻窦炎中的一种亚型,临床表现以鼻塞、脓涕、头痛为主。由于鼻窦解剖结构特殊,单纯药物很难达到根治的治疗效果,并且临床症状迁延不愈,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1]。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常采用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及鼻窦开放术治疗,但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患者极易出现鼻黏膜上皮化速度缓慢、鼻通气恢复时间长等问题[2-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为探究鼻窦药物支架的治疗效果,本院使用鼻内镜下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3月于本院耳鼻喉科就诊的80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临床表现、鼻窦CT 结果均符合“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4]中关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标准;②病程>6 个月,经保守治疗无效;③对本研究内容充分了解后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①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器质性疾病;②合并颅脑损伤、颅脑手术史及精神疾病;③合并颌面部手术史及嗅觉异常。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6~62 岁,平均(36.28±4.62)岁,病程6 个月~10年,平均(4.15±0.57)年;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6~61岁,平均(36.44±4.57)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4.22±0.5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患者入院给予常规入院宣教,术前2周进行生理盐水冲鼻和口服抗生素。对照组患者进行鼻内镜Messerklinger 微创手术[6]:患者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全身麻醉,首先切除鼻息肉,然后根据患者鼻腔内实际病情切除筛泡和钩突等,适当开放上颌窦,最后开放筛窦、额窦、蝶窦,可逆性病变部位鼻黏膜予以保留,不可逆病变部位鼻黏膜予以切除,术后适当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进行抗炎治疗。实验组患者参照对照组进行鼻内镜Messerklinger微创手术,于手术结束前将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置入患者开放后的病变鼻窦窦口,放置支架时确保药物支架超过窦口,位于窦口和中鼻甲之间,保证支架放置次数不超过2 次,完成时间不超过3 min。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选择祥通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支架表面涂层为650 μg 糠酸莫米松,释放速度设定为20~50 μg/d,药物支架发挥作用时间为1 个月。术中放置支架见图1。全部患者术后鼻腔内使用止血海绵填塞止血,止血充分后使用冰盐水冲洗患者鼻腔,术后注意清理患者鼻腔内血痂、分泌物、囊泡等,防止黏膜粘连,促进鼻黏膜上皮化和鼻腔通气畅通。全部患者定期复诊。
图1 术中放置支架Fig.1 Intraoperative stent placement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恢复通气时间。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3周鼻拭子采集鼻腔黏液,进行微生物培养,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对于鼻腔黏膜菌群的影响。菌群培养采用全营养培养基,主要构成包括:葡萄糖、氯化钠、蛋白胨、牛肉浸膏等[7]。依据术后3 周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疗效对比:患者鼻塞、脓涕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内镜提示患者窦口开放良好,鼻黏膜上皮化正常无脓性分泌物,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鼻内镜提示患者窦口开放良好,鼻黏膜已上皮化,少量脓性分泌物,则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逐渐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恢复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基本情况比较 (d,±s)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conditions of hospita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基本情况比较 (d,±s)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conditions of hospita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s)
组别实验组(n=40)住院时间5.27±0.67鼻黏膜恢复时间7.14±1.01鼻腔恢复通气时间4.71±1.01对照组(n=40)t值P值7.76±1.42 10.03 0.000 9.42±1.52 7.90 0.000 6.59±1.67 6.09 0.000
实验组术后鼻腔内弯曲杆菌属、肠球菌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鼻腔内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鼻腔内菌群分布情况比较 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flora distribution in nasal cav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n(%)
实验组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实验组支架放置3 周后情况见图2。
图2 支架放置术后3周Fig.2 Three weeks after stent placement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解剖结构特殊,临床治疗最常采用口服药物、冲洗鼻腔等保守方法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日常工作生活仍会受到影响[8]。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中的推广,鼻内镜Messerklinger 微创手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切除筛泡、钩突以及鼻窦开放等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但鼻内镜手术因其创伤面积大,常会出现鼻息肉复发、反复炎症等,易导致黏膜粘连甚至瘢痕形成,造成患者手术失败或二次手术[10]。有研究[11]显示,在鼻窦手术部位给予低剂量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预防炎症反复发生,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因此,本研究采用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缓慢释放鼻用糖皮质激素,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使用可吸收材料作为载体,表面涂有糠酸莫米松涂层,可以通过缓慢释放鼻用糖皮质激素发挥抗炎作用,减轻手术造成的局部水肿、机化、肉芽组织形成等炎症反应[12-14]。通过外科手术,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能精准放置在鼻窦开放处,克服了使用鼻喷剂造成的额窦等部位药物无法到达、药物作用时间不明、浓度不明、水肿部位药物吸收少等问题,并确保每个鼻窦可以均一充分吸收药效,短时间内充分发挥药物效果。鼻内镜微创手术使鼻腔微环境发生重要改变,菌群构成有明显变化[15]。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的患者,因给药途径简单导致鼻腔药物浓度不一致,极易引起菌群失调。本研究中,实验组术后鼻腔内弯曲杆菌属、肠球菌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鼻腔内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给药效果优于传统手术给药途径。本研究显示,实验组住院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及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鼻内镜下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较好。目前,国内开展鼻内镜下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手术较少,但有研究[16-17]证明,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的放置能明显改善鼻窦窦口及鼻腔的通畅程度,防止鼻黏膜粘连,并且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结构稳定,放置到指定位置并展开后,患者不会出现不适症状,安全性较高。但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材料费用较高,这也是该手术在国内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期望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可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可吸收鼻窦药物支架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以促进鼻黏膜上皮化,缩短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鼻腔内弯曲菌属、肠球菌属阳性率,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