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延欢,吴小毛,宋 宇,张 凤,严 凯
(1.六盘水市水城县林业局,贵州六盘水 553001;2.贵州大学,贵阳 550025;3.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
刺梨(Rosa roxbunghii)属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植物,鲜食具有浓郁的特殊香味,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刺梨是贵州特有的优势资源,也是加工高级饮品和保健品的优质原料[1-3]。近年来,六盘水大力发展刺梨产业,种植规模已达7万hm2,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刺梨白粉病(Sphaerotheca sp.)的发生危害尤其严重且普遍,对刺梨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阻碍了当地刺梨产业的发展。严凯等[5-8]的研究表明,生物制剂6%抗坏血酸水剂能诱导刺梨植株产生系统抗性,有效抑制白粉病发生危害,10%苯醚菌酯、25%腈菌唑、25%嘧菌酯、25%己唑醇等化学药剂对刺梨白粉病表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程建武等[9]利用生物制剂哈茨木霉防治刺梨白粉病效果较好。
本试验研究了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对刺梨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刺梨白粉病的大田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1.1.1 供试药剂 25%乙嘧酚磺酸酯SC(西安近代农药科技有限公司),25%腈菌唑EC(南京博士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0%苯醚菌酯SC(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
1.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刺梨种植基地,海拔1 560 m,年均气温15℃左右,日照1 621 h,年均降水量1 450 mm;土壤性状为黄壤,肥力中等,刺梨品种为‘贵农5号’。试验区域白粉病常年有发生。
1.2.1 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25%乙嘧酚磺酸酯 250、125、60 mg/L),25% 腈菌唑(250 mg/L),10%苯醚菌酯(66.67 mg/L),清水为对照。试验选取4年生果树基地,每小区面积110 m2,试验小区采取随机排列,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对角线选取5株刺梨进行调查,于2018年3月25日(刺梨白粉病大田发病初期)进行第1次施药,7 d后喷第2次药,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对试验区刺梨植株叶片的正反面均匀喷雾,喷雾量以植株叶片不滴水为宜,田间管理按日常管理进行。
1.2.2 药效调查统计
喷药后第7、14天分别调查统计各试验处理区发病情况,每小区选取5株刺梨果树,调查刺梨白粉病发病情况,统计病叶数,病叶分级标准按严凯等[5-8]、程建武等[9]的方法进行,统计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研究表明,25%乙嘧酚磺酸酯在250 mg/L处理下的防病效果最好,药后第7、14天防治效果分别为86.29%、95.08%;处理125 mg/L和60 mg/L下第7天的防效分别为83.07%、91.84%,第14天的防效分别为71.05%、75.82%;25%腈菌唑和10%苯醚菌酯在最高推荐剂量处理下,第7天的防效分别为86.15%、94.93%,第14天的防效分别为84.19%、95.22% (表1)。乙嘧酚磺酸酯125 mg/L处理在第7天与腈菌唑、苯醚菌酯最高推荐剂量处理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到第14天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药效也随着增加,除了乙嘧酚磺酸酯60 mg/L低浓度处理的防治效果为75.82%外,其它都在91%以上。
表1 25%乙嘧酚磺酸酯对刺梨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Tab.1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25%bupirimate on Sphaerotheca sp.of Rosa roxburghii
25%乙嘧酚磺酸酯质量浓度为250、125、60 mg/L使用剂量防治刺梨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250 mg/L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药后14 d防效达95.08%。25%腈菌唑(250 mg/L)和10%苯醚菌酯(66.67 mg/L)推荐使用剂量的防效与25%乙嘧酚磺酸酯(250 mg/L)处理的防治效果相当,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为95%左右。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25%腈菌唑处理的刺梨叶片有略微药害,而25%乙嘧酚磺酸酯未发现药害。通过研究表明,乙嘧酚磺酸酯是防治刺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果农在今后可以使用乙嘧酚磺酸酯大面积防治刺梨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间隔7 d喷第2次,发生较严重的喷第3次,可有效防控刺梨白粉病发生危害,提高刺梨的产量,确保种植农户经济收入。
建议果农在未发病区域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今后防治刺梨白粉病过程中交替使用防治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种植管理人员应加强病害发生监测,当在区域内发现发病中心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该种植区域的刺梨进行大规模施药预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