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礼貌,王 勇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10)
2016年《巴黎协定》正式签署,碳排放开始对油气行业产生影响。2018年四季度初国际油价在高位大幅回落,部分石油公司加大了能源转型的探索力度。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并全球蔓延,国际油价一度跌入负值区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年底美国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协定》,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诸多因素相互叠加,近两年国际石油公司明显加大上游业务调整力度,实质性开启低碳产业。中国石油公司也需在低碳背景下重新审视上游业务,调整海外上游战略,将碳中和理念深度嵌入上游业务发展。
美国拜登政府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事项之一,大力支持和发展新能源。其洁净能源革命计划提出,不迟于2035年实现全电力部门的100%无碳化;确保美国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并在2050年前达到净零排放[1]。2020年拜登政府发布了2万亿美元10年经济振兴计划,其中超3 000亿美元涉及能源。
欧盟一直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倡导者、推动者。2019年12月欧盟绿色新政计划提出在2050年于全球率先实现碳中和。2020年推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改革提案,最显著目标是到2030年将其温室气体净排放总量相对1990年的排放水平大幅减少55%[2],较此前设计目标提升了15个百分点。同时,可再生能源占欧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40%。
中国政府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2020年提出“双碳”战略目标后,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双碳”行动的首份纲领性文件,随后出台《2030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2030年达到25%左右的目标;2025年国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2030年相对2005年降低65%以上。为更好推动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2022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kW以上的目标。
碳达峰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首批2 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最终核定配额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40亿吨。“十四五”期间,中国进一步将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其他7个重点行业逐步纳入碳市场。
睿咨得能源在2021年6月能源展望报告中认为,在当前政策惯性条件下,全球原油消费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消费量为1.03亿桶/日;能源转型情景下消费峰值提前至2026年,消费量低于1.00亿桶/日[3]。伍德麦肯兹预测,在能源转型加速情境下(能够实现较工业化前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2050年全球原油消费相对2020年将下降70%以上;且2030年布伦特油价将从目前的60~70美元/桶滑落为约40美元/桶,2050年进一步跌至10~18美元/桶的区间[4]。当石油主导能源发展方向的地位逐渐下滑,油价将不可避免地大幅回落。
碳中和背景下,各国政府更加严格约束碳排,碳税和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政府常用的两种手段。两者都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通过具体的碳价,鼓励温室气体排放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并约束碳排放量。碳市场主要通过释放碳排配额来控制碳排放总量,碳价根据配额需求的变化波动,而碳税不能直接约束碳排放量。整体而言,碳排市场交易具有市场配置资源性质,能更好反映碳排成本。全球碳市场普遍覆盖上游碳排放源的电力、工业、建筑、交通部门等,而作为我国试点的天津市和湖北省已经将油气开采行业纳入碳市场范围。碳价(碳税或者碳市场交易价格)可以看做是油气公司进行油气生产所付出的碳排成本。2020年全球碳交易价格中位数为18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水平,处于低位,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时点临近,碳交易价格将会因为供需关系偏紧而更为陡峭。彭博财经认为,2030年欧盟碳交易价格将保持在79欧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水平(2020年为26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水平)。世界银行认为,如要实现全球温控目标2℃以内,碳价应达到40~8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水平。
石油公司也可以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减少对碳排放权的需求,目前CCUS技术尚未达到商业规模应用,成本居高不下。据IHS Markit数据,近年来典型CCUS项目成本都超过6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水平,高于碳市场价格[5]。
石油公司也有可能承受碳边境调节税。欧盟拟从2026年开始征收碳边境调节税,美国计划2024年推出碳边境税。碳边境税意在确保严格减排的本国商品和其他未能采取相当程度减排标准国家的出口商品承担相同的碳成本。一旦实施,在国际市场出售油气的石油公司有可能成为被征税对象。目前来看,碳边境税的实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不排除其出台的可能。
全球上游勘探开发支出在2014年达到高点后呈明显的下降态势。2016年全球勘探开发支出较2014年下降44%,2020年国际油价再次大幅下跌、上游支出同比下降30%。未来随着碳减排压力的传导以及对低碳业务投资的增加,上游资本支出将更为稀缺。睿咨得能源认为,全球上游勘探开发支出已很难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基于原油供应成本曲线,2025年后油气上游投资基本满足盈亏平衡成本在40美元/桶以下的资源需求,而盈亏平衡成本高于40美元/桶的资源将不具有投资吸引力(见图1)。低碳背景下,拥有高碳、高成本的油气公司将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
图1 全球上游资本支出及尚未作出最终投资决定的不同盈亏平衡油价的油气资源所需投资
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以及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都将会对油气等化石能源构成压力。数据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全球光伏平均发电成本已从2010年的0.37美元/kWh下降至2020年0.05美元/kWh,聚光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幅达68%;陆上平均风电成本最低,2020年不到0.05美元/kWh,海上风电为0.09美元/kWh(见图2)。风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态势仍将持续,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到2050年光伏成本较2018年下降65%~70%,风能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时代已经到来。
图2 2010-2020年全球光伏、风电平均发电成本
根据IHS Markit 2020–2021年一季度股价指数显示,一体化国际大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埃尼、挪威国油、埃克森美孚、壳牌和道达尔能源)加权股价指数低于市场大盘,呈走低趋势,2020年10月指数仅为50(2020年初为100)。指数虽有所回升,但2021年3月仍低于2019年底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洁能源股价指数明显高于大盘,2020年3月以来持续上扬,2020年底一度高达280。清洁能源备受资本市场热捧,而传统油气业务不被看好[6]。
睿咨得能源市值加权数据显示,2021年3月底全球最大的14家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市值指数较2020年1月底翻了一倍多,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市值上涨了38%,而相反,勘探开发生产公司市值则下跌近1/4(见图3)。
图3 可再生能源及传统业务生产商公司市值指数
2020年埃克森美孚、壳牌、雪佛龙、道达尔等四大石油巨头在同一天受到投资者和政府降低碳排放、加快能源转型的压力。以“1号引擎”为代表的小股东要求公司致力于碳中和,205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并进行多元化投资。61%的雪佛龙投资者在股东大会上投票支持未来减少“范围3”碳排放,即销售产品的碳排放。荷兰海牙地区法院裁决壳牌2030年必须将其碳排放量在2019年基础上降低45%。道达尔则迫于投资者压力,将公司更名为道达尔能源,以展示其能源转型、多元化的决心。
低碳背景下,石油公司普遍重视并制定碳减排目标,不同石油公司存在着差别。欧洲一体化石油公司碳减排目标规划相对激进,碳减排范围不仅包含“范围3”类别,且都宣布2050年实现基于所有排放类别的净零排放目标。大部分美国石油公司以及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相对保守,碳减排目标主要针对碳排强度而非碳排总量,且不包含“范围3”类别。但这些石油公司正面临投资者、政府和公众强大的减排压力,谨慎审视并制定向净零靠近的碳减排目标。
石油公司战略选择主要聚焦在以下3个方向:
1)能源产品多元化战略。以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能源、壳牌等欧洲一体化石油公司为代表,短期内不放弃油气业务,并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领域;中长期则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组合,逐步降低传统油气业务总量和占比,以提供更加绿色低碳的能源产品,转型为综合能源提供商。
2)油气业务低碳化战略。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先锋自然资源等石油公司以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等部分国家石油公司为代表,仍以油气为核心业务,但积极发展CCUS等负碳技术来降低上游经营层面的碳排放。注重气候变化,开展上游生产层面的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同时,审时度势,选择性拓展可再生领域,如布局生物燃料、地热发电等和传统业务联系相对紧密的新型能源产业,但低碳支出占比总体较低。
3)油气资产优质化战略。主要以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生产低碳化的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为代表,如沙特阿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等。以获取、开发低成本、低碳排强度的油气业务为主要战略,加速优质资源的变现力度,对可再生能源关注相对较少。
1)聚焦核心资产、剥离非核心业务。如埃克森美孚重点推进美国二叠盆地非常规、巴西和圭亚那的深水油气、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莫桑比克的液化天然气(LNG)等5项重点工程。壳牌油气业务聚焦位于巴西和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资产以及位于英国北海、尼日利亚、阿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常规资产。英国石油公司2020年提出,到2025年剥离250亿美元资产的目标,并大幅控减新开发油气资源。
2)削减油气产量。英国石油公司已宣布,到2030年将其油气产量从目前的260万桶油当量/日降低42%,至150万桶油当量/日。壳牌计划不再增加原油产量,2020年开始逐年降低1%~2%。埃尼公司则规划2025年达到油气产量峰值,然后逐年降低。丹麦石油天然气公司出售全部其石油天然气资产,退出天然气业务,全面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公司。
3)拓展天然气一体化业务产业链,提升天然气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天然气碳排强度小于石油、煤炭,石油公司将提升天然气占比、完善天然气业务链视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一环。如英国石油公司计划在2025年天然气占比达到50%;埃尼公司规划到2030年天然气占比增加到60%,到2050年则大幅提升至90%。
4)制定可再生能源产品规划。欧洲一体化石油公司对于拓展可再生能源更加坚定。英国石油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20 GW的绿色发电能力,到2030年达到30 GW。壳牌正在建设7.8 GW的装机容量,其计划大规模拓展电力批发和零售业务,预计2030年销售约560 000 GWh的电力。同时壳牌计划开发一体化氢能业务,目标是占据全球氢能市场20%以上的份额。道达尔能源聚焦新能源领域,计划在2030年实现100 GW规模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5)布局移动出行领域。这是石油公司最大的战略跨界。英国石油公司较为激进,收购了英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司经营公共充电网络的子公司,对“超速充电”创业公司StoreDot及美国智能电动汽车充电公司IoTecha进行风险投资。壳牌收购了英国最大的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服务商,并与欧洲Lonity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6)研发碳捕集与封存(CCS)/CCUS等技术,实现油气业务的脱碳。坚守油气业务的石油公司倾向于投资CCS/CCUS技术,不热衷可再生领域,但不排除进行探索性投资。如雪佛龙2020年2月投资4 000万美元用于地热发电的研究与开发。
1)研究并确定低碳背景下的上游战略。中国石油公司应深入研究低碳背景下行业发展和能源转型趋势,结合自身基础,确定相对清晰、契合低碳背景的海外上游业务战略选择。鉴于中国石油公司海外上游业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以油气为业务核心,实施油气业务低碳化战略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2)油气业务要引入碳成本。无论是现有资产经营或是并购新资产,应重视并考虑资源国碳减排政策趋势及碳税因素,将碳排成本纳入生产经营。国际石油公司评估和构建上游资产组合已经引入资产的碳定价假设,以此测试低碳环境下油气业务的适应性。如康菲公司在未来发展3/4的环境假设情景中包含了碳定价[7]。
3)加大天然气业务占比。天然气的清洁性以及资源的丰富性使得其在未来低碳能源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未来考虑碳排成本,天然气业务价值将有明显增长。当前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天然气业务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约20%,远低于国际石油公司的40%~50%。
4)注重并降低上游业务碳排。未来石油公司需要降本减碳两手一起抓,降本是低油价下的普遍选择,而控排减碳是低碳背景下石油公司必须应对的方面。如有意识地在经营层面增加采购绿色动力能源的比例;加大上游业务用能和低碳业务的协同开发机制,发展上游多能融合的绿色供能系统;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效;加强对不同资产单元的协同开发等。同时借鉴国际石油公司做法,在上游生产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甲烷监测和控制活动,降低甲烷排放量;大幅降低天然气燃空等。海外业务经营应逐步加大碳排管理,制定碳减排里程碑目标。
5)适度布局海外低碳业务。国际石油公司低碳业务选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光伏、风电等低碳发电业务几乎成为所有石油公司的首选。其次,构建电力业务全产业链的石油公司发力配电输电业务。三是重点发展和传统业务联系紧密的生物燃料。在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的12个成员公司中,有8家石油公司涉足了生物燃料领域[8]。四是布局高级移动出行业务,氢能、CCUS技术等也是石油公司重要的投资方向。对于中国石油公司而言,海外低碳业务类型选择上,建议以光伏、风电等技术相对成熟的绿色新能源业务为主,也可以将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如地热)、和传统业务联系相对紧密(如生物质燃料)的业务作为选择类型。暂时不轻易涉及输电配电等一体化电力业务链条,不直接面对市场客户端。随着低碳业务发展,可动态调整低碳业务发展的驱动模式。在获取方式上,并购、自建、参股3种方式结合。若快速推进新能源业务,可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方式,以并购为主。若是稳步推进,则可在小规模自建基础上,逐步推进较大规模的参股和并购。可以和海外当地新能源服务商合作,也可以寻求参股如道达尔能源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新能源资产的机会。可以联合国内拥有技术的风能、太阳能公司,利用在海外的资源和政府关系,合作开发海外新能源业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