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海峰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山东 淄博 255499)
合同管理广义上是对合同的经济性、法律性、技术性的全面管理,但较多企业并未足够重视对合同的全面管理,财务部门参与合同签订、履行及终结环节的涉税管控不够深入。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在已签订的经济合同中出现税目税率适用错误、涉税条款约定不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未落实等问题,致使公司税务风险加大、税务成本升高。尤其在当前税改政策持续出台、增值税制度不断深化、外部税务稽查日趋严格的经济环境下,此类风险会更加突出。文章以Q公司开展合同税务联动管理实践为例,探讨如何从合同端入手,延伸税务管理触角,释放合同控税潜能,以期消除企业价值创造制约点。
合同税务联动管理是促进企业业财融合的有效管理方式,其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从税务管理角度看,是全面分析合同涉税风险点、涉税增效点,完成税务对合同的靶向管控;从合同管理角度看,是根据业务类型,提交合同的具体情况,提出涉税需求,反向推动税务精细化管理。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企业财务与业务间的沟通,助力企业创效。
图1 合同税务联动管理运行机制
1)以合同管理作为联动管理的源头。以合同为纽带建立业税联系,间接实现税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合同约定事项要与核算、发票相匹配,发票要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实质,以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降低企业税负。
2)以重塑文本作为联动管理的基础。税收成本是合同履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涉税条款应用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多缴税或少缴税、早纳税或迟纳税的风险。将合同文本化有利于实现企业控险增效,降低企业税负。
3)以信息系统作为联动管理的依托。推进数字化有利于管理机制高效落地,借助信息系统优势集成相关信息,有利于实现合同税务联动管理智能化,以税务管理视角准确识别合同要素中影响价值驱动的关键因素,释放合同控税潜能,发挥合同节税作用。
合同税务联动管理的特点是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Q公司在坚持前文所述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设计了具体措施,通过建立“一带三轴”,进一步增强合同税务联动能力。
2.1.1 构建机制系统,拓宽联动管理“基础带”
1)创设“3+3”管控模式。强化顶层设计是保障合同税务联动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Q公司从人员设置、制度建设、职责分工3个方面,全域、全员、全程3个维度,构建“3+3”税务管理模式。在人员设置方面,打破管理界限,按照税种设岗,分设AB角,交叉互补、相互促进。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业务涉税事项管理的通知》《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税额抵免操作规程》等税务管理制度,理顺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风险清单。在职责分工方面,按照“管业务必须管税务”的原则,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将有关税种的管理职责落实到其他专业部门,强化业税协同联防联控。
2)打造“一键双效”信息系统。合同税务联动管理应注重信息系统间的集成与互通,Q公司搭建合同管理系统与税务管理系统、电子税务局系统的连接通道。开发印花税管理信息系统与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衔接,从合同管理系统获取合同信息(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合同类型、标的金额等)及附件信息(合同件序列号、附件名称、文件类型等),生成合同台账,实现印花税应税合同和非应税合同的准确识别。同时在印花税管理信息系统中嵌入印花税计提规则,建立合同类型与税目、税率对照表单,以系统内预先设定的固定算法完成印花税自动计提,实现印花税管理系统中税费准确计提和一键申报的双重功能。
2.1.2 重塑合同文本,把握联动管理“核心轴”
重塑合同文本是加强合同税务管理的核心,在满足税收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政策优惠调整合同文本是为企业创收的直接途径。
1)嵌入规范发票内容条款。企业税务管理中要确保合同流、发票流以及资金流流转一致。Q公司将发票内容,如票据类型、货物劳务名称、税收分类编码、不含税金额、税率等作为必要条款嵌入合同文本中。同时事先规范税目税率表单,针对公司实际经营业务确定420余项适用的税收分类编码简称、货物及劳务项目名称和适用税率等事项,为发票条款填写提供依据,从源头上规范发票的开具和取得。
2)新增应对税率变动条款。税制改革的深化催生增值税税率不断优化,为保证合同顺利履约结算,Q公司在合同中增加条款,约定如果国家政策调整税率(征收率),购买商品或劳务合同将以不含税价格不变结算,销售产品或劳务合同将以含税价格不变结算。同时,当合同相对方纳税人类型发生变更,由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时,Q公司同样采取此种方法锁定标的价格,间接保证公司效益不流失。但此过程是一个合同谈判及博弈的过程,还取决于合同方是否具有优势主体地位。
3)完善设备采购质量条款。按照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可享受税额抵免优惠政策。事后收集抵免资料可能面临资料不符合标准,从而导致税收抵免政策无法落实的风险。为此,Q公司加强事前安排,在合同中新增约定,专项设备采购应优先选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所列专用设备的条款表述。同时建立专用设备基础数据库,规范专用设备资料参数。要求供货方销售专用设备时提供符合所得税抵免要求、参数指标完善齐全的设备清单,落实专用设备税额抵免优惠政策。
4)调整计税方式优化条款。增值税计税方式分为一般计税和简易计税两种,在某些经济业务中可灵活选用。集团内部企业间相互提供的业务承揽服务既可以选择一般计税方法,也可以选择差额计税方式。针对此种情况,Q公司在分别测算不同计税方式对收益影响的基础上,择优选择计税方式并将此固化进合同文本中。例如优化集团内部企业间的业务承揽服务计税方式,将合同标的额细分为基本承揽和绩效承揽两部分,基本承揽部分采用差额计税方式,绩效承揽部分采用一般计税方式,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5)规范技术合同备案管理。根据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为避免技术合同文本不规范导致税收减免认定受影响,Q公司加强技术合同文本管理,将原合同文本全部按照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规定形式重新表述,同时要求合同主办单位需在合同生效3个月内办理备案,避免因超期办理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2.1.3 严把经济审核,用好联动管理“关键轴”
加强合同税务联动管理的关键是要做好合同经济性审核,重点要从审核内容、审核机制以及审核权责3个方面理清思路。
1)配置税务辅助协审权限。Q公司财务部门建立“逐级提审、内部协审”的合同审核管理模式,将审核权限按职责分工分发至各部门,促进合同在财务内部深度流转。同时,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单独配置协审权限,赋予税务人员协同处理各科室涉税条款的权利。对于签字审核后仍有纰漏的合同,切实执行岗位追责,实现合同经济性审核权责清晰、过程严谨规范、结果合法合规。
2)固化“六看八查”涉税审核要点。针对合同发票条款审核,Q公司严格执行“六看”工作法,即从业务实质、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简称、发票类型、发票税率、发票金额、发票备注栏等方面确保合同约定事项要与核算、发票相匹配,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实质。
另外,合同要素与征税要素之间存在一对一、一对多的复杂关联关系,把握好合同要素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就是控制住了合同涉税风险。因此,针对合同要素审核,Q公司全面落实“八查”责任制。从公司合同细则列示的合同基本要素入手,分析其与征税要素间的管理,归纳形成涉税审核要点,确保涉税审核全方位渗透合同文本。
2.1.4 打通反馈渠道,紧抓联动管理“实效轴”
合同税务联动管理的有效性,可由持续反馈过程体现。联动管理不仅需注重源头规范、事中控制,还注重事后评价、持续完善。Q公司从合同履约情况、合同审核情况、合同效益情况3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反馈机制。
1)执行合同后履约闭环管理。针对合同履约情况,Q公司约定“大额采购、重要采购或重要合同均需编制履约情况表,履约情况表应包括主要合同条款实际执行情况、实际执行情况与合同条款差异、奖扣条款兑现情况、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交付期限是否逾期”。通过后期重点审查履约情况表,及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持续跟踪涉及合同违约以及争议协调的涉税处理,为后续合同争变更、续签以及处理争议等提供合理依据。
2)建立合同后评价互动交流。针对合同审核情况、合同效益情况,Q公司采取“先反馈后整改、边反馈边整改”的互动管理模式,以“周汇报+月分析”的形式定期收集整理各科室合同审核情况,及时进行合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归纳整合,认识合同涉税管理短板,会同法律部持续梳理整改。
通过合同税务联动管理实践,Q公司将税务管控延伸到合同管理领域的同时,将合同精细化要求渗透到税务日常工作中,不仅促进了Q公司经济效益的增加,也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以单因素累计方法测算,通过增设应对税率变动条款、优化合同项目计税方式、规范专用设备采购及技术合同文本、开发印花税管理系统,Q公司2019年同比累计多创效3 396万元。通过规范合同及税务工作管理,Q公司进一步推进了业务与财务的融合,拓展了合同管控新途径,创建了业税协同新样板,营造了业务合作新关系,探索了智能管理新实践,有效保障了财务中心作用的发挥。
从Q公司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合同税务联动机制构建需要企业加强顶层设计、分解落实。其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合同管理与税务管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高管理人员站位,明确合同管理与税务管理在推动企业实现控险增效目标过程中的相辅相成作用;应从前期设计管理流程、过程推进人员联合联动、后期固化制度保障3个层面加强机制建设;在具体实务操作中,企业还应从源头规范合同文本、事中控制合同审核、事后评价合同涉税管理情况,持续完善管理流程,实现“四位一体”的合同税务管控格局,使财务最大程度参与到业务过程中。从整体来看,合同税务联动管理的具体指导措施并不限于本文所述,在后续进一步深化合同税务联动管理过程中,企业还需持续加强合同税务闭环管理,如建立合同涉税问题考核制度等,以此进一步实现合同税务管理全流程监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