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罗佐县,刘红光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油气在我国能源需求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石油公司是国内油气供应主体。在行业变革大潮之下,如何顺应国内外油气供需格局变化趋势,做好自身业务调整,对于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美国油气需求保持长期稳定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油气消费国,民用和军用需求规模皆非常庞大。2004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有机构预测美国军方每日石油消费量达42万吨[1]。美国同时也是全球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页岩革命彻底重塑了其能源供需结构,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仅维持在25%的水平,天然气实现了净出口。其油气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更有利于刺激其国内需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开始探索电动汽车发展问题,当时发展动机主要是出于能源安全考虑;2010年前后其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发展电动汽车的呼声也空前高涨,政府曾提出到2015年规划100万辆电动车的发展目标[2]。但此后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油革命极大增强了美国石油自给能力,发展电动汽车也变得不再迫切。基于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技术和运营模式先进、需求基数庞大等特征,美国中长期油气需求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极大,电动革命的“灰犀牛”事件出现的概率会被强大的油气供需体系所“阻击”。综合各类机构预测及模型分析,预计到2040年美国石油需求将接近10亿吨,天然气需求达9 100亿立方米,见图1。
2)欧洲油气需求因资源条件变差及能源替代出现下降趋势
20世纪60-80年代是欧洲油气勘探开发高峰期,但近20年欧洲年度新增油气探明储量逐年下降[3]。2018年欧洲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分别占全球油气贸易总量的21.2%和16%,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屡屡使其陷入被动。由于经济水平普遍较高,欧洲社会舆论对清洁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能源转型力度持续加大。按照欧盟目前的能源规划,多元化和低碳化是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欧洲议会已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由原来的27%提升至35%[4];德国、法国等国家率先在全球发布了燃油车禁售路线图。基于以上分析判断,欧洲油气消费目前应该已处于平台期,未来将呈稳中有降态势。综合各类机构判断及建立模型分析,预计到2040年欧洲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7.4亿吨降至6.8亿吨,天然气需求将基本保持稳定,约5 500亿立方米,见图1(本文对主要国家及全球的能源、油气需求预测主要基于历史趋势及时间序列模型予以判断,趋势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下同)。
3)日本、韩国试图摆脱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油气需求将出现稳中有降态势
日本和韩国油气消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由此带来的海外地缘风险和亚洲溢价使其倍感压力。为此日、韩采取了与欧洲类似的能源多元化战略。因油气资源禀赋几乎为零,日韩对发展替代能源的需求比欧洲更迫切。2018年日本第五次《能源战略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2050年实现能源转型和脱碳化”的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定位为2050年的“主力能源”,同时将节能和氢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抓手[5]。
4)韩国能源供应面临东北亚市场竞争压力,能源严重依赖进口,有其脆弱性[6]
韩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提高至20%。总体判断日韩缺少支撑油气需求持续增长的内在机制,未来需求呈稳中略降态势。综合各类机构预测及模型分析,预计到2040年日本油气需求分别降至1.4亿吨和1 000亿立方米;韩国石油需求在国内炼化产能增长推动下小幅增至1.5亿吨,但增量更多用于出口而非本国消费,天然气需求基本保持在当前60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平,见图1。
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全球油气需求增长的主力。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仍将推动中、印油气需求稳定增长。2019年中国炼油产能为8.6亿吨,2020年炼油产能有望突破9亿吨,新建产能将陆续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投产,届时炼油产能将达到10亿吨[7]。考虑到中国能源转型进程启动以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因素,中国石油需求近几年达峰可能性大。天然气需求在“煤改气”等政策推动下将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各类机构预测及模型分析,预计中国石油需求在2025年前后达7亿~8亿吨并保持长期稳定;天然气需求在2040年将增至约6 800亿立方米,见图2。
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低于中国,表现在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指标均与中国有差距,但印度处于工业化转型与结构调整期,部分技术先进,人口结构年轻,具有大量消费群体,其经济更有后发优势。若政策与体制改革到位,不排除印度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长期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国家的可能[8]。虽然目前印度的油气需求仍相对较低,但其经济潜力决定了其油气需求增长空间相对较大。综合各类机构预测及模型分析,预计到2040年印度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将分别从目前的不足2.5亿吨和500亿立方米增至4.5亿吨和1 800亿立方米,见图2。
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全球油气主产区。虽然未来的能源多元化对全球油气需求有一定影响,但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价格为中东地区油气需求增长提供了可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中东地区将更多地消化本地区油气资源,且资源导向型能源消费的内涵和层次也会不断提升。近年中东国家加大炼油化工产业发展力度就是延伸产业链,不再局限于石油供应的石油生产消费现代化例证。中东地区天然气总可采资源量13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可采资源量25%[9]。随着未来该地区的资源发现聚焦天然气,将进一步支撑其天然气需求。综合各类机构预测及模型分析,到2040年,预计中东地区的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4亿吨增至5亿吨以上,天然气需求将从目前的不到6 000亿立方米增至8 00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沙特、伊朗、土耳其、埃及将是该区油气需求增长的主力,见图3。
非洲的工业化程度一直较低。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所带来的“剪刀差”现象至今仍大量存在。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非洲各国纷纷出台促进工业发展的计划,联合国也专门出台了相关规划帮扶非洲。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和“八大行动”是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平台,该平台将增强非洲自身的经济“造血”能力视为重点实施目标[10]。非洲人口结构年轻,15~24岁年龄青少年人口共两亿。到2025年,非洲的青年人口将占世界青年人口的1/4,每年有1 000万~1 200万青年人进入就业市场。非洲同时是世界油气主要产地,但该地区目前油气需求仅为1.9亿吨和1 500亿立方米。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是拉动油气消费的主要力量。综合各类机构预测及模型分析,预计到2040年,非洲的石油需求将达到3.3亿吨,天然气需求将达到3 000亿立方米,见图3。
从过去数十年的历史看,发展中国家因其经济起点及工业化程度低,发展进步空间较大,油气需求保持了较高水平增长。BP能源数据显示,2018年非OECD国家原油需求23.4亿吨,OECD国家需求21.3亿吨,而在2005年这两组数据分别为16.3亿吨和23亿吨;2018年非OECD国家天然气需求2.1万亿立方米,OECD国家需求1.75万亿立方米,而在2005年这两组数据分别为1.3万亿立方米和1.4万亿立方米。非OECD国家油气需求追赶趋势惊人,这一趋势应该会继续保持。电动革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油气需求,但其多发生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油气行业有较高程度依赖。中国虽然大力推进电动革命,但国内炼油产能足以支撑原油需求维持在较高水平。
综合各类机构预测及建立模型分析,全球油气需求继续保持增长,且长期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到204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规模达到176亿吨油当量,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为26.9%、27.3%、26.4%和19.3%,油气仍占半壁江山。预计石油需求将在2035年前后达到峰值,约47亿吨,此后较长时间内基本保持平稳;2040年前后天然气将超过煤炭和石油成为第一大能源,见图4。
页岩革命进一步拓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范围和领域,改变了人们对油气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对油气价格形成重压。石油公司通过一些手段努力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在低油价下的油气发展能力逐渐提升,为中长期内的油气资源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
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和社会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摆脱欠发达状态进入中等发达以及发达国家状态行列,经济增速下降是基本规律[11]。受供需基本面以及经济增速下行等因素影响,未来油价保持中低位运行是大概率事件[12]。油气行业正在积极适应这一形势,其中在中低油价下向新领域进军是一大特色。根据目前全球各地上游投资计划可以发现,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规划自2018年开始重新恢复增长[13]。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主要石油公司虽削减油气投资计划,但其影响以短期为主,不会改变中长期投资增长趋势。
未来深水和非常规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领域[14]。据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之前全球海上油气年平均投资额为1 960亿美元;2030-2040年,海上油气年均投资额将达2 470亿美元;到2030年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年产量分别增至13.9亿吨和1.4万亿立方米;到2040年预计海上油气年产量分别为14.4亿吨和1.7万亿立方米。
石油方面,中东、俄罗斯与里海、非洲和北美仍将是供应主力,但中东与北美的供应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特征,俄罗斯和非洲地区的供应则相对稳定,见图5。美国页岩油是北美地区石油供应增长的主要来源,考虑到页岩油勘探开发特点、长期油价及技术进步因素,近中期内美国页岩油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推动美国石油产量上升。但随着低成本甜点区逐渐被动用以及非甜点区成本高于甜点区现象出现,页岩油产量的长期增长前景可能因此受限制。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美国石油产量将在2025-2030年达到峰值,此后可能逐年下降。
中东地区的供应增长则主要由沙特主导,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国际形势和市场条件判断,沙特更倾向于对美国页岩油采用持久战策略,即近中期内通过控制产量将油价稳定在相对有利水平,并避免与页岩油正面竞争,之后利用其成本优势在长期市场争夺份额。基于此判断,短中期内北美石油供应量持续增长,2025年前后在全球石油供应总量中的占比由目前的1/4增至1/3;中东地区的占比相应地从1/3降至30%以下;2030年开始,随着北美供应量将进入缓慢下降阶段,到2040年会再次降至目前的占比水平附近,而中东地区则持续增长,再次达到全球供应总量的1/3。俄罗斯与里海、非洲地区的供应占比则相对稳定在15%和9%左右,见图5。
天然气供应呈现较明显的美国、俄罗斯、中东“三分天下”格局。其中美国天然气供应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页岩气,其目前在全球天然气供应总量中的占比约为22%;2030年之前,这一比例会进一步增加到25%;到2040年将降至23%的水平。虽然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受到欧美制裁,不过由于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较高,且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在推进跨境管道合作方面持积极态度,美国制裁俄罗斯天然气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俄罗斯正大力发展针对亚太地区的LNG项目,出口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将带动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预计2040年之前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将大体保持0.5%~0.7%的年均增速,在全球天然气供应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17%左右的水平。此外,在北部的埃及和东南部的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天然气大发现推动下,非洲天然气供应能力和供应量可能持续提升,但受基础设施缺乏限制,其天然气资源潜力要到2030年之后才能有所释放,到2040年,预计非洲天然气供应在全球中的占比将由目前的6%增至9%,见图6。
资源禀赋的地区差异导致了油气供需的区域性失衡,贸易将架起桥梁,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鉴于中长期内全球油气供应和需求量仍将保持较明显的增长,整体油气贸易量将上升。其中石油贸易方面,中东、俄罗斯与里海以及北美是石油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中东石油出口量基本保持在2 000万桶/日以上水平,且95%左右出口至亚太市场;南美石油出口量基本维持400万桶/日,以出口北美为主,部分出口至亚太地区;俄罗斯和里海地区石油出口总量约700万桶/日,以欧洲为主要市场。由于欧洲石油消费已近峰值,2025年前后俄罗斯和里海地区对欧洲的石油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同时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出口逐年增长。非洲石油出口的60%流向欧洲市场,北美出口量受美国石油产量先增后降影响,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接近500万桶/日,此后逐年下降,见图7。
全球天然气需求继续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天然气贸易随之快速发展。预计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贸易总量将从2018年的1.2万亿立方米增长1/3以上,至1.7万亿立方米。俄罗斯和里海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区,到2040年出口预计超过4 000亿立方米。俄罗斯将一直保持全球最大天然气出口国地位。得益于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的天然气大发现,非洲地区天然气出口量在2030年之后有望增长。中东地区天然气出口主要来自卡塔尔,随着该国主要气田相继进入开发阶段以及LNG出口能力持续增强,中东天然气开发力度加大,预计中东地区天然气出口2030年达2 000亿立方米,此后较长时间保持平稳。北美的天然气出口则主要来自美国,预计2040年达到1 000亿立方米。进口方面,亚太和欧洲的天然气进口将保持增长,特别是亚太地区,到2040年前后天然气进口量将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区,进口量接近5 000亿立方米,见图8。
对油气需求趋势的判断是是油气行业发展思路调整的重要依据。鉴于全球油气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且油气主体能源地位将长期保持,石油公司依然将油气视为长期主业。即便非油气业务发展力度较大的公司,其主业和重心依然是油气[15]。跨国石油公司投资非化石能源,总体处于探索阶段。即便是欧洲背景的公司也表达了长期坚持油气主业的愿望,BP就曾公开宣称将长期坚持油气主业,美国公司更是如此。
石油公司油气业务当前的发展重点在于如何由陆上油气勘探转向海洋油气勘探,如何由常规油气转向非常规油气,如何由浅层转向深层。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等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正加大页岩油气投资,通过资产并购进入页岩油区很有代表性。近年埃克森美孚斥巨资收购二叠纪盆地一处页岩油资产,并计划将钻井预算的50%用于美国页岩油气;雪佛龙已成为在美国二叠盆地拥有页岩油区块面积最大的公司,2018年的上游投资明确转向美国国内页岩油气。近年油气发现来自海上、深层的比例日益增大,均与跨国公司的努力密不可分。
低油价下坚持油气主业地位意味着石油公司必须在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做出改变,新技术及其应用将成为公司坚守油气业务阵地的“利器”。其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油气行业降低成本、更快更好做出决策、提高效率的重要共识。石油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孪生技术[16]。油气上游行业已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中心,这一改变将使企业能够实现油田运营数字化,改变传统流程,克服运营挑战,进入油气深层、深水等资源勘探新领域。
全球石油公司在数字化技术发展方面正在做出重要实践。BP借助基于云的地球科学平台将数据收集、解释和模拟所需的时间减少了90%。埃克森美孚与微软合作运营的云环境可以安全地从油井中收集实时数据,涵盖二叠盆地95亿桶油当量的石油资源和160多万英亩区块。斯伦贝谢推出的数字勘探平台可提供超过300万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300万千米二维地震线及其他勘探数据。壳牌将人工智能项目嵌入各个运营环节的策略已实施两年,涉及280个项目。
国际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油服公司之间的协作会进一步紧密起来,“强强联合”的现象更加普遍。通过相互参股等形式共同经营油气项目,共同应对风险,共同获得收益的认同感在不同类型的石油公司之间会普及开来。这一点页岩油气生产商已做出积极尝试并取得效果[17]。国内石油公司上游经营机制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之间油气合作实践也在展开,具体途径是通过联合研究、联合勘探、设施共享的方式在一些陆地和海上区块开展合作,提升油气勘探开发效率。
将油气作为长期发展的主业符合国家石油公司发展方向。即便电动革命在国内对石油消费形成替代,海外油气市场空间依然巨大,而国家石油公司的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公司,目标聚焦全球。伴随着国内石油需求峰值和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期来临,国家石油公司要在确保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基础上,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作为重点。在海外经营方面,要强化市场经营理念,更加重视效益。国际化经营程度提升了,国家石油公司在业内的话语权也会逐渐增长,这是开放条件下国家能源安全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
国内外油气资源条件越来越差,勘探开采难度日益增加,对技术先进性和项目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与此同时,国际油价增长空间有限,要做好长期应对低油价的思想准备。而国内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对企业又提出了更高要求。三重约束之下的出路在于重点做好公司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合作与共享发展理念,吸收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加盟,为上游发展寻求新动能,有效抵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全球油气行业发展历程及跨国石油公司战略调整看,一体化是应对经济波动的有效模式。中东、北美等资源发达地区未来油气需求更多是通过产业化消化吸收本地油气资源,从而有效降低资源利用成本,增强石化产业链竞争力。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炼化项目数量攀升,中国石化在沙特的延布炼厂就被视为中沙合作的典范。可以预见深化产业链合作将是未来资源国对外合作的重要支点,低油价将进一步强化此类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有发展油气业务的强烈需求,是未来石油公司重要的海外业务开拓领域。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大型一体化企业,有此方面的发展实力。中国石化炼油能力和技术位居全球前列,部分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一方面,顺应国家改革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推进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稳步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稳定上游投资。特别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内风险勘探,重视新领域投入和新区产能建设,稳定国内供应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快理顺企业海外油气经营体制机制,抓住后疫情时代油价低位运行机遇,聚焦核心战略区域做好资产优化重组,择机并购优质资产,加快处置负效资产,向海外深水、深层以及复杂地区进军,建立海外油气生产基地。鉴于低油价下国际石油公司风险规避意识逐渐增强,应积极发现并寻求与国际油气公司开展合作的机会。
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均已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未来业务布局面向全球而不仅是国内。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刚性决定了油气在一次能源中主力能源地位将长期保持,资源分布不均衡决定了未来油气产业国际化发展规律,这些变化为国家石油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国家石油公司应紧抓市场和行业变革中的机遇,充分遵循国内外油气供需变化规律,及时进行油气资产布局和发展战略调整,持续提升油气业务发展水平和质量。
注:本文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课题《中国石化上游中长期发展战略》阶段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