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时间:2024-04-24

奚雁洁 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上市公司是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但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就业问题。不仅如此,上市公司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对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但是,融资风险是上市公司运行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所以便需要强化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有效解决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上市公司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1]。

一、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上市公司在不断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是股息,而是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资金进行融资。当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因内源融资较为便利、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所以深受上市公司的青睐。同时,内源融资不再需要对外支出资金使用费和其他股息、利息,融资费用大大减少,从而成为了推动上市公司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2]。因此,上市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降低流动资本,有效减少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这样便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厚的收益。

(二)外源融资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外源融资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主要是利用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效益作为担保和抵押,由此从银行获得贷款。向银行获得贷款的程序较为灵活,程序简便,筹资的成本较低。但是,利用这种方式贷款的金额具有一定的限制,并需要每个月定期向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的贷款利息,这样便需要面临较大的付息压力,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3]。

2.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这种方式没有还本压力,并且用款限制较为宽松,但因这种融资方式主要是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利润分配政策来决定是否需求支付利息或者是支付多少利息,所以一次性筹集的资金数额较大,而利息负担不固定。通常采用股票融资能够对公司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的知名度,这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吸收社会资本金,取得较高的收益[4]。同时,股票作为公司的一种永久性资本,流通方式更便利,且不需要支付固定的财务费用,这样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信和实力。但是,因股权融资需要较高的发行费,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资本成本,且发行的股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甚至有时还会失去控制权。

3.发行公司债券

通常发行公司债券主要就是公司承诺在一定的期限内利用还本付息的方式进行公开交易的债券债务凭证。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采用负债经营的方式,如经营方式得当,则能够有效提升上市公司使用筹集资金的效果,以此增加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5]。然后,上市公司再采用税前支付债务利息的方式来支出更少的公司所得税,这样利用债券融资方式就具有使用成本,而到期还需还本付息,大幅度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这样一旦上市公司经营不善,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

4.融资租赁

所谓融资租赁,即一种结合了融资与融物,兼具金融与贸易双重职能的融资模式。而基于上述职能,不仅能提升生产设备与技术的引进速度,且资金成本也能随之降低,继而在保证资金利用率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切实推动上市公司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其主要指的是债务人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不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从而导致债权人和其他投资者面临亏损。尤其是近几十年上市公司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整个融资过程需要适应市场发展形势而调整,但需要遭受更大的信用风险。同时,因上市公司一方面会受到自身经营状况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债务人道德品质的影响,倘若上市企业的管理者因经营不善或者是不信守承诺,投资者或银行便会站在止损的角度终止合约。一旦合约终止,上市企业便极易面临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影响到债权人利益,且会让企业的信用风险陡增[6]。

(二)流动性风险

所谓流动性风险主要指的是因缺少资金或因其他流动资金增加而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运行风险陡增。通常,我们在衡量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时,主要考量两项重要指标,分别为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

通过对上述两项重要指标的分析,便能掌握企业偿债流动的具体资金量。此外,由于上市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常常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如因不恰当的资产负债比率而导致上市公司的融资过程非常艰难,后续便很难实现以资产抵押或以拍卖价格获取短期运营资金以偿清债务的目标。

(三)市场风险

任何物品的市场价格均会处于不断浮动的状态,也正是基于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导致企业时刻面临着巨大的运行风险。尤其是对上市企业而言,较大的规模也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遭遇到比中小企业更多的市场风险,如汇率变动、市场价格波动等。以上种种均会增加上市企业的风险。

(四)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指的是政府立足于宏观调控的角度所颁发的相关政策,但颁发的政策条例与上市公司的运行发展相悖时产生的风险。

通常国家会根据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中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或者是调整相关的法规政策,以此为市场经济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但是,当上市公司所制定的发展战略不符合政策法规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上市公司发展,甚至还会给上市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构建完善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对我国当前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股权高度集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这样上市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所产生的相互制约的作用将会大大被削弱,甚至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导致治理权力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中的平衡性,甚至还会让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出现畸形的问题。同时,因上市公司内部的中小股东很难发挥自身的话语权,所以即便他们发现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因为没有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而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这样大股东从自身的角度往往更倾向于决策效率,从而严重影响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效率。

(二)专业管理人员欠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薄弱

通过将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相比较,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在发展水平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且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安排专人负责融资风险管理,加之公司内部员工及高管普遍不具备良好的融资风险意识,这便增加了企业面临融资风险的概率。即便部分上市公司专门设置了融资管理部门,但因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控制意识的欠缺,导致制定的各项融资策略存在盲从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这也在较大的程度上增加了上市公司在运行过程中的融资风险。

(三)缺乏有效监督,内部控制责任落实不到位

通过对当前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监督不到位,部分上市公司虽然设置了内审部门,但大部分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名存实亡的空岗位,并未将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追责制度。同时,因上市公司的部分管理者自身的松懈而导致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严重降低了上市公司应对融资风险的能力,不利于上市公司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融资风险内部控制效力低下,制约了内部控制效率提升

近几年,我国尚未针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过程内部控制制定完善的制度,融资风险依然存在,这样就导致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控制只停留在表面上。同时,很多上市公司对融资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制定完善的考核和鼓励机制,甚至在一些重要的资金融资的过程中尚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这便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不利于上市公司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发展。

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合理控制融资风险的重要前提。因此,上市公司管理者需专门针对融资方面的风险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员工管理与企业管理制度,需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状况,确保所拟定之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能帮助上市公司达到防控融资风险的目的。除此之外,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需对以下几方面给予高度重视。首先是融资决策方面,在开展融资活动前,需务必确保融资决策的合理性,具体可采用财务与经验分析法,对融资的规模予以合理测算;其次是对融资工作的执行过程予以全面监督,确保融资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均将自身的监督及管理职责履行到位,这样才能避免因员工操作失误而为企业带来损失;最后则是要对融资的偿付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为强化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融资偿付工作可采取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让内部人员的信息沟通得以加强。

(二)增强专管人员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意识

专业的部门及工作人员方能切实应对好融资方面的风险。对此,上市公司也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方面,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当然,管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方能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并促进企业整体风险防控意识的提升。除此之外,企业还应采取有效手段来让普通员工掌握更多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知识,如邀请专业人员来公司普及或延请专业人员授课的方式,增强员工的风控意识,这既有利于企业内部制度的落实与推进,又能让内部控制制度变得更加完善,继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多方位控制融资风险,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除了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并确保风控计划的合理与完善外,还需通盘考虑融资决策、执行以及偿付等多方面。首先,在作出融资决策前,企业需对自身状况有充分了解,确保所制定决策全面考虑了企业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次,为尽可能降低执行融资决策的过程可能遭遇到的各方面风险,企业还需对融资决策的执行过程予以严密监督,尤其是对融资资金使用的把控更要引起重视,以免因资金流失而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至于融资偿付,由专人负责融资还款准备,确保内部信息沟通畅通,为融资偿付提供助力。最后,企业还需对传统的管理制度予以有效革新,并创新融资的体制及方法,在全面预测、检测及防范的基础上提前拟定应对风险的策略,这样才能在风险来临时及时地将其消除,从而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对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

监督是确保制度及工作得以顺利施行的关键手段。因此,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也需基于严密的监督。对此,企业可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来监督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一旦发现有违公司制度的现象便要立即加以惩处。当然,这便要求拥有监督权力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与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不能将个人情感凌驾于公司制度之上,这样才能彰显公司制度的权威与公正,继而提高企业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质量,同时维护企业的发展稳定。

五、结语

总之,完善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减少融资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确保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科学、合理、合法及有效,方能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风险。当然,企业管理层亦需重视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做好员工培训与监督工作,这样才能让员工作用在内部控制各环节均得到充分发挥,继而在全面提升企业应对融资风险的能力与水平同时维护企业发展得平稳、持续与长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