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探索

时间:2024-04-24

周思池 颜叶青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我国职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施建议》,该方法明确提出了开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又称“1+X”证书)培训机制的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同年,《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发布,强调要在试验高校认真推进教材构建、专业知识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与“1+X”的专科学位模式有机融入,并继续完善课程专业知识培训规划,进一步创新职务知识培训方法,以达到高职院校的专业知识需求和实际职务知识水平需求一致,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职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高职校园职业教学效率。

一、现实机理:“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发展

(一)“1+X”证书制度的发展

“1+X”证书管理制度于2019年首度全面建立,当中“1”指文凭证书,是高等教育基本属性,“X”是多项职业技术级别认证,是对“1”的运用与扩充,反映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宗旨。为保证“1+X”证书制度的效果和实用价值,制定了《有关在高校实行“学历证书+一批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管理制度试点方案》,强调要在试验学校认真推进教材构建、学科专业构建、师资队伍构建与“1+X”资格证书管理制度的有机融合,并逐步调整优化学校学科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方案,不断创新学校职业技术培养模式,以达到高职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技术标准与企业职业技能水平技术标准保持一致,并以此提高学校学生就业实力,进一步提升高职学校职业高等教育品质。

(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高职会计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由于当前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日渐提升,中国职业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会。据此,高级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应切实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实现育人成效。“1+X”证书体系是我国提出的一个重要高等教育改革举措,意在促进职业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为社会发展不断输送复合型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贯穿落实这一教育改革措施,明确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课证融通”教学,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证书标准的相结合,从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发展多层次“X型”技术人才,不断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实现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的价值

1.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正处在向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等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过,由于目前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技术能力和职业市场要求并不符合,对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行业重合率与行业结构优化提升的前瞻性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1+X”证书制度试点能够有效补充这种差距,对等级证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于技术发展新态势、行业企业发展新变革以及职业市场新要求,把行业企业的新科技、新工艺、新标准、新需求等内容纳入到企业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之中,更注重的是学习者的职业发展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将更加有利于高层次强技术人才的培育,也能够增强对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行业契合度和具备产业结构优化与提升的前瞻性。

2.有利于促进会计专业课程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人才培养,为发展、为经济社会培训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升级脚步也在进一步加快,需要大量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将高职务会计专业教学规范和专业技术知识等级规范融为一体,是在原专业班级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涵的提高,把专业技术知识证书的内涵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以及逐步地过渡、逐渐地调整,从而在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原有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有效渗透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内容,实现课证融通的目的,满足“1+X”证书制度要求。

二、现实困境: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断层

(一)“1+X”证书制度下教学与职业融合的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的职业教育体系改变

“1+X”证书管理制度的实施是对职务教育界自上而下的变革,先后从职教管理体系、策略方案、管理制度、教学和公司发展程度等几个方面加以规划,反映了国家对职教的重视。在以往的职教过程中,学生通常只能面向一个会计行业开展学习,“1+X”证书管理制度下,国家提出对职务院校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举办模式,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招生,实施多元教学,进一步推动了专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等级认证的深化融合,进一步创新职务学校素质教育模式。而且由于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导致高职企业会计专业学员的职业技能侧重点也各有不同,高职学校往往在制订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解模糊或认知错误的现象,从而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学员真实成长方向产生了偏离,也就无法较好地符合公司人才需求。所以,高职学校就必须以更为完整、准确、科学的观点看待当前职业道德培训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企业特点,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与学员的未来成长发展方向紧紧相连。

2.微观因素的院校育人模式骤变

“1+X”证书体系若想高效实施,高等学校就需要在国内建立合作共识,了解该项体系实施情况、效果及其对学员未来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同样,高等学校的体系除公开教材外,主要是由会计专业基础课程、重点专业课和延伸专业课构成,具有浓厚的职业道德培养特点,再加之“双师型”的教师,就很容易完成体系上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标准与专业技能知识等级规范的融合。但如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上的融合,还需高职学校提出更有力的质量保证举措。此外,也有部分高职学校通过实施“1+X”双证书制试点工作,也获得了一些效果,对这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态度也比较积极。

(二)“1+X”证书制度下教学与职业融合的问题短板

1.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轨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大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技能,但在实际培养方案中,其基础教育模式和会计专业教育标准均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用人需要,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此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由于需要学生利用在校时间熟悉各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领域,所以部分的高职学校通常都会制订出较少会计专业教育标准,或者会降低中专教育标准,学员看似掌握了许多会计专业技能,但却无法胜任企业的实际岗位,这些都是由于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标准逐渐脱离企业现实需求而造成的。

2.校企合作出现人才培养利益冲突

“1+X”证书制度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职教和经济发展中的结合度,而校企合作与产教深入糅合也将是这一制度实施的重要途径,不过,由于高职学校的主体教育目标是培养,而企业开展活动的首要目标则是谋求利益,这也将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培养等方面产生矛盾。在企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由于校企合作要求依托于企业的实际工作,对学员开展生产实习和职业技能考核等,但企业往往会觉得这些方式无法给企业创造效益,反而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一般也无法把实际教学资源注入其中,这更增加了对校企合作的隔阂。

3.课程资源无法丰富职业实操机会

“1+X”的证书体系,是为解决专业技能知识与人才培养供需矛盾、推进产教融合、推动高等职业学校管教方面课程改革的新体系,就必须从会计学院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而这就需要高等职业学校针对不同的会计学院要求,在软硬件方面增加投入,为学员的实训课程提供拟真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员都能亲自动手实操。不过,由于当前的高职学校资金投入相对较小,仍以课堂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学员的实操机会相对较小,无法有效培养自身的会计专业综合实力,因此不利于“1+X”证书体系的实施。

三、现实路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对策

(一)标准设计一体化,重构课程体系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的教育,需要重新建立完善有效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与证书标准一体化。根据“1+X”证书的需求开展会计学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增强相应课堂教学课程与“1+X”证书需要的教学内容相互连接性,进而进一步提高总体课程教学效果。如以会计学财务共享服务“1+X”考试体系为例,就通过DACUM技术实现了体系的分析建设。DACUM技术是一门能够面向市场以职业为导向,根据个人职业能力需求开展职业分类,或者针对一个企业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的能力分类,与判断一个职位所需要能力水平的技术。财会资源共享业务“1+X”资格证书是DDZB培训公司通过结合信息时代的职业与典型项目任务分析,与教育过程深度集成和作业过程的课题研究并设置课题环境所研发的高职会计专业X资格证书。财会资源共享业务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种水平。各个水平职业需求各有不同,且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与知识也不同。

(二)内容选择职业化,改革课堂教学

课程内容就是通过学习传授的知识与能力,承载起整个培训任务。而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既直接受制于整个培训任务,又直接关系到整体培训效果的达成。必须根据会计专业在数字贸易专业群中的位置,按照“互联网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数字化运用”“财务共享服务”“智慧财税”“业财合一管理信息化运用”职业技术水平等级认证标准,对“1”相关教学内容加以完善或衔接,并确定对应关系,明确专业的教育内涵,以实现职业化目标。例如,“会计综合实训”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面向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专业服务机构财务和业务基层运营以及经营管理岗位人员,主要负责账表生成、需求分析、信息收集、数据整理、报表分析、经营分析等岗位工作。教学内容主要选取为初始设计及基础操作、大数据获取及识别、发展过程及趋势研究、业务管理、分析、信息操守及安全问题研究等,内容针对企业职业岗位需要,凸显专业性特点。

(三)教学方式项目化,巩固校企合作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不同层级职业等级认定标准,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群,在分析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梳理不同岗位所涉及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以项目化方式出现,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推进,每个项目以情景化实施教学。例如,专业核心课程“ERP业财一体信息化”课程对接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在熟悉用友ERP软件的基础上,借助情景化新道云平台,学生可以在不同项目下,通过“做任务”的方式,反复训练其操作步骤,强化其职业技能,直到项目化教学情景化任务完成,有利于高效实现课程目标。同时,通过学院教师与企业老师的联合对本地区内经济产业情况开展调查,全面了解各个产业、各种类别、各规模的企业,分别根据目前对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其对会计人员未来专业知识转换能力水平与职业发展能力水平的特点,通过联合建立培养项目,把企业内各个岗位对相应层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基本素质的需求融入到培养方案中,从而使会计专业的设置与人员的培训更加符合企业对高层次技能型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教师评价激励化,构建成长机制

现有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更侧重考核教师论文、课题的能力。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考核通常以公共基础知识为主,通常采用线上远程培训模式。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较少。专业知识的更新有赖于专业教师自行通过会计继续教育来完成,当然,因为缺乏相关考核机制的约束,大部分专业教师并没有认真参加会计继续教育,以快速达到继续教育学时为目的,很少真正去理解掌握继续教育的内容。基于此,校方应考虑将教师专业继续教育纳入考核,对于能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专业职称证书升级的教师,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上有所体现,以此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会计专业老师和管理者之间共同建立了会计职业培训,开发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并推出会计专业培训计划及课程。还可以联合建立以学校CRP智能化系统为核心的会计教育,利用CRP网络平台进行更多多样化教育,包括财务辅导和会计教育业务等。在“互联网+”科技创业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与创造力,营造会计专业的成长条件和氛围。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发展是职业教育课程变革的新趋势。本文通过探析国内部分已有会计证书制度与课程标准建设现状,为“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途径的建设寻求借鉴,了解“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并借此提供一种普适性的、可行性较好的“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方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