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姜雅慧 张靖宜 郭玉虹 罗烨 丁婷婷 孙燕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以胃肠胰多见,消化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2019版更新的消化系统NEN分类标准与内分泌器官肿瘤WHO分类2017版中胰腺NEN分类标准一致。本研究收集并复核了182例胰腺NEN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数据,依据新版WHO分类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我国胰腺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患者生存相关的因素。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切除和活检(切检、穿刺)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anNENs)病例18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信息。随访方式为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5月。39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21.4%,失访者的随访时间或截至最后医疗记录时间,术后无任何医疗记录者则截至2019年5月。
1.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每例肿瘤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均进行Syn、CgA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根据鉴别诊断的需求补充其他指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石蜡标本制成4 μm切片后常规脱蜡,枸橼酸钠抗原修复,加入3%过氧化氢封闭10 min后按照说明书常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2 分类 根据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第五版(2019版)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标准[1],将PanNENs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G1、NET G2、NET G3、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和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xed 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MiNEN)。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法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收集的182例病例中,142例为手术切除标本,40例为活检标本(包含转移灶标本25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为胰腺原发)。其中,78 例(42.9%)为NET G1,82 例(45.1%)为NET G2,5 例(2.7%)为NET G3,15 例(8.2%)为NEC,2 例(1.1%)为MiNEN。全部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见表1。
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97 个月,平均37.4 个月。2例既往有肾透明细胞癌,1例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 例手术时同时伴有其他恶性肿瘤(2 例伴胰腺导管腺癌,1例伴肾透明细胞癌,1例伴胃印戒细胞癌,1例伴胃黏膜内低分化腺癌),2 例出现非肿瘤相关性死亡,此10例均不纳入生存分析。在随访过程中,54例(31.4%)发现复发或转移,无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97(33.0±25.4)个月,中位PFS为29个月。截至随访结束,34例(19.8%)出现肿瘤相关性死亡,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97(37.7±25.0)个月,中位OS 为35 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2019 版WHO 分类与PanNENs 的OS和PFS显著相关(均P<0.001,图1)。
78例PanNET G1中,手术标本65例、活检标本13例。65例手术标本中,27例(41.5%)位于胰头颈、38例(58.5%)位于胰体尾;Whipple手术16例(24.6%)、胰体尾(+脾)切除34例(52.3%)、胰腺中段切除5例(7.7%)、胰腺部分切除1 例(1.5%)、单纯胰腺肿物切除9 例(13.9%)。患者男女比例为1:2.4,平均年龄(52.0±13.2)岁。肿物最大径(4.2±3.2)cm,Ki-67<1%、1%、2%分别为21例(32.3%)、25例(38.5%)、19例(29.2%)。5例累犯了周围器官。诊断时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图2)。依据AJCC第8版分期标准[2],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3例(20%)、46例(70.8%)、5例(7.7%)、1例(1.5%)。术后除1例因淋巴结转移及脾静脉瘤栓给予善龙治疗、1例因影像学累及周围血管脏器给予依托泊苷+顺铂(etoposide-cisplatinum,EP)化疗、肝转移者转移灶切除及术中射频外,其余患者未进行进一步治疗。随访过程中,8例发现复发或转移,其中1例发生肝转移后分级由G1(原发灶的Ki-67为2%)变为G2(肝转移灶的Ki-67为18%)。肝转移者予以射频消融、动脉化疗栓塞、氩氮冷冻治疗及EP化疗,复发者未继续治疗。随访结束时,5例死亡(包括诊断时即肝转移例,其余4例术后均转移)。13例活检标本中,2例胰腺肿物切检、5例胰腺穿刺、5例肝转移灶穿刺、1例门腔静脉间肿物切检。初诊时淋巴结转移者2例、远处转移者8例(肝、腹膜、腹腔),治疗包括善龙、舒尼替尼、依维莫司,肝动脉栓塞、伊力替康+顺铂等。随访过程中,4例发现新的转移灶;随访结束时,3例死亡(均转移)。
图1 WHO消化系统肿瘤2019版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与172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生存曲线
除去7 例不纳入生存分析的病例,71 例PanNET G1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97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较差的OS 与未予手术切除(P=0.004)、侵犯周围器官(P=0.009)、淋巴结转移(P=0.003)、远处转移(P<0.001)、进展期(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时为进展期(Ⅲ/Ⅳ期)是O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2,HR=12.472,95%CI:2.511~61.944)。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较差的PFS 与未予手术切除(P=0.014)、侵犯周围器官(P<0.001)、远处转移(P=0.015)、进展期(P<0.001)、肿物最大直径>4 cm(P=0.001)有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诊断时为进展期是PFS 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HR=10.562,95%CI:3.154~35.371,P<0.001)。
82 例PanNET G2 中,手术标本65 例、活检标本17 例。65 例手术标本中,25 例(38.5%)位于胰头颈、37 例(56.9%)位于胰体尾、3 例(4.6%)肿物多发。Whipple 手术20 例(30.7%)、胰体尾(+脾)切除38 例(58.5%)、Whipple+脾胰体尾切除2例(3.1%)、胰腺部分切除3 例(4.6%)、单纯胰腺肿物切除2 例(3.1%)。患者男女比例为1:1.1,平均年龄(49.6±11.3)岁。肿物最大径(4.6±3.0)cm,平均Ki-67 指数为(6.7±4.9)%,10例侵犯周围器官。诊断时淋巴结转移6例、肝转移6 例。AJCC 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7 例(10.8%)、41 例(63.1%)、11 例(16.9%)、6 例(9.2%)。发现肝转移的6 例患者,均进行了同期转移灶切除,其中3例术后予以善龙、依维莫司及肝射频治疗。另外4例患者因Ki-67指数较高、术中见侵犯周围器官或肿物多发予善龙或EP 方案治疗,其余患者未进行进一步治疗。随访过程中,13例发现复发或转移,给予氩氮冷冻、善龙、索坦、肝射频、肽受体反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替莫唑胺+氟尿嘧啶(5-FU)治疗。随访结束时,4 例患者死亡(均转移)。17例活检标本中,5例胰腺穿刺、1例腹腔穿刺、1例腹膜后穿刺、9例肝脏穿刺和1例肝转移灶切检;初诊时淋巴结转移8 例、远处转移14例,给予善龙、舒尼替尼/依维莫司、索坦、替莫唑胺+卡培他滨(capecitabine-temozolomide,CAPTEM)、伊力替康+顺铂、EP、放疗、肝动脉栓塞治疗。随访过程中,10 例发现新的转移灶;随访结束时,7 例死亡(均转移)。
除去3 例不纳入生存分析的病例,79 例PanNET G2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92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较差的OS 与未行手术切除(P<0.001)、淋巴结转移(P=0.049)、远处转移(P=0.001)、进展期(P=0.002)有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切除是OS较好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HR=8.217,95%CI:2.381~28.36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较差的PFS与男性(P=0.024)、未行手术切除(P=0.002)、远处转移(P<0.001)、进展期(P<0.001)、神经侵犯(P<0.001)有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诊断时即有远处转移是PFS 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HR=26.137,95%CI:7.250~94.223,P<0.001)。
5 例NET G3 中,包括手术标本2 例、活检标本3例。随访时间12~55 个月。手术标本中,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3.5 岁,肿物最大径均为5 cm。1 例位于胰体,诊断时即有肝转移(Ⅳ期),予以脾胰体尾+肝段切除,Ki-67为60%(图3A~3E),术后1个月肝转移灶复发,术后1年患者死亡。另1例手术切除的肿物位于胰头,予以Whipple 手术,Ki-67 为30%(图3F~3I),病理分期Ⅱ期,术后予以EP 方案化疗,半年后全身多处转移,截至随访结束仍生存(OS为19个月)。活检标本中,2 例为肝转移灶穿刺(Ki-67 分别为40%、30%),前者拒绝治疗(OS为13个月),后者予以肝动脉栓塞+EP化疗后出现肾上腺及腹腔转移、死亡(OS 为17 个月);另外1 例因已侵犯十二指肠和肠系膜上静脉、无手术指征、行胰腺肿物穿刺(Ki-67为30%),患者拒绝化疗、失访。
由于病例数较少,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除Ki-67 指数与OS 相关外(≤45%vs.>45%、≤55%vs.>55%,均P=0.046),其他因素均无预后差异。
15 例NEC 中,手术标本8 例、活检标本7 例。手术标本中,5例位于胰头、行Whipple手术,3例位于胰体尾,行脾胰体尾切除。患者男女比例为7:1,平均年龄(57.7±10.7)岁,肿物最大径(4.7±3.9)cm。其中,3 例小细胞型(图4A~4C)、5 例大细胞型(图4D~4F),平均Ki-67 指数为(71.7±12.6)%,3 例侵犯了周围器官。诊断时淋巴结转移4 例、远处转移2 例。AJCC 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 例(25.0%)、3 例(37.5%)、1 例(12.5%)、2 例(25.0%)。术后治疗多采用EP 方案,1 例行试验性抗PD-1(特瑞普利)+索凡替尼。随访过程中,7 例发现复发或转移;随访结束时,4 例死亡(均转移)。7 例活检标本中,2 例胰腺肿物穿刺、4例肝转移灶穿刺、1例右腹股沟肿物切检;3例为大细胞型,4 例为小细胞型;Ki-67 指数分别为70%(3例)、80%(3例)和90%(1例)。诊断时淋巴结转移3 例、远处转移6 例。均进行了化疗,方案包括EP、IP 方案(伊利替康+顺铂)、吉西他滨+奥沙利铂。随访过程中,7 例均发现转移;随访结束时,7 例患者均死亡。
随访时间1~47 个月。为探索Ki-67 对NEC 预后的影响,分别以45%、55%、60%、70%为界值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i-67指数仅与PFS相关(≤70%vs.>70%,P=0.026),与OS 无关(均P<0.05)。神经侵犯(P=0.014)与较差OS 相关。除了Ki-67指数,与较差PFS相关的因素为女性患者(P=0.002)和肿物最大径>4 cm(P=0.032)。
2例MiNEN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均位于胰头,进行了Whipple手术,病理类型均为混合性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其中2例的两种肿瘤成分不交织,导管腺癌成分为中分化,占肿瘤的40%、Ki-67为20%,神经内分泌癌成分为大细胞型、Ki-67 50%(图5A~5D),予以EP治疗,术后2个月肝转移,术后12个月患者死亡。另1例的两种肿瘤成分交织,包含黏液腺癌,Ki-67为70%(图5E~5I),存在淋巴结转移,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吉西他滨+顺铂),术后9个月发现骨转移、14个月腹膜转移,后将治疗方案改为伊利替康+5-FU、EP、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术后20个月患者死亡。
与NET G1 相比,PanNET G2 更多见淋巴结转移(P=0.002)和远处转移(P=0.035),AJCC 分期也较高(P=0.030)(表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图1),虽然两者在OS 上无显著性差异(P=0.207),但NET G2 的PFS更差(P=0.018)。另外,以5%、10%、15%作为Ki-67 界值对NET G1/G2 整体进行生存分析显示,以10%和15%为界值时患者的PFS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34,P=0.022),而单独对NET G2 进行的Ki-67分层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2 1例胰腺NETG1伴肝转移病例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图3 2例胰腺NET G3病例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图4 2例胰腺NEC病例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图5 2例胰腺MiNEN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2例均为胰腺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
与NET G1 和G2 相比,NET G3 男性患者更多见(P=0.029),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表1)。生存分析显示,NET G3 的OS(P=0.008)和PFS(P=0.001)均差于NET G1/G2。
与NET G1和G2 相比,NEC 男性患者更多见(P=0.003)、年龄较大(>53岁vs.≤53岁,P=0.033)、易发生脉管侵犯(62.5%vs.18.2%,P=0.015)、淋巴结转移(46.7%vs.10.6%,P<0.001)、远处转移(53.3%vs.18.1%,P=0.004)、分期也较高(P=0.010,表1)。生存分析显示,NEC 患者的OS 和PFS 均差于NET G1/G2(均P<0.001)。
虽然本研究中NET G3 病例较少,仍对NET G3和NEC 进行了比较分析。除NEC 的Ki-67 指数较高外(P<0.001),两者在其他病理参数上无显著性差异(表1)。生存分析显示,NET G3 和NEC 患者的OS(P=0.123)和PFS(P=0.219)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提示两组病例预后较差的Ki-67 界值不同(NET G3 为45%,NEC为70%)。
鉴于NET G3和NEC的诊断标准中Ki-67指数均为>20%,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NEN G3),分别以45%、55%、60%、70%作为Ki-67界值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Ki-67>45%(P=0.033)、Ki-67>55%(P=0.033)与患者较差的OS 相关,Ki-67>70%与较差的PFS 有关(P=0.035)。与NET G1/G2 相比,NEN G3 男性患者多见、年龄较大(>53 岁vs.≤53 岁,P=0.045)、易发生淋巴结转移(35.0%vs.10.6%,P=0.007)、远处转移(55.0%vs.18.1%,P=0.001)、分期较高(P=0.002,表1)、OS和PFS均较差(均P>0.001)。
与NET 相比,NEC/MiNEN 男性患者更多见(P=0.002)、年龄较大(>53岁vs.≤53岁,P=0.015),易发生淋巴结转移(47.1%vs.10.3%,P<0.001)、远处转移(47.1%vs.19.4%,P=0.021),神经侵犯(40.0%vs.8.3%,P=0.009)、脉管侵犯(60.0%vs.19.1%,P=0.009)、分期较高(P=0.026,表1),且患者的OS 和PFS 均较差(均P<0.001)。
WHO 消化系统肿瘤2010 版胃肠胰NEN 分类标准实行后,有研究结果显示一部分“神经内分泌癌”的分化较好(细胞呈器官样排列,细胞与细胞核的异型性小);并且与分化差的NEC 相比,分化好者对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omatostatin receptor scintigraphy,SRS)[2-3],对化疗药物的反应不同[3-5],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较好[3-4,6],并且在分子机制上也有明显的差异[7-11]。WHO 内分泌肿瘤2017 版将Ki-67>20%和(或)核分裂象>20个/10 HPF的分化好的胰腺NEN归入NET G3,从而与分化差的NEC进行区分[12]。WHO消化系统肿瘤2019 版肯定了WHO 内分泌肿瘤2017版中胰腺NEN 的分类标准,并将这一标准推广到消化系统NEN[1]。有报道PanNET G3 的Ki-67 指数显著低于PanNEC[4,13-1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是,PanNET G3 与PanNEC 的Ki-67 指数也存在重叠,尤其在30%~60%[15]。本研究中,1 例PanNET G3 的Ki-67 指数为60%,2 例PanNEC 的Ki-67 指数为35%和60%。对于Ki-67 指数在30%~60%的PanNEN,有时单纯依据组织学形态不容易鉴别NET G3 与NEC。基于NEC 的基因改变多为p53、RB1、KRAS、p16、Smad4,而NETG3 的基因改变与NET G1/G2 相似,即DAXX/ATRX、MEN[3,9-10]。一项韩国的多中心研究表明[13],免疫组织化学p53、p16、MUC1和Smad4中的任意2个异常表达均可判断为PanNECs,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87.5%。本研究中1例PanNEN 的Ki-67 为60%,大部分区域肿瘤分化较好,但局灶存在坏死且核分裂象稍多,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异常表达,最终诊断为NEC,与患者术后虽经EP方案化疗6 个周期但在不足1年内即出现肝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较差生物学行为一致。Han等[14]对57例PanNEN G3(30 例NET G3、27 例NEC)的预后分析显示,新分类与OS 和肿瘤复发时间(time-to-relapse,TTR)均相关。Raj 等[4]的研究也表明分化好的NET G3,其OS 明显好于分化差的NEC。本研究中,PanNEC 与PanNET G3 患者的生存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本研究中两类病例的例数较少(分别为15例和5例)有关。
新版WHO GEP-NEN分类标准还将Ki-67指数<3%作为NET G1的界值,比前版分类(NET G1的Ki-67指数<2%,而NET G2为3%~20%)更加严谨。另外,新版将2010版分类中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更名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扩大了非神经内分泌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导管腺癌、腺泡细胞癌、鳞癌或其他任何可定义的肿瘤类型),包含了少数病例中神经内分泌成分为分化好的NET 或非肿瘤成分为癌前病变(如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6])的可能。但是,MiNEN 仍以MANEC 为主。本研究中,2 例MiNEN 均为混合性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虽然采取了积极的手术与化疗,但均在2年内死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胰腺NEN以NET G1/G2为主,约占全部PanNEN的87.9%,与Jin等[17](90.1%)、Addeo等[18](96.8%)、Capretti等[19](94.9%)的报道一致。本组病例中,2019版WHO分类与PanNEN的PFS和OS显著相关,不同级别PanNEN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也存在差异。分级越高(NET G2vs.G1、NEN G3vs.NET G1/G2、NEC/MiNENvs.NET),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越多见,进展期占比也越高;分级越高(NEC/MiNENvs.NET),也更多见神经和脉管侵犯;分级越高(NEN G3vs.NET G1/G2、NEC/MiNENvs.NET),男性占比更高,发病年龄也较大(>53岁vs.≤53岁)。其他研究也显示,分级越高,越多见淋巴结转移[17,20]和大血管侵犯[18]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除了WHO 2019分类,还存在其他预后相关因素。Addeo等[18]报道PanNEN患者较差的OS与大血管侵犯、胰头肿物、同时肝转移及较高的肿瘤分级有关。Jin等[17]报道较差的OS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R1/R2切除及G3有关。Kim等[21]的结果显示较差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G3、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手术残余。鉴于WHO分类显著影响PanNEN患者的生存,本研究对不同级别的PanNEN分别进行了生存分析。
在PanNET G1 和G2 中,预后较差的独立因子包括较高的分期、远处转移以及未予手术切除。NET G1/G2 虽然总体预后较好,但术后的复发/转移并不少见。本组病例中,初诊时无远处转移但术后发现复发/转移的NET G1/G2 占全部手术切除NET G1/G2的11.5%(15/130),这种情况在Genç 等[22]和Zhang等[23]NET G1/G2 研究中分别为16.6%和36.2%,所以对患者的术后监测很重要。Genc 等[24]指出PanNET G1/G2>4 cm 与复发有关。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与原发灶相比,转移灶的Ki-67 指数会出现升高[25]或变异[26],肿瘤级别进展[1,27],与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中1 例NET G1 原发灶Ki-67 为2%,术后5年出现肝转移,转移灶Ki-67为18%,分级由NET G1变为NET G2,予以射频治疗及EP 方案化疗,2 个月后患者死亡。所以,对转移灶进行活检及重新评估将有助于病情的监控并调整治疗方案。Shi 等[26]的研究表明,对GEP-NET G1/G2 患者的转移灶进行局部治疗(切除、射频或动脉栓塞)的预后好于仅予以生物治疗(干扰素、生长抑素类似物)。
在NEN G3(包括NET G3和NEC)中,Ki-67指数是NET G3和NEC共同的预后相关因素。Han等[14]研究显示Ki-67 指数是NEN G3 的独立预后因素,也提示手术切除对NEN G3 的预后有益。Yoshida 等[28]则认为手术仅能改善NET G3 的预后。但Feng 等[29]对SEER 数据库中Ⅳ期PanNEC 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将有利于预后。目前ENETS共识[30]和NCCN 指南[31]也建议对于可切除的NEN 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鉴于病例数较少,本研究未证实手术能使NEN G3获益。药物治疗方面,由于NET G3的增殖指数低于NEC,且分化较好,所以更偏向于NET G1/G2方案,选择生长抑素类似物、依维莫司、舒尼替尼。对于进展期的NET G3,烷基化类的CAPTEM 可能对Ki-67<55%者有效[32],而Ki-67较高者或快速进展者可考虑铂类[15]。NEC 主要给予铂类方案。
明确的诊断、预后分层及病情监测对于临床治疗PanNEN 至关重要。除常规的病理诊断及CT、MRI、SRS 等影像学方法外,目前关于辅助NET/NEC鉴别诊断、治疗靶点评估以及提示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如基因突变及拷贝数变异检测、表观遗传学改变及液体活检等,至临床应用仍有一定的距离,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此外一些研究者建议将肿瘤分化、增殖指数、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预后因素进行整合,建立联合分级/分期的分类系统,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综合判断病情、进行预后分层[33]。总之,虽然近年对于PanNEN 这一组异质性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但是在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3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