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PD-1/PD-Ls在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4-07-28

胡俊霞 陈清江 张旭东 李文才 王冠男 王欣 董萌 吴少璇 马咪静 尹美凤杨万秋 丁梦杰 张明智 朱利楠

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T/natural killer(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EBV(+)-T/NK-LPD]是指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一组淋巴组织疾病,Ohshima等[1]根据细胞形态和克隆性可分为Ⅰ级反应期(多形性和多克隆)、Ⅱ级交界期(多形性和单克隆)和Ⅲ级肿瘤期(单形性和单克隆),共同构成连续的疾病谱系。EBV(+)-LPD分为B细胞型和T/NK细胞型,B细胞型可分为:淋巴样肉芽肿、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s CAEBV)-B细胞型、EBV(+)B细胞-LPD等;T/NK细胞型可分为:CAEBV-T/NK细胞型、种痘样水疱病(hydroa vaccin⁃iforme-like disease HVD)、蚊叮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to mosquito bites,HMB)等[2]。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为CD28共刺激受体超家族成员,参与外周耐受的诱导和维持,并在自身免疫、移植免疫、感染性免疫和肿瘤免疫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3],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B7-H1/CD27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2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B7-DC/CD273)为B7家族共刺激分子重要成员,研究发现其通过与其受体PD-1互相作用,传递负性调控信号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和免疫无能,促使肿瘤的免疫逃逸[4-6]。目前,PD-1、PD-L1和PD-L2在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的机制研究较多,但在EBV(+)-T/NK-LPD疾病(谱)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针对17例不同分级和类型的EBV(+)-T/NK-LPD患者标本进行PD-1、PD-L1和PD-L2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为EBV(+)-T/NK-LPD石蜡包埋组织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0~82岁,平均年龄29岁;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3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例。

1.1.2 主要试剂 鼠抗人PD-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试剂盒和DAB显色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PD-L1多克隆抗体、兔抗人PD-L2多克隆抗体均购自武汉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PD-L1和PDL2蛋白表达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脱蜡,置于0.01 mmoL/L pH6.0的柠檬酸盐95℃高压锅15 min抗原修复,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PBS冲洗3次、暴露抗原、H2O2处理,兔抗人PD-L1多克隆抗体(1:120稀释)、抗PD-1单克隆抗体(1:100稀释)及抗PD-L2多克隆抗体(1:150稀释)4℃孵育过夜,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二抗孵育30 min后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盐酸酒精分化、透明,最后中性树胶封片。

1.2.2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断标准 所有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结果均呈显著棕黄色,PD-1、PD-L1和PD-L2阳性物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在高倍镜下随机选择5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数,每个视野至少计数200个细胞。参照肿瘤组织中PD-1、PD-L1和PD-L2表达的计数方法,结合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来评定阳性病例。肿瘤组织中PD-L1和PD-L2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分级:无着色0分,淡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5个视野阳性细胞平均百分数作为该例阳性细胞百分比,将其分级:<25%1分,25%~50%2分,>50%3分。两项结果相乘得分≥2分为阳性,<2分为阴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表达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1、PD-Ls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D-1、PD-L2的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表1),PD-L1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

2.2 Spearman秩相关分析PD-1、PD-Ls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PD-1、PD-L1和PD-L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41(P>0.05)、r=-0.563(P<0.05)和r=-0.149(P>0.05),提示PD-1与PD-L2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PD-L1和PD-L2在EBV(+)-T/NK-LPD组织中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的特征关系

本研究对17例EBV(+)-T/NK-LPD病理组织标本检测PD-Ls表达情况,考虑到EBV(+)-T/NK-LPD仍来源于淋巴细胞组织。因此,对PD-1在本疾病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7例组织标本中,PD-1表达阳性12例(图1),PD-L1表达阳性6例(图2),PD-L2表达阳性5例(图3)。PD-L1和PD-L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LDH水平及Ki-67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3)。

表1 PD-1、PD-L1和PD-L2的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表2 PD-1、PD-L1和PD-L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图1 PD-1在EBV(+)-T/NK-LPD中阳性表达(SP法×200)

图2 PD-L1在EBV(+)-T/NK-LPD中阳性表达(SP法×200)

图3 PD-L2在EBV(+)-T/NK-LPD中阳性表达(SP法×200)

表3 PD-L1、PD-L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EBV属于人疱疹病毒γ亚科的DNA病毒,1964年由Epstein和Barr首次在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中发现,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有关[7]。EBV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感染的疱疹病毒,人群中感染率在90%以上,呈潜伏感染状态并持续终生[8]。EBV具有嗜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特性,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或鼻咽部的上皮细胞,亦可感染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鼻咽癌及EBV阳性的淋巴组织疾病,后者疾病中包括性质涵盖良性、交界性、肿瘤性的EBV(+)-T/NK-LPD,如种痘样水泡病样EBV(+)NK/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NK/T-LPD)、蚊虫叮咬超敏性EBV(+)NK/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MBH-EBV(+)NK/T-LPD]等[9]。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s,CAEBV)是指持续超过6个月并且非免疫缺陷患者中的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相关的严重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0]。2008年将此名词更正为“EBV(+)-LPD”。根据主要病变细胞成分不同分为B细胞型[EBV(+)B-LPD]、T/NK细胞型[EBV(+)-T/NKLPD]两种类型。在中亚/南美洲和墨西哥的东亚人和美洲原住民中,EBV感染的T细胞和NK细胞的克隆扩增和转化是主要的致病表现,而在少数西方患者中,EBV感染的B细胞扩增是EBV(+)-LPD的主要特征[11]。

PD-1为CD28共刺激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在活化的CD4、CD8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细胞(DC)上表达[12-15]。PD-L1和PD-L2为PD-1的配体,两者虽同属B7家族,但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PD-L1可在造血细胞、非造血细胞及肿瘤和肿瘤微环境中广泛诱导[16];而PD-L2仅在少数细胞类型,如APC和Th2细胞上表达[17]。PD-1及其配体PD-L1/PD-L2是一组负性共刺激分子,其相互作用抑制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介导的抗原受体信号传导,包括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产生和细胞毒性等,在诱导和维持外周耐受以及维持T细胞的稳定性及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也可以抑制癌细胞的T效应细胞增殖与功能,从而对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具有不利影响[18]。同时,该通路的激活可使肿瘤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T细胞免疫效应降低,从而介导肿瘤发生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19]。经研究证实,包括尿路上皮肿瘤、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多种肿瘤中存在PD-1/PD-Ls抑制通路参与,从而逃避免疫监视;研究发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高表达PD-L1,并且PDL2在较小程度上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3]。NK/T细胞淋巴瘤、部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多种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均与EBV密切相关[20],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的表达促进AP1和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导致PD-L1在上述疾病中均高表达[21]。Chen等[22]研究发现,PD-L1在经典的霍奇金淋巴瘤、结外NK/T淋巴瘤中的表达均>80%,在EBV阳性鼻咽癌中表达高达90%,在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达100%。因此,在EBV阳性的淋巴瘤中PD-L1呈显著的高表达状态。EBV(+)-T/NK-LPD为一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谱,随着疾病进展可由良性病变转变成为肿瘤性病变,肿瘤期相当于进展为淋巴瘤或白血病[23]。PD-L1、PD-L2在EBV(+)-T/NK-LPD疾病谱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病理分级是否相关,目前尚未明确。

本研究对17例EBV(+)-T/NK-LPD病理组织标本检测PD-Ls表达情况,考虑到EBV(+)-T/NK-LPD仍来源于淋巴细胞组织。结果显示在17例组织标本中,PD-1表达阳性12例,PD-L1表达阳性6例,PDL2表达阳性5例。PD-1、PD-L2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PD-L1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PD-L1、PD-L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LDH水平及Ki-67的表达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D-1与PD-L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41,-0.149,均P>0.05),而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r=-0.563),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虽然PD-1的表达与预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在EBV(+)-T/NK-LPD中高表达,PD-1/PD-Ls信号通路抑制剂可能成为该疾病谱的新治疗方案。然而,有研究表明[24-25],如肺、消化道肿瘤,PD-1/PD-Ls信号通路抑制剂疗效与肿瘤组织PD-1、PD-Ls的表达无关。

综上所述,PD-L1的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提示生存患者的PD-L1表达率高于死亡患者;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PD-L1的表达反而降低。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因此,本研究结果仅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今后亟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PD-L1、PD-L2表达检测以及临床应用PD-1抗体的研究,从而明确PD-1/PD-Ls信号通路抑制剂对EBV(+)-T/NK-LPD的疗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