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管控对策

时间:2024-04-24

计红珠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办事处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比私营企业具有更加特殊的性质。在市场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所面对的发展形势愈加复杂,其原因在于应对发展挑战既需要外部变革也需要加强内部治理。因此,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管理优势、增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资产流失既影响了企业生产活动,也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所以,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控制与核查机制等措施能够促进国有企业资产优化配置、避免无谓损失、进而有效地规避与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企业对自身资产进行统筹、整合、优化,能够全面落实企业闲置资产清查工作,持续把握闲置资产功能与价值,对闲置资产进行认真管理与缩减,从而达到效率最大化、利用效率提升、国有资产增值等目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高效、安全经营提供了前提与依据。所以,对国有企业建立一套可靠的资产管理制度,既有利于优化国有资产结构使其保值增值,又有利于理顺国家,社会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国有企业合法权益,推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与发展。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能健全资产管理体系,未对投资点进行调研分析

就目前资产管理情况而言,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受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监督,从以往对企业人、财、物的直接管理向资金财富管理体制过渡。但部分公共资本监管部门并未结合实际变化情况制定监督管理办法,造成责权不清和部分领域监管缺失的问题。此外,国企重视项目建设轻视资产管理,没有健全企业资产管理制度。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关系不清、职责范围不明等因素,导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了以包代管的问题,造成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量被侵占;部分地方财政未实现上级政府下达的目标,却擅自增加固定资产的数量;部分国有企业不能按照实际状况建立自身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或直接照抄别人的管理模式,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规模机制;企业投资与经营管理缺乏法律制约等,也很易导致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的巨大损失[1]。长期下去,必将导致国有企业的资产投资回报率的降低。在投资方面,国企投资一般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判断,对投资资产回收期及风险点未进行科学分析,缺乏市场调查,这些都将造成企业资产浪费、闲置。

(二)缺乏有效资产管理意识,未能规范化建设会计工作机制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有的只重视企业发展、扩大投资和提升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评价制度和资产管理激励机制,未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此外,管理者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仍沿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意识,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工作中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此外,国有企业在有形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资产配置不尽合理、资产重复分配、资产不能及时在账目上体现,闲置资产不能及时盘活等问题。固定资产若是长期不盘点、不核销、不处置,那么有形资产账、物不相符的情况将会尤为突出。

(三)未能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固定资产不能准确核算

在监督方面,国有企业接受外部国有资本监督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形成严格的内部自我控制机制。但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控制与管理上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国有企业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国有企业自我监督功能尚未发挥。监督责任不清晰、监督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督机构意识亟待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中存在着部分部门责权不清、监督部门虚置、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无法全面有效发挥内部监督功能。此外,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管理过程中不能对固定资产实际需要进行精确地评价,从而不能按设定的标准核算固定资产实际成本。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国企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给予监管部门相关授权

建立一个可靠、高效、协作的外在与内在双向监督体系才能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保障其安全与增值。强化外部监督如国资监管部门的监管,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以及审计部门的国资审计和检查部门的国资检查;完善企业内部监管体系、加强企业自我控制、控制资产的采购、分配、日常管理、处置等全生命周期和链条;对涉及国有企业的大型收购、资产处置和投资融资进行严格审核,加强对部门和岗位的监管;要对资产流失、财产损失等不规范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与问责机制,以减少公共财产损失风险,消除公共财产腐败滋生蔓延现象;应建立国有资产可靠监管机制和外在与内在监管衔接机制来提升资产管理质量与效益,促进制度落实和闭环控制。此外,由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状况比较复杂,有些部门存在着沟通不畅、交接不清等问题,使得国有企业资产监督机构工作十分复杂。所以,为了确保平稳监管和改进监管人员的工作流程,国企应给予监管部门相关授权,如允许雇员调阅各部门文件以把握资产位置。同时,管理人员须维持良好账目和认真审议每项工程所涉财产,管理者应经常盘点固定资产,以免固定资产丢失。

(二)完善国企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推动国企资产规范化管理

国有企业要想满足所面对的新问题,新需求,就需要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并通过建立规章制度进行约束,从而使得资产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安全和高效。国有资产监管是国家对国有经济进行监督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但目前国有资产监管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2]。宏观层面,国资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和明确对被投资企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按照职责范围,制定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目录、加强企业监督管理、正确划分职责界限、完善企业经营和投资管理工作、加强企业风险预警和责任追究、完善监管机制、推动企业经营投资管理工作透明化,公开化和透明化等。从微观上讲,国有企业有必要扛起资产监督管理这一重大责任,真正化解企业监督管理短板,构建和完善企业财产管理系统、建立覆盖财产管理工作全环节制度、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建立完善内控制度、完善财产管理工作全流程内部管理、提高财产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要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依据、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实际,厘清各个部门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促使企业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利用部门,内部监督管理部门等都应有序地开展工作,将其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密切结合起来。以制促管,互为补充,提升管理效率,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落实资产管理相关程序,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基

就资产管理而言,还需要强化对外投资有效性评估,建立科学评估系统以提高国际融资有效性、建立融资风险遏制机制,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从企业管理工作来说,对这些问题应该从根源上处理,严把企业固定资产配置购置关,随买随用,认真做好企业登记注册的管理工作,及时办好企业有关登记手续并进行记账。此外,在资产使用人变动、企业固定资产发生迁移、资产发生转移、资产使用人的信息发生变动等情况下,应及时办理资产转移及资产使用人相关信息的变动等手续,让国有资产管理更明确、更透明,避免国有资产丢失。同时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已达使用年限、确属不可用的财产,要按相应程序、审批流程进行及时处理,并在财务部配合下进行申报,从而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打下坚实基础。

(四)增强国企资产管理意识,提升工作人员社会责任心

国有企业应不断加强资产管理的能力建设,将资产管理放到与企业财富管理一样重要的地位,要在国企的投资管理,经营过程中加强对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投资经营的主动性和强化投资控制的能力,使企业全员都投入到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当中。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应当形成科学的思想,转变工作思路,增加关注范围,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明晰权限,明确职责。同时,要建立并健全企业运营管理人员与工资绩效考核相配套的工作制度,明晰国有企业资产经营专业管理人员的责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与绩效考核和薪酬相关[3]。另外,国有企业还要通过更多举办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讲座,并积极地与同业交流学习,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相关人员的社会责任心,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并以此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确保企业利益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重视对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增加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现阶段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注意对资产的价值管理,以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通过提升了资产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发挥了财务管理人才的关键功能,形成了高效的质量监督机制,更有效地管控企业在经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提升了国企整体工作能力。财务人员应当注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资产管理,建立合适的风险评估机制等措施来达到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和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价值管理的目的。企业领导更应该注重财务部门对员工的培养,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在开展培训的时候,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法制宣传与教育,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帮助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六)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清晰划分岗位职责

要想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资产管理的关注,就应该将考核体系与工资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资产管理及运营过程的热情,让其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能够认真检查并合理配置企业资产,做到物尽其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对企业普通员工而言,需要打造可靠考核体系。以往,企业管理层虽也已建立起一套合适的评估系统,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不足之处。另外,企业中各部门间的联系少、沟通不畅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即使资产管理链发生问题也会互相推诿责任。有鉴于此,企业应当建立考核连带责任制度,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职工职责进行清晰划分,把资产管理列入考核范围。企业资产在经营中出现损失时,监管机关要按照考核制度对有关企业员工、部门负责人进行认定,对企业员工保管不当进行问责,并由部门负责人负连带责任。只有严格实施评估制度才能够吸引各个部门职工对于资产管理方面的关注。

(七)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可量化评价体系

国有企业增强资产风险抵御能力必须从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入手,组建系统风险控制体系并增加绩效监控参与。以制度打造过程,以过程管资产,在各业务单元间形成整体合力,并以第三方专业机构为辅助提升监督效果,保障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预防与杜绝资产管理风险发生,避免国有资产流失[4]。同时还需成立风险规避专项指导小组对风险规避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制定风险规避工作长期有效机制,风险规避工作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由专人负责实施整改与完善背后的管控,做到及时发现与杜绝漏洞。最后,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和可量化评价体系对风险控制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好地达到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目的。

(八)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增强固定资产合理使用意识

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要求国有企业各部门之间必须进行充分的互动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养护与管理。这既是专业人士的使命,更是企业所有员工应尽的义务。但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也出现了诸如固定资产受损或遗失、有关人员未按照相应处理程序进行处理或有关固定资产长期为第三方部门借入但未记录在案等问题,这都可能给企业资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资本管理水平则直接反映了国有企业资产水平。所以,国有企业就应该由上及下增强对固定资产合理使用的意识,制定合理制度。要使固定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就需要企业各个部门职工之间互相配合。同时,还要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利用制度和管理,如有破损或外借,须到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便于后续处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做好对国际及国内市场经济环境的综合分析,并科学合理地制订企业的发展策略,以提高在战略引导下的资本管理意识,同时随着企业现实情况的发展不断完善资本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资本监督机制,进行全系统风险管理,从而规范企业资产管理活动,合理防控企业资本管理风险,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进一步增强资产流动性,达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最优化,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