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孕晚期妇女铁蛋白水平及母婴结局临床分析

时间:2024-07-28

赵晓南,刘玉芳,王秀献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a.妇产科;b.门诊部,滨州 256600)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是反映体内铁储备最具特异性的生化指标,能将铁耗竭指标及早反映出来。缺铁性贫血是全球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而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比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更为常见[1]。据报道,全球接近30%的孕妇存在ID,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患病率更高[2],我国江苏省常州市的妊娠晚期女性ID患病率为51.82%[3]。随着妊娠进展尤其孕晚期血容量逐渐增加以及胎盘、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孕妇对铁的需求明显增加。鉴于目前国内外研究大部分着眼于分析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SF可能在产检中被忽视。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分析我市孕晚期妇女的血清SF现状及其妊娠结局。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及研究对象 我国《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指出,孕妇外周血血红蛋白<110g/L为妊娠期贫血,SF<20μg/L诊断为ID,贫血患者SF<20μg/L时应考虑IDA[4]。本研究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家庭化病房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67例分娩病例。统计分析其SF水平,根据SF水平分为3组,ID组(SF<20μg/L)360例,临界ID组(20μg/L≤SF<30μg/L)175例,非ID组(SF≥30μg/L)132例,研究中未发现铁负荷过多病例。667例研究对象中铁缺乏患者360例,贫血患者157例,其中缺铁性贫血139例,铁缺乏、贫血、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分别为53.97%、23.54%、20.84%。3组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晚期妊娠,无血液系统合并症、肝肾合并症及恶性肿瘤病史。

1.2 方法 研究对象于产前及产后(或术后)24h抽血化验,采样前均空腹4h以上,标本于2h内进行检测。观察3组研究对象的母婴结局,孕产妇指标包括:产前Hb水平、Hb正常比例、分娩前后Hb差值、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24h称重法测定)、住院时间、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羊水过少(羊水量<300mL);新生儿指标: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根据产时胎心监护、羊水污染、胎动、血气分析综合评估)、NICU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初筛)。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ID组、临界ID组、非ID组的分娩年龄、瘢痕子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瘢痕子宫例数比较

2.2 孕产妇结局 3组研究对象的产前Hb水平、Hb正常比例、分娩前后Hb差值、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褥感染、羊水过少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组的产前Hb水平、Hb正常比例低于临界ID组及非ID组(P<0.01)。ID组的分娩前后Hb差值、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剖宫产、早产、羊水过少率均高于临界ID组及非ID组(P<0.01)。ID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非ID组(P<0.017)。临界ID组的产前Hb水平、Hb正常比例低于非ID组(P<0.01),其分娩前后Hb差值、总产程、产后出血量高于非ID组(P<0.05),见表2。

表2 孕产妇结局

2.3 新生儿结局 3组研究对象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新生儿听力、NICU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临界ID组及非ID组(P<0.01),胎儿窘迫率高于临界ID组及非ID组(P<0.01)。ID组的新生儿听力异常、NICU入院率高于非ID组(P<0.01),见表3。

表3 新生儿结局

3 讨 论

3.1 孕晚期易发生铁缺乏 随着妊娠进展,机体对铁的需求逐渐增加,整个孕期需铁约1000mg[5]。孕晚期血容量明显增加,红细胞增加约需铁450mg,为满足胎儿代谢和氧气输送需求,胎盘、胎儿的生长发育共需铁360mg,还有约230mg铁通过胃肠道途径排泄丢失。研究显示[6],妊娠早、中、晚期对铁的需求分别为32.3μg/(kg·d)、46.9μg/(kg·d)、55.7μg/(kg·d),整个怀孕过程对铁的平均需求为44.0μg/(kg·d),为非孕妇女的2倍。铁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与饮食中铁含量不成正比,并且妊娠中晚期雌激素水平显著增加,抑制了胃肠功能,再加上日益增大的子宫对胃肠道的挤压,孕妇食欲下降,进一步限制了铁元素的摄入。因此,整个孕期尤其是孕晚期机体无法满足对铁的需求,只能消耗储存铁,进而导致了ID甚至IDA的发生[7]。SF是铁核心Fe3+与去铁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属于铁的储存形式,能及时、直观地反映机体的铁储备,对诊断ID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5]。由于SF中Fe3+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储存铁的能力,即使孕期出现轻微贫血,也能暂时维持Hb的相对稳定性。临床中孕妇未发生贫血时,SF已呈下降趋势,因此对于Hb水平正常而血清SF降低的ID状态很容易被忽视[8]。本研究发现,ID检出率(53.97%)明显高于贫血检出率(23.54%),667例孕晚期妇女中有510例Hb是正常的,而在这些非贫血病例中有43.33%(221/510)的孕妇发生铁缺乏。对于贫血患者,缺铁是贫血最常见的致病因素[2]。本研究发现,贫血患者中有88.54%(139/157)为缺铁性贫血。由此来看,孕期需积极监测血清SF水平,做好ID、IDA的风险评估和补铁治疗。

3.2 孕晚期铁缺乏对母婴结局有不良影响

3.2.1 孕晚期铁缺乏对孕产妇的不良影响 孕妇血液中一旦出现储存铁耗尽,就会造成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造成Hb降低、血液携氧量减少[9],引起子宫缺血、平滑肌收缩不良,使孕妇分娩时对失血耐受力降低,导致产后出血量增多,分娩后Hb明显下降,更容易发生贫血[10]。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孕妇SF浓度与分娩时间延长有关[11],这可能是因为铁缺乏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血浆蛋白合成减少,再加上分娩期心输出量大幅度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使孕妇严重疲劳,情绪低落,从而导致产程延长[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3组研究对象的产前Hb水平、Hb正常比例随着SF下降而降低,ID组的分娩前后Hb差值、产后出血量、经阴分娩总产程时间均高于临界ID组及非ID组,临界ID组的分娩前后Hb差值、产后出血量、经阴分娩总产程时间高于非ID组。孕妇体内铁储备降低,子宫胎盘供氧量下降、抗体合成减少,抵抗力下降,可导致感染、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等风险增加[1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围产期ID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内超氧化物增加,从而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5]。本研究显示,与非ID组比较,ID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出率更高。由于铁缺乏,孕妇分娩时耐受力下降,妊娠合并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临床上多采用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从而解释了本研究中ID组剖宫产率高于其他两组的原因。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升高延长了孕产妇的住院时间,从而增加了经济负担。

3.2.2 孕晚期铁缺乏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不良影响 缺铁孕妇的子宫胎盘单位供氧量下降,胎盘供氧和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胎儿生长所需,持续缺血缺氧状态导致无氧酵解与代谢产物乳酸增加,影响胎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发育[5,15],造成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需于NICU治疗等一系列并发症。研究认为[16],补铁可降低孕妇ID和IDA的风险,从而降低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风险。本研究表明,ID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临界ID组及非ID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临界ID组及非ID组。ID组的新生儿NICU入院率高于非ID组,这可能也与ID组早产儿比例较高有关。研究发现[17],铁缺乏孕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胎盘供氧不足,从而导致胎儿神经发育障碍。Schieffer等[18]发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与铁蛋白和血红蛋白有关,并认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组合性听力损失都与缺铁性贫血显著相关。本研究发现,ID组的新生儿听力异常发生率高于非ID组,但与临界I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也为将来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线索。

3.3 孕期如何及时规范补铁 孕妇发生ID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即使在发达国家,孕妇在整个孕期的营养摄入量也远远低于推荐量。孕中晚期胎儿生长加速,胎儿铁储备增加,与母铁的竞争关系更明显。我国《孕期妇女膳食指南》指出[19],建议孕晚期铁摄入量达到29mg/d,孕妇膳食铁吸收率仅为15%,血红素铁比非血红素铁更易吸收,因此建议孕妇多补充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牛肉、动物内脏等,有指征时可额外补充铁剂。《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指出[5],SF是评估ID最有效和最简易的标准,建议有条件的机构对所有孕妇进行SF检测以评估孕妇是否存在ID。SF<30μg/L即提示铁储备耗尽,需及时治疗。对于诊断明确的IDA妊娠妇女应补充铁100~200mg/d,非贫血妊娠妇女如SF<30μg/L,应补充铁60mg/d。

本次研究显示,孕晚期妇女的ID检出率远远超过发达国家,铁缺乏孕妇的母婴结局往往预示不良。因此,产科医师应重视SF的检测,如能在孕期及早发现ID,及时补铁,对改善不良母婴结局有着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